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與教育引導策略

中學存在著一些學習成績不佳、叛逆等表現的“問題學生”,問題的產生與他們所處的家庭、學校與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明晰初中“問題學生”的類型與成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與引導,從而為預防與矯正“問題學生”的目的,為初中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鑑。

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初中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人生觀、價值觀等也處於形成發展的關鍵期。此時的初中生求知慾強,思想活躍,自我意識與自尊心、獨立性等意識都逐漸增強,與此同時,他們心理上仍然處於半成熟狀態,無法完全自制,認知能力也依然有限,在認識與評價事物時往往帶有衝動性與明顯的情緒。加之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諸多不良因素與習氣的影響,誘發了許多學生的不良行為,“問題學生”也隨之產生。“問題學生”在幾乎每個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雖然比例甚小,卻對學生群體影響很大,也是學生工作的重大隱患。新課改將“為了每一位學生髮展”作為基本理念,將“全面發展”作為課程目標。關注一切學生的發展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社會的快速發展致使“問題學生”在數量與類型的多元化問題上也日益凸顯。如何有效教育與引導“問題學生”,如何規避“問題學生”的產生成為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

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與教育引導策略

一、初中“問題學生”的界定及其類型

1.1概念界定“問題學生”一詞最早於日本出現,美國將這些學生稱為“潛在和表現能力存在一定差距的學生”。在我國,“問題學生”也曾經被定義為“差生”、“學困生”等。由於教育工作者與研究者的視角與側重點等因素的不同,對“問題學生”的界定也種類繁多,但主要以心理與生理兩個角度為界定的切入點。結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筆者將初中“問題學生”界定為在初中教育階段,因為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等諸多方面不良因素與原因以及自身所存在的問題等影響,致使其學習規範與心理、行為等方面必須在外界幫助下,才可以順利解決自身問題的學生。

1.2初中“問題學生”的類型初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從年齡特點來看,處於“斷乳期”,從心理特點來看,處於“叛逆期”。此時的初中生自我意識增強,逐漸以自我為中心,強烈尋求來自外界的“理解”、“關注”與“尊重”。根據日常觀察與研究,筆者將初中階段的“問題學生”主要劃分為三類:學習類、行為類與心理類。學習類的“問題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成績不夠優良,學習跟不上班裡的多數學生。從小學邁入初中,課程種類與學習任務的廣度與深度增加,不少學生到了初中感覺到了學習負擔的加重,其中有些學生就會感覺到跟不上,差距也隨之拉開。因為不注意聽,出現跟不上教學內容,作業完成困難,抄襲作業甚至不交,最後誘發了厭學情緒。行為類學生往往表現為不遵守學校中學生行為規範,課堂上睡覺、打鬧,課後拉幫結派,沉迷網絡、出入網吧,組織班級不良小群體一起破壞行為規範。心理類的初中“問題學生”主要表現為喪失信心、自卑、孤僻、偏激等,這些學生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加之初中生處於生理期的第二發展階段,容易出現早戀等行為的發生。

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與教育引導策略

二、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初中“問題學生”的形成因素有很多,這裡我們將其分為內因和外因,外因包括社會,家庭,學校教育等三個因素,內因是指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的智力,情感,人格等不成熟或者過於成熟而產生的因素等,當然內因和外因是相互影響的,這裡我們不過多地對內因進行解讀。

2.1社會因素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個體的影響是雙向的。學生是生活在特定社會環境中的人,當然這個社會環境也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不可能獨立於大的社會環境之外,因而很多社會因素也會影響學生的成長。每個學生接觸的社會環境不同,故而產生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世界觀的學生,其中也包含所謂的“問題學生”。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在創造巨大的財富的同時,也滋生了很多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者,很多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被扭曲。我們經常聽到或者看到一些小孩為了某些物質追求讓本來就不富有的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無可奈何,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這其中就折射出在學生這個群體中的相互攀比的惡劣風氣。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發展在很多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初中生又是一個思想還未完全成熟的群體,改革開放以來,各國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衝擊,給中國傳統文化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學者記者盲目誇大外國教育,外國文化,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價,著實沒有考慮到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這樣的報道容易給思想不夠成熟的初中生群體帶來思想上的誤導,無視社會道德,蔑視規章制度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也處處滲透進初中生的生活,甚至我們會發現“大人們”辦事的一套套做法在學生中盛行,學生甚至對那些所謂的“辦事套路”習以為常。

2.2家庭因素和諧的家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不同,教育出來的孩子也自然有所不同。不和諧的家庭是產生初中“問題學生”的原因之一。以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為主的現代社會,獨生子女日益增多,這些小孩普遍都有這樣的特性: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性格孤傲,以自我為中心,獨立生活能力較差。還有一些單親或者失去雙親的家庭亦或者是二婚家庭,小孩普遍有這樣的特性:冷漠,內向,自卑,性情暴躁,反叛。和諧的家庭組成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而好的家庭還需要好的家庭教育,初中“問題學生”的家庭教養方式可以大致歸為兩類:鼓勵關愛式和高壓權威式。前者教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有這樣的問題:自負,冷漠,孤傲。後者教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純在著這樣的問題:缺乏自信,心理扭曲,性情暴躁。

2.3學校教育因素學校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基於我國人口眾多等特殊國情,高考目前成了家長們心目中公認的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尺。在高考的指揮棒下,為了成績而戰成了不少學校教育的宗旨。我國一直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可在現實執行中,很多學校還是披著素質教育的外衣暗自走著應試教育的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也是目前學校教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思想在更新,行動卻遲遲不到位,誠然大多數初中生還是能夠接受這一現狀,但當一些學生承受不了這些時,初中的“問題學生”也隨之出現。還有部分的教師,專業化水平不夠高,對教師所應該扮演的角色沒有深刻全面地把握,在學生學習指導與心理疏導方面洞察與引導不到位,使得學習能力較低亦或是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的學生逐漸變成了“問題學生”。

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與教育引導策略

三、如何從教育工作者角度預防與教育初中“問題學生”

3.1打鐵需要本身硬作為教師,首要的是將所任教學科的業務知識弄熟,做到心中有數。初中所學習的知識有深有淺,對於重點、難點,我們只有爛熟於心才能讓學生“佩服”你這個老師的能力,從而喜歡該學科的老師,學生聽課效率也自然會變高,所謂的學困生,問題生自然也會減少許多。提高教師本身業務水平是其中一方面,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也不行。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多元的文化,迂腐的思想會帶來更多的叛逆和反抗,所以我們作為一線教育者不僅需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做學生的知己,走進初中生這個群體中去。當然,一個學生信服的教師還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以德服人”自古以來這個概念普遍被認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想要讓“問題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走上正軌,服從與敬佩是必要的。

3.2成為家長和學生之間的紐帶我們發現,很多“問題學生”的轉變都是從家庭關係的轉變開始的。我們也發現學生在初中階段處於思想行為的叛逆期,其中絕大部分問題學生的矛盾都集中於父母與學生之間。家長不理解學生,學生不願意聽家長的嘮叨,長此以往溝通便出現了障礙,隔閡自然就形成了。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多做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化解學生與家長之間的心結。當然我們首先得成為紐帶裡最耐心的傾聽者,動員家長,交心於學生,化解矛盾。

3.3花時間給初中問題學生“洗腦”教師的工作是一個花了精力卻在短時間內不容易看見成效的工作,可以說是一個“無底洞“,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與學生“鬥智鬥勇”。一個班級最需要花時間的還是“問題學生”,處理“問題學生”的方法也是多樣的。“問題學生”普遍有這樣一個共性:江湖義氣,講他們認為對的道理。所以特事特辦,我們首先要花時間去得到他們的認可,走進他們的內心,然後開始“洗腦”過程,將他們所謂的道理加以糾正優化,只要這類學生看待問題的觀念正確了,他們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初中“問題學生”的成因與問題是多樣的,想要徹底教育與引導“問題學生”還需要家長與社會的齊心努力,共同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