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记得世纪之初,网络上有许多帖子提出并论述“中国人是白种人的后代”、“华夏文明的雅利安来源”等

耸人听闻的观点。时至今日,此类论调虽不复当年之嚣,却仍在网络中拥有一定影响。是间三国时期史籍《魏略》中的一段记载,成为持有上述论断的众人纷纷引用的史证。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三国时期魏国的地图中少数民族环列周边

《魏略》是三国时期魏的郎中鱼豢私撰一本记载魏国历史的史书(原书已亡佚)。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曾大量引用《魏略》这本书的记述。特别是《三国志》中缺少对西方各国、诸民族的专题传记,《魏略》中大量关于当时西北的风土人情的叙述,便被引入《三国志》,填补此书中的不足。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魏晋古画中的人物

在《三国志-卷三十》的注释中,《魏略》有一句欧洲古罗马人容貌的记载:大秦国……人长大平正,似中国人而胡服。自云本中国一别也……“似中国人而胡服”传达的含义是在三国时期,鱼豢听说西方大秦国人相貌和东方人差不多。可这个记载却被许多今人联系起《三国演义》中孙权碧眼紫髯的记述,便感觉三国时期的中原人,容貌如同今时的欧洲人。

其实孙权的碧眼并不见正史记述,紫髯虽有记述,但疑似后人对武官仪容尊称的曲解。从考古发现上也能佐证,即便当时中原有一些金发碧眼的人,亦不过偶然归海之溪水,未必是东方赫赫然主流居民。

反观中古时期西方白种人的容貌,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居民的容貌也与如今的状况大有区别。人类学家Arthur Kemp把历史上的白种人归纳为三个原始群体:北欧日耳曼人,阿尔卑斯人和地中海人: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北欧日耳曼人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阿尔卑斯人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地中海人

在今天这三个原始群体中,只有前两个还以一定的数量存在。而古代历史中最初的地中海人是不应该和今天我们所称的地中海人相混淆的。地中海人主要呈现(但不是绝对或者全部)如下的特征:黑色的毛发和眼睛,高挑或者硕壮的身材,或长方形或圆形的颅骨(译自Arthur Kemp《MARCH OF THE TITANS》)。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壁画:跳舞的女人和小竖琴表演者

此外,地中海地区居民自古便肤色较深, 在上图Tomb of Orcus, Tarquina伊特鲁里亚人的壁画中,古欧洲艺术家甚至将男性的肤色绘成了红色。这与日耳曼人西进之后,导致金发碧眼人口比例增大的情况有异。

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为地中海沿岸霸主。商贸往来及兼并战争频繁,其境内人种融合较为迅速,大量肤色较深的闪含语系民族逐渐与地中海白种人融合,其面容仍保留了黑发、黑眼睛、深色皮肤等地中海白种人的特征。与此同时的东方,经过秦汉两代,一些具有白种人特征的戎狄部落相继融入华夏之中,中国北方人的面孔应当与现代有差异,而与地中海沿岸之民有类似之处。

为什么《魏略》等古籍说罗马(大秦)人和中国人长相“相似”

埃及前总统萨达特,除卷发外,其面容与中国人很相似

然而东西方人类的面容也只是相似而已,一如《魏略》中也只是说“似”中国人,而不是“同”中国人。因而,由这段记载就得出“三国时期中国人长着西方面孔”或者同时期“南欧人长着中国面孔,与中国人同属一个种族”的结论,都是非常片面的。

至于《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晋书-四夷传》记载大秦国“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魏书·西域传》和《北史·西域传》记载大秦国“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这些记载皆应来自《三国志》从《魏略》中的引文,不足以作为新的论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