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很多家長不懂得正確教育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做出的應對策略讓人難以言喻,最後導致孩子某些方面的缺失。很多人都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而更少的人會去關注衍生出來的公共教養問題。

有一個媽媽不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帶著兒子到公共場合的時候,沒有注意他的公共教養問題。有一次,媽媽見孩子哭鬧,就把他的雙手給綁起來,然後帶著他上了地鐵。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接下來媽媽在地鐵上坐了下來,卻不讓孩子坐到座位上,而是讓他睡在地鐵地板上。小小的身體就這樣躺在無數人踩過的地方,一點都沒覺得這是懲罰,睡得格外地安逸。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媽媽毫不關心孩子的安全,自顧自地玩手機。其他乘客看到這一幕,因為誤會她是人販子就馬上報了警,畢竟很少見親生母親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便報了警。民警前來調查情況,發現這個母親和孩子是有血緣關係的,很多人紛紛很詫異。

在這個案例中,兒子躺在地鐵的地板上睡覺,給一些人帶來了困擾,因為那裡人來人往,一個小孩睡地上,很容易發生踩踏的危險,使得過路的人不得不小心,完全沒有顧慮到會給這個公共空間造成困擾。像是這種情況,就是媽媽缺少對孩子進行公共教養的教育問題。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怎樣培養孩子的公共教養?

1. 認知方面

先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公共教養。所謂“公共教養”,就是在公共場所裡,懂得遵守所在環境的禮節和禮貌。這也側面說明,公共教養是從遵公共規則開始的。再讓他們瞭解必要的公共場所要遵守的公共規則,並讓孩子理解它的重要性,舉出不這樣做的反面例子的危害,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認識到“公共教養”。

舉個簡單的例子,媽媽應該先提前告訴孩子公園的一些公共規則,再去公園玩,可是在公園的小路上孩子還是亂扔香蕉皮,這時候就告訴他這樣做,可能會讓下一個人摔跤,而摔跤會受傷,那麼這種行為就是不對的。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2. 情感方面

孩子需要建立榮辱觀,讓他們覺得有公共教養是一件正確並且受表揚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更有動力和信念做好這件事。反之,提醒他們看到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是不對的事情,會受到批評,家長確立好這件事的好壞面。

比如,案例中的這個媽媽,把孩子放在地鐵的地板上睡覺,會打擾到其他人的行動,給其他人造成麻煩,其他家長看到後應該明確告訴自己的孩子這是不對的,並對那個媽媽進行提醒,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一個正確的公共教養概念,從而給孩子樹立好一個以身作則的父母形象。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3. 行為方面

最後,就要帶著孩子在行動中實踐起來,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做起。哪怕是地鐵上坐位置的時候不亂動,不會打擾到其他人,並且也留下了更多的位置給其他人坐,也是一種公共教養的體現。有些公共教養是沒有明文規定的,這些教養都在人們的心中,潛意識裡面地替他人著想的同時,做好自己的事情。

像是,在地鐵上的公共場合,有一個媽媽為了不佔多餘的位置,把自己熟睡的孩子抱起來,還細心地用自己的手包住孩子的鞋底,不讓它髒到旁邊的乘客。

孩子躺在地鐵上,媽媽毫不關心玩手機,乘客卻看到孩子雙手被綁

總結

“公共教養”不止是孩子需要學習,大人也需要學習,這樣才能給孩子做一個榜樣,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比如你在公交上餓得不行,想吃一個手上的韭菜包子,那麼請你忍下來。因為這輛車上坐的不止你一個人,這是一個公共場合,要懂得尊重在場的其他人的感受,有些人搭車暈車,再聞到韭菜味可能會更難受。

公共教養,不一定是一種自願的行為,但是你不這樣做,以後別人在公共場合不為你著想吃下韭菜包子的時候,你就不能埋怨他,因為尊重是相互,教養也需要相互,這樣才可以讓公共場合更加有秩序。

今日互動話題:你以前瞭解“公共教養”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