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前 言

  古縣湯陰,風雨千年;豫北重鎮,兵家必爭。抗日戰爭時期,以平漢鐵路為界,分為路東(至衛河屬中共冀魯豫區委所轄)和路西(至林縣邊界歸中共太行區委領導)兩部分,是連接冀魯豫解放區和太行解放區的地下交通要道。解放戰爭時期,湯陰是兩大解放區的樞紐地區,也是國民黨軍固守的軍事要地之一。1945年9月,冀魯豫軍區部隊,對駐守湯陰縣城的偽軍發起進攻,首次解放湯陰城。10月又被國民黨暫編第三縱隊佔領。1947年3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了豫北反攻作戰,攻克黃河以北數座縣城並圍攻湯陰;全殲向北增援的國民黨第二快速縱隊;5月鏖戰湯陰取得勝利,分治十年的湯陰縣始成一體。1948年3月太行軍區部隊迅速殲滅佔據縣城四個月的國民黨地方武裝,湯陰城及縣東廣大地區再次回到了人民手中。無數革命先烈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在中國革命史上寫就了不朽的篇章!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解放湯陰城資料圖

1945年8月下旬,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赴重慶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 正式簽訂停戰協定。

  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晉冀魯豫部隊在上黨地區發起自衛作戰。

  1945年10月下旬,國民黨軍沿平漢路向我豫北地區進攻,晉冀魯豫軍民被迫奮起自衛,發起邯鄲戰役。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一、赴渝爭取和平建國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二、邊區軍民自衛作戰

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發出《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黨內指示。8月上旬 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

  1946年7至8月中原軍區部隊勝利突圍。8月2日李先念率一部與陝南遊擊隊回合,隨後創建鄂豫陝根據地。8月30日王震率359旅進入陝甘寧邊區。  

1946年8月到1947年4月,晉冀魯豫邊區軍民反擊國民黨的猖狂進攻,先後發起了戰役12次,收復縣城81座,殲敵28個半整編旅30萬人。蔣介石的全面攻勢遭到全面失敗。

  1946年8月10日至22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向開封至徐州段隴海線發起隴海戰役,殲敵1.62萬人,取得了反攻的首戰勝利。

  1946年9月3日至8日,晉冀魯豫野戰軍舉行定陶戰役全殲國民黨整編第三師共1.72萬人,師長趙錫田被俘。

  1946年11月18日至22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為打破國民黨軍打通平漢路的計劃開始滑縣戰役,共殲敵1.1萬人。

  1946年12月22日至1947年1月15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為策應華東部隊在魯南的作戰,挺進巨(野)金(鄉)魚(臺)戰役,共殲敵1.4萬人。

  1947年3月23日至5月25日,劉伯承、鄧小平決定發起豫北反攻,殲敵4.5萬餘人,解放了湯陰等許多城鎮和平漢兩側廣大地區。

  1947年4月4日至15日,陳賡、謝富治兵團配合陝北作戰乘虛向晉南三角地帶發起攻勢,殲敵1.48萬人,呂梁、太嶽兩解放區連成一片。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三、湯陰人民路西鬥爭

1946年10月23日,駐守在湯陰的國民黨軍孫殿英部,向湯西解放區發起猖狂進攻。中共湯陰縣委、縣民主政府被迫撤離至林縣黃花營。

  1946年11月上旬,湯陰縣委開始了歷史性的“黃花營整軍”。在鼓舞士氣純潔隊伍的基礎上組成六個民兵連和四個區幹隊,開展收復失地鬥爭。

  1946年底,湯陰民兵發起牛橫嶺驅逐戰,保安團落慌而逃,斃俘敵19人,繳獲步槍5支,首戰告捷。

  1946年12月9日,太行第五軍分區部隊、建國支隊和湯陰民兵,發起了鹿樓戰鬥,激戰一晝夜,斃傷俘敵700餘人。

  1947年1月1日太行軍區部隊向趙家廠發起猛攻,全殲敵一個加強營,斃傷俘敵700餘人。

  1947年2月6日,太行軍區部隊圍攻鶴壁集,發起湯西反擊戰 。經過七晝夜的激戰,先後攻克敵據點36處,殲敵2500餘人。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豫 北 反 攻

  1947年3月,國民黨軍發動對山東、陝北兩個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示劉伯承、鄧小平3月下旬發起豫北反攻作戰,率10萬大軍重點打擊向以新鄉為中心的國民黨軍王仲廉部。至4月上旬,攻克延津等5座縣城。又以一部分兵力圍攻湯陰。18日全殲沿平漢路東側向北增援的新鄉國民黨軍第2快速縱隊又乘勝攻克淇縣、滑具、浚縣等城。5月2日上午攻克湯陰城,全殲守軍暫編第3縱隊。至25日在攻佔安陽外圍的若干據點後,因準備南渡黃河,攻勢作戰遂告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40950人,其中俘敵26100人,斃傷14850人,國民黨軍退守新鄉、安陽等少數孤立據點,有力地配合了山東戰場的作戰。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一 、戰略進攻前奏曲

1946年9月16日,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指示。

  1946年11月18日毛澤東給各區、各區黨委、各縱隊首長的電報稿。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改為向陝北、山東的重點進攻。3月18日、19日 中共中央機關和陝甘寧邊區部隊撤出延安,開始轉戰陝北。

  1947年3月至8月,西北野戰軍先後取得青化砭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對陝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1947年3月至5月華東野戰軍先後取得泰(安)蒙(陰)戰役、孟良崮戰役勝利,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基本被打破。

  1947年3月,正當胡宗南率部入侵延安時,晉冀魯豫野戰軍於3月19日下達了豫北反攻的一號命令。

  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堅持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

  1947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決定葉劍英、楊尚昆率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大部分機關工作人員轉移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統籌後方工作。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二 、揮師豫北斬敵腰

1947年2月,國民黨軍向陝北和山東展開重點進攻呈現啞鈴狀態勢,豫北地區就是所謂戰場腰部的核心。3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二次出擊隴海後向豫北新鄉移動。

  1947年3月9日,國民黨軍悍然將黃河引歸故道,構成從晉南風陵渡到魯中濟南敵2000里正面上的所謂“黃河防線”

  駐守新鄉的國民黨整編第26軍軍長王仲廉率4個整編師和1個暫編縱隊等守備平漢(北平至漢口)、道清(道口至清化)鐵路及沁陽、濟源、孟縣等地區;第5綏靖區孫震率2個整編師及地方團守備平漢鐵路以東黃河以北滑縣、浚縣、濮陽、長垣地區。

  晉冀魯豫野戰軍集中主力第1、第2、第3、第6縱隊和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部隊,共60個團10萬餘人,組成4個作戰集團和解放區10萬民兵及20萬支前民工發起豫北反攻作戰。

  3月22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各作戰集團由山東省陽穀、白衣閣等地出動,至28日,佔領濮陽、封丘、延津、原武、陽武(今原陽)等城及牛市屯等據點多處。

  3月29日夜開始,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集團一部兩次襲擊黃河鐵橋未果。

  4月1日夜開始圍攻汲縣守敵國民黨軍整編32師,2日攻佔東關與外圍據點多處。因原定在敵內部策反工作遭破壞,敵主力退守城內,不便攻殲;加之國民黨軍統帥部急令原擬調往山東戰場的整編第66、第9師(各欠1個旅)由鄭州馳援新鄉,我軍果斷撤出戰鬥,令六縱北上圍攻豫北重鎮湯陰。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三 、圍城打援揚神威

4月3日傍晚起,陳再道指揮第二集團主力由汲東地區渡過衛河,攻克屯子集、五陵集和竇公集等據點。

  4月7日攻克菜園全殲守敵“河南人民自衛軍”第五總隊司華生部等千餘人。

  4月8日攻克太保,全殲守敵“河南人民自衛軍”第一總隊程道生 部近兩千人。

  4月11日攻克楚旺,殲敵2800餘人。楊勇率第一集團則進至湯陰東南之翟村、司馬地區待機。

  陳錫聯率第三縱隊和太行第五軍分區部隊,向淇縣發起攻擊,經一小時激戰,全殲守敵1100餘人。接著,連克高村、龐村等據點,殲守敵扈全祿部1000餘人。

  4月5日第六縱隊和太行軍區獨立第一旅向湯陰發起攻擊,孫殿英哀呼求援,王仲廉部分3路沿平漢路東側北進,企圖解湯陰之圍。

  4月6日,敵第二快速縱隊進至汲縣以北與三縱第九旅二十五團交手,繼續引其北上。3天后抵淇縣以北之大賚店地區,處於孤立突出的位置。三縱以第九旅二十七團在宜溝以南地區實施阻擊。

  10日上午8時,敵以2個營的兵力在11輛坦克及美式榴彈炮的配合下,向第二十七團陣地猛撲,位於宜溝魏成的五連陣地一度被突破。下午3時許,敵人又出動飛機、大炮、坦克再次發起猛攻。第九旅旅長童國貴在前沿中彈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下午5時許,撤入宜溝鎮內與敵展開巷戰。黃昏時分,第二十七團二、三營再次發起攻擊,敵人敗退大賚店南撤到淇縣以南地區,按兵不動。

  劉鄧再施誘敵之計,10日增調三縱八、九旅猛攻湯陰,迫使孫殿英向新鄉、南京頻頻告急。王仲廉不得不執行顧祝同的嚴令,於13日親率大軍出動增援仍以第二快速縱隊為先鋒,沿平漢路東側向北開進。

  16日,第二快速縱隊進入衛河以北、淇河以東的河套地區。

  陳錫聯命令七、九旅分由南北兩個方向對敵第二快速縱隊實施合擊,八旅及太行軍區獨立第二旅以最快速度直插同山截斷退路。敵於17日午後下令向白寺、同山方向全線撤退。

  七旅旅長趙蘭田當機立斷,命令各團迅速派輕裝部隊迅速追擊。二十一團團長何志聰統一指揮二、三營以及十九團一營和二十七團一營從東西北面三面兜擊包抄。敵鑽入附近的大胡營、小胡營等村子固守,伺機突圍。

  陳錫聯、彭濤定決定18日拂曉發起總攻。全殲滅了有王牌軍之稱的第二快速縱隊,斃傷敵1500餘人,俘虜縱隊司令李守正以下9000餘人,並繳獲其全部坦克、汽車和其他武器裝備。追擊中又殲整編第41、第66師各一部並乘勢收復淇縣、滑縣、浚縣3座縣城。

  4月2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乘國民黨軍王仲廉主力退守新鄉之際,六縱十六、十七旅和三縱八旅北返湯陰結集。當晚,十七旅攻佔湯陰北關。於5月2日攻克湯陰城,全殲國民黨軍暫編第3縱隊。

戰爭前後的湯陰紀實(一)

四 、急令整訓再出徵

5月7日第2集團一部攻克安陽東北之崔橋據點,殲敵2000餘人。隨即以第2、第3縱隊為北集團;以第1縱隊為南集團;以太行軍區主力為西集團,5月9日發起對安陽外圍據點的攻擊。經十六天的戰鬥,至25日,攻克外圍清流、豆腐營、南下關、三官廟、安陽橋、三里屯、袁墳、袁宅及廣益紗廠等多處據點,殲敵整編第四十師2個團和地方武裝共6000餘人。

  1947年5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致電劉鄧爭取於6月1日前休整完畢,6月10日前渡河,向晉冀魯豫區和豫皖蘇區之敵進擊。

  因安陽城工事堅固,障礙較多,短時難以攻取,同時王仲廉不敢北上增援,為爭取時間進行戰略進攻準備,停止進攻安陽,以太行、冀南軍區獨立旅部隊繼續圍困,野戰軍主力部隊轉入休整。至此,豫北反攻作戰結束,先後殲滅敵人4.5 萬多人,有力地牽制配合了山東、陝北戰場。豫北反攻作戰成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