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聲谷平臺戰略如何讓AI"蝶變"

中國聲谷,從一個月連上四次央視,到被臺灣節目"點名"為科技之都內核。這個坐落於合肥高新區的中國聲谷,究竟如何實現"蝶變"發展,成為安徽產業最美名片的呢?在梳理中國聲谷6年多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一條清晰且連貫的主線,那就是平臺戰略,中國聲谷運營單位總裁祁東風表示:"平臺是為今後產業發展打下的樁。"

中國聲谷平臺戰略如何讓AI

平臺戰略穩紮穩打

六年多時間,中國聲谷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年登上一個新臺階。

2016年,初具規模的中國聲谷產值327億元,同比增長44.1%;2017年產值超500億元,而到2018年產值便躍升到了650億元。中國聲谷作為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點合作項目,自2013年落地安徽,謀定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全國首個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它的每一步"棋"都走得相當精準。

2015年,中國聲谷投資建成的IDC大數據平臺,可以滿足近千家中小企業的運算、存儲需求,"企業可以免費使用,我們安排專人運維。"這為中國聲谷引來了第一批具有研發實力的創新創業企業,安徽咪鼠科技便是在這個時候"投奔"中國聲谷。在免費享受平臺資源的同時,創業團隊還獲得了60萬元項目啟動資金,一款能聽話會打字的鼠標就此誕生,2019年雙十一期間,公司研發的"鼠標"產品銷量已達40萬。

IDC大數據平臺、中國聲谷體驗中心以及眾多服務企業的硬件支撐平臺……如果說這些只是"小打小鬧",是所有產業基地的標配。那麼,中國聲谷在完成產業環境"基建"後,其在接下來兩年的平臺佈局便更顯特色。

2017年到2018年,中國聲谷投資建成服務基地企業發展的製造中心,以及智能產品線上線下公共展示營銷平臺,一個具備高端設計生產和全渠道營銷的完整產業鏈就此形成。中國聲谷搶先創建制造迴歸,以平臺賦能的產業環境集聚AI優質企業,截至今年3季度末,中國聲谷入園企業總數637家、實現產值600億元。

事實上,平臺戰略的精準卡位、搶先佈局,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前瞻思考。

中國聲谷依託工信部研究單位牽頭制定的發展規劃,明確產業集聚的重要方向;依託部省聯動的工作機制,每年召開部省聯席工作會議,梳理中國聲谷發展路徑及工作重點,這也成為中國聲谷平臺佈局的"風向標"。2019年中國聲谷投建的"ITAI"適配中心,便是在2018年部省聯席會議上明確要有的"新動作"。

產業需要平臺賦能

中國聲谷應該堅持龍頭+配套、基地+基金、平臺+賽道的方法,安徽省經信廳廳長牛弩韜在多次會議上強調,要構建從技術、產品、生態鏈到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

2017年安徽省政府出臺《支持中國聲谷建設若干政策》,每年配套8億元資金支持中國聲谷及基地企業發展。省政府專項政策不僅支持了一批企業成長為"獨角獸",也是中國聲谷完善產業環境、進行平臺佈局最有力的支撐。

為促進中國聲谷打造產業高地,專項政策明確了"支持中國聲谷建設技術創新服務綜合體和產業發展共性服務平臺", 可以按照總投資額30%給予補助,最高可達3千萬,安徽省經信廳軟件服務業處處長餘要火介紹:"產業發展共性服務平臺投入資金大、運營成本高,安徽為了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政府必須在這一項上下功夫、加註投入。"

"場地建設、設備購置、材料儲備、團隊運營……"在中國聲谷製造中心內,安徽陸零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國欣細數了投建的各種費用,劉國欣表示:"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性補助和引導,我和我的團隊不會離開深圳、北京等地來到安徽。" 在累計投資近億元后,製造中心成功解決了 "南下北上"的製造難題,其配套建成的設計中心、3D打印中心、產品檢測中心已服務園區300餘家中小企業,幫助企業實現想出來到做出來,從0到1的發展。

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營。這是中國聲谷平臺戰略的實施路線。"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核心企業為推進單位,政府給予關鍵支撐。"餘要火處長介紹,按照這種方式中國聲谷已經建成了4大技術開放平臺和2大產業支撐平臺,隨著相關技術及基地規模擴大,中國聲谷還需要精準佈局建設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大平臺"。

此外,這些平臺的賦能作用,正推進中國聲谷搶佔新的產業機遇,即以國產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