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就把高中的內容學完了,為什麼不直接高考,還要經歷高三呢?

迷戀不若寒暄


高中教育不必須為3年學制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6年履新教育部長之初,就為國內基礎教育提出了13條改革建議,其中第5條建議是: 縮短基礎教育年限。現在的孩子普遍比過去的早熟,所接受的信息量遠遠超過了二十年以前,我們現在依然堅持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學制是對教育資源、對學生生命的浪費,漫長的學校教育也增加了社會運行成本。建議恢復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小學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學制,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大學教育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不論你講出千百種理由,未來的高中教育很可能就要改制恢復為二年!


新中國教育史上曾經有過高中兩年學制的成功經驗,高中三年學制即將迎來變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我國的高中教育,都是兩年制的,1982年之後,才全部改為高中三年制至今,因而高中三年學制已經走過了漫長的37個歲月。在近幾年的政協會和人大會上,關於“改制高中三年教育變為兩年”的呼聲越來越高,在2016年的兩會期間,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就曾建議“將12年學制改成10年一貫制”,並且得到了眾多社會聲音的支持。2018年全國政協委員張力準備的關於縮短基礎教育學制的建議稱“12年可以縮短為10年,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在縮短的基礎上,同時繼續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將現行普及9年義務教育改為普及10年高中階段教育”的言論登上網絡熱搜,引發普遍關注。


將高中三年學制轉變為兩年學制,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消除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更好地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高中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在高二就已經全部完成了,整個高三年級就是不斷地複習和考試,其指向非常明顯,就是為了提高應試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其實說白了,就是應試教育的影響陰魂不散!有著這樣的高考“指揮棒”導引,素質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呢?而如果高中教育改革為兩年制,就能直接消除應試教育的這種痕跡,便於素質教育深入人心。


第二、縮短高中教育年限,有利於節約社會公共資源,有助於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和提升國民素質。把現行的基礎教育12年學制改革為10年學制,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我們國家就有能力變9年義務教育為10年義務教育,把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全面實現免費性、強制性、和統一性教育;這樣做,既有效地節約了社會有限的教育資源,又推動了教育公平公正,更提升了國民素質,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應對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讓年輕人及時就業和創業,多為社會創造財富、做貢獻。由於人所共知的原因,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即將到來,已經是人們的普遍共識;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國家採取了各種積極的應對措施,筆者覺得,改革高中學制也應該真正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現行的12年基礎教育學制,再加上高等教育的“4+3”本碩連讀大趨勢,讓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要到二十七八歲才能真正承擔起社會責任,這和我國目前的國情是不相適應的,應該讓年輕人更早地去實現就業和創業夢想,多為社會創造財富、做出貢獻!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二就把高中的內容學完了,為什麼不直接高考,還要經歷高三呢”?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也特別及時。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鄭重其事地對待,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積極造福社會!


自在人生wub


高二結束確實可以參加高考,不過那是以前,現在不可以了,就算可以也不會有人高二後直接去高考,為什麼高二不直接去參加高考?因為高二去參加高考沒有任何好處!

記得我高二下學期高三結束高考後,學校複印了高考真題給我們做,語文和英語還好一點,數學和理綜那是真的難,數學考了78分,由於是第一次接觸理綜試卷,理綜只考了128分,幸好是在經歷了高三後才去參加的高考。

1、學了後面的會忘了前面的

高一和高二每階段都有相應的學習任務,一般是高二結束後就基本上將整個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完了,在學習高二課程的時候很容易就將高一學習的知識忘記了,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知識點都不清楚,以這種水平去參加高考是很難考個好成績的,甚至連大學都考不上。

2、理綜或者文綜考試的模式不一樣

高二結束之前文綜或者理綜的科目是分開學習的,考試試卷也是分開的,而高考是合卷模式,三個科目的題目在一張試卷上。高三複習的一年時間裡,理綜或者文綜的練習是按照高考模式來的,很多人經過一年的練習都不能很好地分配好各科目的時間考到好成績,高二結束後就參加高考,面對全新模式的綜合試卷還怎麼考好。

3、基礎知識得不到強化

高二的結束意味著課程的基本結束,但是課程結束了之後基礎知識並不牢固。高三一年是強化練習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會有一輪、二輪、三輪複習,複習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固,強化學習內容,這樣面對各種類型的題目能做到臨危不亂,這對高考會有很大的幫助。

高二結束後是基本具有了參加高考的能力,為什麼不直接參加高考?因為直接參加高考無法考出好成績,高二參加高考連大學都考不上,但是經歷過高三之後甚至可以考上985、211大學。高二就去參加高考不建議也不行!


Hello學長好


首先,高二讀完後,是可以申請參加高考的。有很多優秀的童鞋上完高二,不讀高三,也能考出一個好成績。我的山東室友,他們高中就有一名高二生參加高考考了600多分!比很多高三生要考得好很多。也有很多學校提倡學有餘力的同學高二讀完後參加高考,提前體驗高考。

其次,對於廣大童鞋來說,直接高考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知識的離散性與知識處在比較淺的層面是主要的難題。相對比來說,高三的題目,特別是數學、理科性題目更講究知識的綜合性。往往一個題目需要同時運用好幾個知識點,而高一、高二的題目大多數處在比較淺的層次。再者,綜合性科目,特別是文綜,高三和高一、高二的難度天差地別。很多剛升高三的童鞋會明顯發現高三文綜試卷難度很大。這時候,高三一年的練習、提升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雨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高三的掙扎與努力,怎能珍惜大學的來之不易!高中三年,每個學年的設置都有它的目標與任務。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博士生,當過8年高中生家教。我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中詳細說明了高中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分享了各科目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對高中生成績提升很有幫助。私信我:領書,就可以免費領取。

我們先來看看高中三年每個學年的任務和目標。

高一是學生初中走入高中的過渡時期,這個學年的主要任務是適應高中,轉變思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高中生成績下滑的原因就是沒有把思維轉換成功,不能適應初升高的轉變。

高二是學生的穩定發展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後就要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了,高考60%的內容都是在高二完成的,這個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必須投入十足的精力。

高三就是學生的飛速上升期,高二經過對知識內容的基礎掌握外,高三就要練習招式了,怎麼把題目更快更準確的做完,才是這個學期的主要任務。想要煉成招式,必須經過反覆的訓練,如果僅停留在對知識的學完上,何難考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再者,如果把高中三年的任務壓縮到兩年,對高中生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最重要的是高二學生不能參加高考,這是國家政策的規定。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暑期高中生最好的逆襲時機,我整理了一份《2019高中生衝刺逆襲秘籍》,私信我:高中,即可免費領取。


北大博士教數學


這個問題我在高中時代也考慮過,但是我在後面找到了答案。

雖然高二已經把高中所有知識學完,但不知道很多人有沒有一種感覺,一學期學習下來,當你這一門科目考完之後,那麼你這一科目在這一學期學的知識點也就忘完了,若說要你後面繼續回憶這知識點的內容,能夠記起來的真的剩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因此抱著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們怎麼能夠去參加高考呢?

所以說,高三的一年,主要是我們複習舊識、查漏補缺的一年,也正是因為高三一年要把高一高二所學知識重新過濾一遍,所以很多同學才會感覺壓力山大。因此若要高二畢業直接去參加高考的話,我認為很大程度可能就是去當炮灰,這一點是非常現實的。

整個高中階段,高三是最重要的一年,但高一高二這兩年同樣也不能忽視,因為只有前兩年你學習好了,最後一年你才能遊刃有餘。

你認為呢?


詩經夭夭


因為你學的是1+1,考的是2+2,你學完了基礎知識不代表你能去考試了,首先,高一學的東西你可能忘記了一部分,第二高考題目難度比你高一高二學新知識時寫的習題要難很多,第三沒有嚴格控制時間,你不清楚高考的題型你每一道題應該花多少時間,我記得我剛開始一輪複習的時候多了很多以前學這部分沒見過的題型,很多題都感覺好像似曾相識但是卻不知道怎麼下手,我高二的時候曾經學校讓我們和高三一起參加了三模考試,大家都知道三模是高考前最後一次統一模擬,題目難度很低,因為需要給考生一些信心,但是我們高二的成績非常差,我記得我的理綜只拿了180分,總分不記得了好像是500出頭,連一本線都沒過,但是還是我們年級前五名,說明高二的學生還是沒辦法和高三的相比,差距還是挺大的,等你經歷過以後就會感覺到,高三一年能提高的太多了,還有很多成績中等的學生會趕上來,高二結束的時候的排名說明不了什麼,高三能創造很多奇蹟的,相信自己。


該用戶已封禁12138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教師。通過學校學期計劃安排,可以發現,高中的知識本來應該用三年學習的,但是現在都被壓縮到高一高二學完了。為什麼幾乎所有的高中都是這樣呢?


因為,我們強調,高一高二的身份是學生,高三的身份是考生。這裡的區別就在於,高一高二是積累知識點的過程,而高三是通過全面系統的複習,將知識點串起來,連成線,織成網的過程。通過大量的複習和訓練,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掌握答題技巧,並且適應高強度的模式考試。


而高三也通過一模考試,二模考試,三模考試劃分複習階段。一模考試之前,考生會系統複習完知識點,二模考試前,進行查缺補漏,能力強化。三模考試前,大量的考試進行適應性訓練。


通過三次模考以及模考期間的複習,學生真正完成了從學生向考生的轉變。走向深深的高考考場。

當然,我們見過有高二學完就去參加高考就能取得不錯成績的學生,但那是極少數。如果讓所有高二的學生去參加高考,然後高三再去考一次。你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需要高三一年的強化複習的。


作者介紹:華中師範大學本碩,現任省重點高中教師。專注於教育心理,學習經驗和閱讀寫作等。歡迎關注~


陳老師談教育


高二就把高中的內容學完了,不直接高考,是因為只有經過高三一年的反覆複習,高中的知識才會真正地融會貫通。如果只學到高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學過一遍僅僅是知道有那麼多知識,不等於真的會。

知識不等於認知

老師一講我都懂,題目一做全不會。這是許多高中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高三一年的強化訓練,基本上只能做到被動接受知識,很難達到主動認知的程度。

這不僅是高中學習會遇到的問題,而是所有學習都會遇到的問題。比方說學心理學。瞭解很多心理學理論和實驗是一回事,能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和諮詢技巧為別人做心理分析和諮詢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是知識,後者則是認知。

類推到高中學習也是一樣的。老師把一道題頭頭是道地講出來,你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聽懂,跟你能自己通過已知條件,找到做題的切入點,是兩回事。

心理學認知學派認為學習並不是機械、被動刺激以及反應的簡單聯結。學習要通過主體的主觀作用來實現。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提出了著名的“認知結構說”。他認為認識是主體轉變客體過程中形成的結構性動作和活動,強調新知識與舊知識結構相聯繫的過程。只有學習者把外來的新的刺激同化進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新的知識必須紮根於舊的知識中,兩者之間產生一個連接點,才是真正的學習。

認知學派的另一個代表布魯納則進一步發展並接受了皮亞傑的觀點,提出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為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掌握學科的結構。也即是說,注重學習過程重於學習結果。

所以高中生覺得老師講課自己都懂,一做題就不會就是因為知識遷移能力不夠。新的知識沒辦法跟舊的知識好好融合起來。

高考難,並非難在單個知識點,而是難在多個知識點串聯

高一高二的任務就是學習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這種學習相對容易,考一個單元基本上只考本單元的概念和習題,比較少牽涉到之前學過的知識。而高三的任務就是對每門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掌握學科結構。

高考考的並不是考哪一個單元的知識點,而是考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高一高二光學知識點就已經很費勁了,很多基礎知識不紮實就這麼讓它滑過去了,高三一年的複習就是把之前的學習中遇到的漏洞,一點點補上。

高三一學年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1、基礎知識薄弱

基礎知識薄弱最重要的體現是對概念有印象,或者雖然瞭解概念但一落到卷面上解題就蒙圈了。好像懂了和懂了是完全不同的。

建議高三上半年對所有基礎知識系統性梳理一遍,遇到模糊不清的知識點一定不能輕易放過,要做針對性訓練。每一個知識點上的疏漏都會變成考場上的一個洞開的弱點,只要考到就會丟分。

知識梳理過後,每次考試中丟分的項目都要仔細分析是哪個知識點含糊不清造成的。做成錯題集,經常溫習。

2、學會利用考試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高三的生活,那麼大概最恰當的就是“考試”兩個字。段考、月考、模擬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平時的作業也成了一張張卷子,一年下來堆起來能有半人高,學霸甚至可以堆到一人高。為什麼要做那麼多考卷呢?考試到底對知識和成績有什麼幫助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彼得·C.布朗所著《認知天性》中提出,學習任何技能都要經過三個步驟:

1、第一步編碼。

編碼即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推導定理跟公式,講解概念的過程,也就是新的概念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的信息,形成的一種心理表徵。這一過程就是編碼。這種心理表徵又被稱為記憶痕跡。它們暫時只存在於短期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預習也是編碼的過程。充分的預習能夠讓課堂內容直接進入到學習的下一階段。所以預習對於學新的知識十分重要。

2、第二步鞏固。

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就是鞏固。鞏固也可以叫重複練習,或者也可以用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詞“複習”來代替。對於高中生來說,每一次家庭作業,課後練習都是鞏固的過程。包括整理筆記,抄寫概念等等,都叫鞏固。

由於複習鞏固是將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所以越早進行復習效果越好。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最初的遺忘速度最快,此後初見變得慢下來。編碼後,也就是短期記憶建立之後的20分鐘,會忘記大約42%的內容,只記得58%的內容;一小時後就只記得44%;但是經過8-9個小時後,遺忘速度漸漸放慢,仍能記得36%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有效的學習方法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和複習。

3、第三步檢索。

學習、記憶甚至遺忘,三者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整個學習過程。但短期知識轉變為長期知識後並不算完,還要進行一步檢索,才能真正把所學內容內化成認知,而不僅僅是浮於表面,一個一個零零碎碎的知識。檢索即要求學習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測,這樣在日後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才能夠遊刃有餘,而不是想了半天找不到。

考試就是最佳的檢索方式。只有通過考試去做自動檢索,記憶才能得到充分強化。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哥倫比亞市的一所學校,安排了兩組八年級的學生分別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同樣的科學小知識。一組人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帶領下反覆朗讀,但沒有經過測試。另一組則經常要進行小quiz。就這樣經過了一個月的學習,兩組學生面臨同樣的考試。經常quiz的一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是A-,而僅僅在老師帶領下複習的學生平均分數為C+。

由此可知,高三一年的反覆考試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高三為什麼會那麼辛苦呢?答案也是源於這些考試,當學生在考試時,反覆讀取、檢索大腦中的知識庫,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跟簡單地翻翻書,複習複習不同,考試是耗費心血的,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通過考試鞏固的知識就像把字刻在石頭上,難以磨滅。而如果僅僅是看看書,甚至抄寫一下知識點,其效果就像把字寫在砂礫上,風一吹就沒有了。

高三學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張試卷,把知識通過檢索徹底刻入大腦中。我知道有一些學生,對於書上的一些概念題,在做考卷的時候是不寫的,直接寫一個P第幾頁,表示自己知道出處就可以了。等總複習的時候再去背書就行了。這樣學習等同於缺少了檢索步驟,所學的知識並不牢固。

3、對於難題,不要怕錯先嚐試自己解決

最後談一談許多學生在高二不能解決的難題。許多學生看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落筆,而是去找答案。有些學生本能地避免犯錯,想盡一切辦法讓卷面好看。對於難題一定要親自去嘗試,不要怕犯錯,犯錯後能得到糾錯的反饋,這會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學習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是有益處的,因為嘗試解決困難的過程就是一個鍛鍊大腦學習能力的過程。

心理學家比約克發明了一個詞叫“合意困難”,與之對應的是“非合意困難”。前者是通過冥思苦想,結合答案能夠理解的難題,而後者則是看了答案都無法理解的難題。“合意困難”也就是難度略高出學生的解題能力,但能夠觸發編碼和檢索的過程。它的存在可以促進理解和記憶。而“非合意困難”則屬於太難的難題,讓一個正常水平的高中生去解高等數學就屬於“非合意困難”。對於一些基礎比較薄弱,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可能正常水平的考卷就已經“非合意困難”了,那麼就需要老師給出降低難度的試卷,才能讓其獲得進步。

最後,高三一年是非常寶貴的。總的來說,高三生應該拿這一年來不停地檢索知識內容,查缺補漏,獲得提高。有不少高二、高三成績差異非常大的學生,被稱之為“黑馬”。他們的高考成績跟高二第一次進行高考難度試卷測試的分數差能高達100多分。希望此刻正在讀文章的你能夠好好利用好高三一學年,成為一匹最亮眼的黑馬!


亦君說書


高二是可以直接高考進入大學的,沒必要經歷高三,只是學校為了提高通過率。

有很多的天才,在12歲或者15歲的時候,提前學完了所有的高中課程,通過高考進入了大學學習。就說明沒有必要經歷所有的年級,設置高中三年主要是適用於絕大部分的學生。

比如說:2005年,10歲的張炘煬已高出二本線50分的成績,考入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就沒有經歷高三。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說明高中不一定,按部就班地進行。

但是,這些人都是少數的,一部分是因為先天基因的優勢;另一部分是父母悉心栽培培育的結果。而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適合讀高三,然後參加高考考試的。

一、高三非常重要,是前兩年高中學習的總結。

高一、高二的時候,就把所有的高中課程全部學完了,進入高三的時候主要是進行三輪複習模擬考試。

高一、高二的時候學的比較詳細,也比較全面,進度也比較慢,但是很多記憶性的課程知識,遺忘的也是比較快的。所以做好高三複習,將前邊的知識點全在短時間內全部重新記憶,是高考自身的最佳途徑。

很多同學就是因為把握住了高三的三輪複習,而進入了名牌大學了。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在高一和高二的時候跟我成績差不多,都在班級的中游左右,天天上課下課在一起。按道理在高考的時候成績是拉不開的。但是到了高三的時候,這哥們兒突然認真起來了,一舉在高考的時候突破了一本線,讓我只考過了二本,後悔沒有把握住高三這一年的學習。


二、很多學校讓高二的學生參加高考,但不允許入學。

我們上到高二的時候,班主任從班裡選出一批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去跟高三的同學一起參加高考。

當時我們只是以為,學校和老師在偏袒這幫高二的學生。給他們編造了假的身份材料,讓他們能提前進入高考考場鍛鍊。

後來我們才知道,高二的學生也是可以參加高考的,讓這幫優秀的高二學生去高考,如果分數過了本科線,就會計算到高中學校通過高考的人數,有利於學校在全市的排名。會得到上級更多的獎勵和撥款。

但是,高二的學生過了本科線,學校也不會讓這幫學生填報志願,提前進入大學。因為會讓這幫高二的學生到高三的時候再考一次,這樣就可以增加學校高考過線的人說。除非高二的學生分數特別高,能考上了清華北大等重點名校。


如果分數過不了本科線,也可以鍛鍊這些學生的高考經驗。

但是,這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被上級查出來會遭受處分,所以只能讓少數的學生參加。


牽牛花牽牛郎


政策不允許

在我國,高中三年的課程一般要在兩年內學完,第三年進行全面的複習後,再讓學生去參加高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政策並不允許這麼做,高中學制是三年的並不是兩年的;高中的課程設置也是三年的,兩年相當於並沒有完全高中設置好的課程學習。同時,學籍檔案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即使高二學生去參加高考,那檔案也是去不了學校的,如果弄虛作假就違反法律了。一般學校也不會也不可能頂著違法風險讓高二的學生去參加高考,頂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下模擬高考。

學生水平遠遠不夠,參加也是打醬油

想想就知道,高中三年的課程兩年學完,得有多快。教學的進程快,學生們學習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並沒有過多時間來深挖擴展。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考試能力並不夠,並不足以去參加高考,即使去參加高考,那考試結果也是可以預想的,絕大多數也只是打醬油。浪費資源不說,還可能造成教育的亂象,總會有人頂著風險去做違法的事情的。有人說學霸在高二時具備高考的資格,其實學霸厲害是沒問題的,去參加高考成績也會非常好,但想考清華北大肯定也是有相當難度的,而學霸們的目標一般是清華北大一樣的學校了,達不到目標肯定願意再花一年時間來奮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