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大連向東56海里,長山群島最南端,獐子島藏在黃海深處。

波浪之間,獐子島的工人三五個一夥,打撈著海底的扇貝——那些存放在海底銀行的貨幣。

哐的一聲,工人們將一網扇貝傾倒在船艙甲板上。扇貝兩殼微開,吐出不少沙粒。

這是五年中,獐子島的扇貝第三次被爆出大規模死亡事件。沒人知道它們經歷了什麼,也沒人知道死因。

如果有人問,扇貝為什麼會死,等來的大多是島民乾笑著反問:你相信扇貝死了?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打開扇貝死亡的案宗,有些規律清晰可尋。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島突發公告,因遭遇幾十年未遇的異常冷水團,百萬畝扇貝疑似出逃求生。

2018年1月,獐子島稱,養殖規模擴張,餌料短缺,水溫異常導致扇貝吃不飽,最終被“餓死”。

到了2019年11月11日,獐子島直接宣佈,扇貝有八成已經死亡。

島上,死亡籠罩海域。網上,笑聲一浪蓋過一浪。

連同一起被嘲笑的,還有獐子島上的股東,和相互間不曾謀面的股民。

扇貝之死,從來不是一家的事。死,也要給出個說法。

11月16日,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專家到獐子島扇貝受災海域進行抽測分析,新京報記者一同前往。

抽測點共有三處,獐子島指定一處,其餘兩處分別有記者和專家隨機抽取。

但整個抽測過程中,記者與專家分坐兩船。記者隨機抽取的測試點,獐子島採捕人員並沒有進行現場分揀和稱重,只在事後,發送記者抽測的數據和現場圖。

當記者試圖與專家進行交流時。獐子島工作人員稱,不知道專家的行程。

11月19日,獐子島針對深交所作出回應,大意是,專家在抽檢後已確認扇貝是近期死亡,不存在於2019年度多核銷存貨成本或多計提跌價準備等洗大澡的情形。

但這樣的說法,在島民們看來更像是個笑話。

老賈從小在獐子島長大。以往自報家門時,別人聽到獐子島,都會心生羨慕,但如今,老賈開始避免提這三個字。

我一般說是長山縣的,再往下問,才說是獐子島的。人家一聽獐子島,會暗笑。

老賈明白他們在笑什麼。

不同於周邊島嶼,獐子島海域幾乎是含著金湯匙出生。

不論是水島類型、氣候、水溫、流速度亦或是鹽度都是天選之作。

生活在這片海域裡的生物,想長成歪瓜劣棗都難。

但這裡的扇貝卻集體死亡。

在獐子島上,扇貝的死因,幾乎成為眾所周知的秘密,像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市界記者曾採訪到獐子島集團前高管。該高管稱,從2010年開始,獐子島存在過度採捕,播苗造假的行為。

2016年,島上2000名島民實名舉報更像坐實了這一說法。

島民稱,扇貝苗進行底播後,一般要等2—3年才有收成。

而幼苗無法按個計算,使得很多底播苗看似是苗,實則是廠區周圍撿到的石頭。

石沉大海。三年後,又怎能奢望點石成金?

扇貝慘死看似偶然,實則在下苗那一刻,悲劇就已註定成為必然。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獐子島不是沒有過輝煌。

2006年,獐子島集團上市。1.5萬島民,每人持1000股。新生兒從墜地那一刻就成為股東。不少百萬家庭也由此誕生。

島上幾百棟歐式洋房層疊坐落,紅牆白瓦間,50多輛出租車有序地排在街道兩側。

一萬餘人的小島,醫院、學校、養老院、劇院、餐館應有盡有。

那時的獐子島,人人心高氣傲。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

《商業週刊》的記者當年採完吳厚剛後稱他是,書記作風,明星架勢,想法標語化,手勢定格好上鏡。

但2014年扇貝出走事件後,獐子島集團的好風光出現反轉。

島民小楊說,扇貝成為笑料的那一天,他就知道靠山倒了。

自2015年起,獐子島每年給島民的2000元分紅和2000元補貼一降再降,到2018年,補貼被停掉。

此外,2018年,在獐子島集團負責捕撈的工作人員從後半年開始工資出現拖延情況。

小楊抱怨說,一方面,獐子島海域是公家的,不能下海。島上沒田,為了環保,豬、雞、鴨也不讓養,因此,島上居民收入受限。

另一方面,島民手中的股份只有收益權,沒有交易權,因此集團股票上漲時,根本無法變現。

而在小楊看來,日子由好變壞,都怪獐子島集團董事長吳厚剛。

在獐子島集團上市後,吳厚剛的親弟弟吳厚記、哥哥吳厚敬、外甥劉強、妻弟劉鋒等先後在公司擔任要職。

這樣的做法,引起島內居民不滿。他們曾不止一次的向媒體感慨:

“獐子島集團本來是我們大家的,沒想到慢慢變成吳厚剛他們家的了”。

市界曾報道過,當地養殖戶和獐子島集團物資採購部門經理吳厚記(吳厚剛親弟弟)的故事。

吳厚記所在部門需要採購大量扇貝幼苗。但幼苗極小,需要進行養殖才能投入深海。

養殖戶先是通過吳厚記購買幼苗,雖然價格一般比市場貴2釐。但養殖戶將幼苗養大後,會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吳厚記所在的獐子島集團。

因集團採購量巨大,一般是抽查幾箱苗數。而賺錢的門道就在抽苗上。

比如實際抽了160斤,但只記100斤,這樣數下來平均不到每一斤的數量就會增多,原本一斤有80個,變成一斤有128個。

收苗船上工人回憶,收上來的扇貝苗,往船艙裡撒下去,聽到的不是扇貝殼的聲音,而是石子的聲音,一網扇貝苗,有一半都是石頭。

當地養殖戶也承認,這樣的操作自集團上市後一直暗自進行。

後果就是實際投向海底的扇貝苗數與公司賬目記載出入極大,而惡果要等三年之後才有可能被發現。

直到2012年,島上養殖戶和吳厚記發生利益糾紛,抽苗造假的事件才被揪出。

最終,吳厚記被內部處理,離開集團,其他涉案人員被判刑。

2014年扇貝出走事件對應的播苗時間正是2012年。

在所謂專家給出冷水團理由後,有島民在網上發文稱,2019年獐子島集團60週年慶典活動,邀請的貴賓中有不少都是2014年冷水團事件科學調查報告團隊的成員。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有人說,時間的質地剛巧是黏的。每個城總有些地區卡在歷史洪流中的某個時刻而出不來。

獐子島似乎就被黏在2012年動彈不得。

過去7年,島上依附獐子島的兩個扇貝育苗場一個關停,一個大幅裁員。

年輕人出走才是有前途的表現。如今,島上的常駐人口不過五千餘人。

曾被視為海上藍籌珠的獐子島集團,開始拋售扇貝捕撈船。造價200—300萬的船隻,出售價在20—50萬之間。

從前,捕撈船一天出海兩三次,如今,一天能出一次已經算是高頻。

也有媒體報道稱,就在距離獐子島40分鐘杭城的海洋島鎮。2019年扇貝收成良好。

自獐子島的扇貝頻繁出事後,獐子島碼頭的島民見到記者來訪已成家常便飯。

你們記者來了20多撥了,你們是來調查扇貝嗎?是該好好調查一下了。

如今,島上的居民大多放棄靠海謀生。他們開出租,做民宿,同時找機會出售獐子島的房屋。

這裡已經不能生存了。遷到別島上,我願意打折賣房。

島民和股民的焦慮,吳厚剛不是沒有反應。

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吳厚剛一邊道歉、賠錢、稱對不起股民;

一邊強調,獐子島作為海洋牧場的探索者和開拓者,也承擔了一部分應該是國家所開展的基礎研究的工作。

有很多內部人不知道,海邊人也不知道,科學家也不知道,是全球性的。

最後,他笑稱,股民選擇了海洋產業,就是選擇了風險,只有賠錢才能換來對風險的認知和敬畏。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獐子島上,一場事先張揚的扇貝謀殺案

長按保存圖片,微信掃一掃關注【未來商業觀察】微信公眾號,更多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