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第三季度,小牛電動賣出了15萬輛電動車。”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自一季報成為首個盈利季度以來,小牛電動(NIU.US)今年的增長可謂非常亮眼,從最新公佈的三季報數據來看,小牛的單季度營收再創新高,達 6.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7%,同樣亮眼的還包括單季度利潤及Non-GAAP淨利潤再創新高,分別達到 6640萬及 7250萬元人民幣,對應去年的虧損出現大幅的好轉。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小牛的這份答卷對比同行業競爭對手,似乎成為了電動車行業寒冬中的一股清流。逆勢中進擊的小牛,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與同行之間又有何差異呢?接下來我們來一探究竟。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毛利率大幅改善

從公司經營的情況來看,毛利率的逐季提升已經和傳統的電動車企業發生了區別。儘管各大傳統電動車企近年來通過產品提價的方式,使得毛利率得到了小幅改善,但小牛的毛利率飛速成長不僅僅是因為價格,而更多是業務結構以及市場的區別。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部分可比公司未發三季報,從可對比角度出發,對比半年綜合數據)

具體拆分小牛的收入結構,對比傳統企業的出口佔比不足10%,以及非車收入不超過3%來看,公司相對毛利更高的歐美市場高速增長(根據愛瑪招股書顯示,其海外市場毛利率20%+,遠高於國內)以及非車收入(小牛非車業務毛利率50%+)佔比的提升成為了是公司的毛利率提升的關鍵。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公司公告;財經塗鴉整理

鋰電池技術有助小牛擴大市場優勢

如此進擊的小牛是否能夠持續的增長,未來的空間還有多大?讓我們從宏觀的行業層面出發,先來了解小牛及其行業的處境。今年行業的陣痛主要來源於兩輪電動車新國標的影響,所有廠商都需要根據新國標重新執行生產及銷售的安排,而消費者需要考慮能否符合國標等因素,從而推遲或不做購買的決定。在新國標的陣痛下,國內局部地區甚至出現80%的銷售下滑跡象,這也就是為何國內大部分兩輪車車企收入下滑的原因。包括小牛在內,同樣在4月份之後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新的標準,給行業將帶來洗牌效應,對於一個趨於飽和的存量市場,國內兩輪電動車2016年即達到了保有量2.5億的峰值,已停滯3年未創佳績,可預見的未來,行業集中度的將進一步提升,對於擁有技術的龍頭企業無疑是好事。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2019年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白皮書;財經塗鴉整理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財經塗鴉整理

新的行業制度,對行業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市佔率僅1%的小牛是否能在在這樣的環境中適應行業的新變量呢?是會被市場擠出還是會獲得更多市佔率?答案是非常有益於小牛的,從最新的行業標準來看,據Frost & Sullivan給出的預估,未來鋰電池電動車的滲透率至2022年將從現在的10%+提升至44%。2014年入局電動車的小牛,從一開始便選擇了鋰電池的賽道,目前小牛的銷量和銷售額分別佔據了國內鋰電池電動車26.0%和39.5%的市場份額,而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為11.1%,位居第二。新賽道的先發優勢,傳統兩輪車企的技術等各方面需要從零開始,如此新格局下的小牛的競爭優勢將逐漸體現出來。

結合花旗銀行在《Car for further 4.0》研報中的預估,2019年至2022年鋰電兩輪電動車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將加速到62%。按照3-5年的電瓶車更換週期,除去每年市場自然的增長,未來3到5年有大量的替代需求待市場供給,看到需求的小牛也在擴產,或許可乘著政策的春風,迎來一次高速發展的機遇。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Frost & Sullivan;財經塗鴉整理

瞭解完宏觀的行業,再回到微觀的視角看小牛產品,小牛的鋰電電動車是否與傳統的鉛酸電池電動車具備競爭力呢?

在原有格局下,鋰電電池的成本便高出了鉛酸電池2-3倍,從產品定價上便處於了弱勢,相對於傳統兩輪車企2000-3000元定價的主流產品,公司的產品定價多定在了4000元以上。雖然鋰電成本高,但是鋰電的優勢在於使用壽命更長、體積更小、更環保,這也是小牛團隊創業選擇這條賽道的初衷。隨著逐漸下降的鋰電池價格,原有的成本劣勢在逐漸弱化,同樣貢獻了公司的毛利率逐漸提升。


探索市場需求 開發新產品

此外,從經營模式上看,公司雖然也是開店買車,但是誕生於互聯網眾籌,最初的定位為智能鋰電電動車的小牛,不僅僅是營銷產品,同時也是在經營自己的文化,“牛油”的粉絲群體壯大,在一二線城市更年輕的消費群體在為這部分消費買單,這也造就了公司非車收入遠高於同行的局面。

有更高的產品定價,更多附加值的收入,給到經銷商有了更多的利潤空間。據悉,在當下普遍傳統品牌經銷商只能處於微利的情況下,而小牛體系中盈利最大的前10位經銷商,預計淨利都在500萬元以上,這為小牛國內的增長新開店帶來了更多的正反饋。

可是迴歸本質,電動車需要智能嗎?或者說智能能為小牛贏得更多的市場嗎?從消費者研究的角度來看,其實大眾的市場還是希望得到價低,輕便以及續航里程更長的電動自行車,小牛的產品充分解決了前兩者的痛點:更輕便、更具辨識度的產品設計,70km以上是長續航,可防盜的智能定位設計以及可拆卸充電的鋰電池,處處都是體現了互聯網基因公司在產品上的用心,但是現有產品大部分高於4千元人民幣,隔絕了大多數的消費者需求,從數據消費者心理價位來看,公司似乎只能贏得不到15%的是市場人群。現在體量還小的小牛,在一二線市場圈得不少粉絲、買得好的可以滿足現在的增長需要,而更持久的增長還是需要更廣大的下沉市場,在這一點上公司同樣也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新品牌“GOVA”的成立,將在減少智能功能的基礎上,承擔起三四線城市攻城略地的重任。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ZDC互聯網調研中心;財經塗鴉整理

估值研習|進擊的小牛電動

數據:ZDC互聯網調研中心;財經塗鴉整理

以上,通過行業及產品的觀察,在有利於小牛的行業背景下,同時擁有好產品的小牛,是值得持續關注的,不僅是當下亮眼的海外市場,更是國內鋰電電動車市場的發展進程以及“Gova”品牌的下沉,說不定現在的小牛會長成未來該領域的“大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