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餐飲業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是翻檯率,有的餐廳會把翻檯率做到極致,一分鐘都不會讓客戶多呆。

在業內還被總結了非常多的技巧和經驗,例如不斷詢問是否續茶,是否還需要其他的服務,更有甚者會直接去清理檯面,打掃衛生。

這個現象不僅僅存在於餐飲行業,還集中在一些零售的門店。客戶走進店內,服務員就不停地開始介紹,一直跟在客戶身邊,如果沒有明確想買的客戶,就會自己離開。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星巴克的商業模式

我們來看看星巴克的服務,星巴克最初在美國也是“快餐式”的咖啡服務,大部分人是買著就打包走了。所以星巴克的咖啡價格對比傳統咖啡店,價格並不高。

但是到了中國後,星巴克發現消費習慣並不一樣。這裡沒有咖啡文化,也不會每天習慣性的喝幾杯咖啡。

在星巴克來中國開店之前,國內沒有多少像星巴克這樣比較好的環境,悠閒的坐著喝東西聊天。於是星巴克的營銷策略由“喝咖啡”轉變成為了“社交”,不僅可以在這裡聊天,還能拿著電腦工作。

不管你在星巴克店內消費多少,都不會有人趕你出去。就算客人離開了,店員也是確認不回來後才收拾桌面衛生。

星巴克把這樣一群有社交需求的“客戶”全部收入囊中,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聊業務、談工作、休息,很多人都會選在星巴克。

在寫字樓或者商圈旁邊的星巴克,你永遠看不見星巴克店裡會有空著的情況。

是不是因為消費低,翻檯率低,所以你認為星巴克就會虧損?

恰恰相反,星巴克的CEO在公開的會議中說到過,在中國的單店銷售額和利潤都是全球最高的。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星巴克究竟做對了什麼?

為什麼免費的座位,甚至還可以提供免費白開水,免費的續杯。不合邏輯的翻檯率,並不高的銷售單價,可以支撐起星巴克打敗了幾乎所有的中國茶飲連鎖,和傳統餐飲?

1、聊天的人多,就增加空間,增加桌椅

前幾天我看到一位開店子的創業者,抱怨很多客人進來就點一杯奶茶,然後就開始玩遊戲,一玩就是兩個小時。

他在網上尋求幫助,怎樣才能將這樣的人儘快“請”出去。

我們不妨用互聯網思維想一想,如果一個平臺的用戶不斷增多,滯留時間越來越長。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這是一件壞事。因為互聯網需要的就是流量,流量變現是需要流量支撐起來的。

再說這個小夥子的奶茶店,店內的桌子,是我們最常見的長方形桌子,只能坐四個人。一個店子一共只能放下十張桌子,而且非常緊湊,可容納的客人並不多,所以他會希望每個人買了就走。

那麼星巴克是怎麼做的,桌子有兩種,一種是圓形的,可以坐4-5個人。還有一種是公用的長方形桌子,可以坐十幾個人。

這種佈局給人更休閒更隨意的感覺,而且能拉進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節省空間,在有限的空間裡面坐更多的人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星巴克的小圓桌,容客量更高

星巴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的南方店子(北方太冷)都有外擺,外面都會放一定數量的桌椅。

流量太多還是不夠坐?那就把店子開的越來越大。相信去過星巴克的朋友都能發現,星巴克的平均店面,要比普通奶茶店,或者國內的咖啡店都要大幾倍。

而在這一件事情上跟星巴克採取了同樣策略的,另外一個成功的品牌就是奈雪。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奈雪會不會是中國的星巴克

2、有客人不消費?就讓消費的客人花更多錢

去星巴克有沒有不消費的客戶?根據我的觀察,完全不消費的客戶佔到了20%左右。在滯留時間這件事上,最長的能坐一天,平均滯留時間至少在一個小時以上。

這如果放在國內傳統的餐飲店,老闆心態估計要炸裂了。消費一杯30多元的產品,你要在我店子裡面坐一個小時,而且還有那麼多不消費的客戶。

  • 那麼星巴克又是如何去應對這件事的?

提高消費額度和消費寬度!

星巴克並不像很多傳統實體店,想著增加主營產品的種類來提高消費額,而是進行周邊產品的銷售。

星巴克在周邊產品上一直下很大的功夫,例如星巴克銷售各種款式的咖啡杯,價格並不便宜。

前段時間大火的貓爪杯,賣到了幾百元。其他的還有各種糕點、月餅、袋裝茶、咖啡豆等。

星巴克被行業內譽為最會賣杯子的咖啡店。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網絡爆紅的貓爪杯

  • 星巴克如何篩選消費潛力客戶?

星巴克有一種會員卡,在買咖啡的時候,店員都會提醒你使用會員卡,積分可以升級,到了一定的級別,就贈送免費咖啡和糕點。

這些數據都記錄在星巴克的大數據中,他們會根據你的消費記錄,來判斷是否向你推薦周邊產品。

學會流量思維和價值變現才是實體店的出路

說到互聯網思維,大多數實體店想到的就是在線上推廣,做外賣和電商平臺。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本質是流量變現,一切可以參與到你店鋪或者商品環節中的客人都叫流量。不管是從線上看到,還是從線下進店。

趕走你的客人,就是趕走你的流量。你以為提高了翻檯率的同時,也主動幹掉了你的滯留率。

也許會有人說,互聯網產品跟實體店不一樣,實體店會受到物理位置的影響,而互聯網流量可以沒有上限,我們只是在篩選有效流量。

但是實體店的消費目的要比互聯網產品明確的多,你店子是賣甜點的,那麼進去的客戶,主要目標就是吃甜點。

而客戶滯留時間長,雖然會在短時間裡面影響到銷售額。但是從長期來講,滯留時間越長,說明越喜歡你的店子,下次來消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增加的是客戶的消費頻次。

如果你店子坐不下,第一個應該想到如何改進空間,或者增加店子面積,而不是趕走任何一個客人。

如何讓不消費的客人產生消費衝動,讓消費的客人消費更多,這就是流量變現。現在實體店如果還沉浸在過時的思維框架中,那將會越做越難做。

你親手趕走客人,卻說生意難做,學學星巴克的經營邏輯

星巴克很多“閒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