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效管理:为什么员工不接受你的领导?干货

卓效管理:为什么员工不接受你的领导?干货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从“管理”迈向“领导”的三大考验 干货

领导与管理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部分,各有各的功能与特征。管理就是通过对人、事、物等资源的有效计划、协调、控制与指挥等职能,最终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而领导的主体是人,管理对物会比较有效,但是对人则不尽然,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情愿被管的,所以你越想管他,他就越反抗,你自己也会越来越累,所以,管理者只有重视“领导”人,才能充分的发挥人员的潜能。接下来闫明老师就带大家谈谈 “管理”与“领导力”的关键性差别:

差别一、“管控”与“感召”

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管控”,通过组织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绩效标准制定等方法来管控员工,并最终达到改变员工目的;领导的主要手段时“感召”,通过组织文化及愿景塑造、个人人格魅力的吸引、沟通艺术的运用等方法感召员工,并

最终达到让员工自己改变自己的目的

谨记:现实中,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改变,但不会有人拒绝自己改变。

管理者想通过“管控”的方式改变员工,会导致两种后果。其一、你会很累,因为他不会心甘情愿的被别人改变;其二、工作没有主动性,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人管,管理者又非要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员工表面上敷衍你,背地里自行一套。

领导者则不同,真正有魅力的领导者能够做到“员工感觉不到他在管”,这就很厉害了,这也就是我经常讲的“用不管的态度去管理”,员工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不是别人在改变他、也不是领导在管他,而是至始至终都是“他自己在改变他自己、自己在管理自己”,领导人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感召、引导、辅导与服务的作用。

卓效管理:为什么员工不接受你的领导?干货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差别二、“监督”与“服务”

谨记:员工是完成组织任务的主体,管理者要充分理解“服务者”这一角色的职责与使命,才能真正开始从管理者迈向领导者的转变。

虽然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使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最终达成组织绩效指标,但是管理者与领导者达成这一指标的自我定位是不同的,管理者的自我定位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而领导者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认为自己重要、而领导者都认为员工及客户重要的原因。

正因为这个原因,领导者则更容易走近员工内心,并取得下属的信任,当员工信任你时,你才能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

管理者认为自己重要,往往容易忽略员工的感受,所以无论管理者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员工明白你心里没有他,只有你自己。当员工感觉到被忽略或被边缘化的时候,他就很难再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与敢于担当的责任心。

职位越高的人,状态越好,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重要(组织内),因此,你要想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就必须“要让员工切实的感受到自己重要”。而领导服务者的角色与职责正好与之相吻合。

管理是以管理者自己为中心,而领导者是以他人(员工及客户)为中心。

卓效管理:为什么员工不接受你的领导?干货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差别三:“制度”与“人性”

领导侧重人性,管理侧重制度。领导是对人的研究,对人性、组织文化,工作的动机等方面;管理是对事的研究,对科学化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某项事情有没有落实,工作有没有推进等方面

首先我们要和大家讲人和事是很难完全分开的,先要有一个方向性的区别。有一些管理者就给我提问了,闫老师是不是只有老板、高层才需要提升领导力,这个认知是有问题的,基础的干部也需要提升领导力,只不过由于职位的不同,对自身的领导力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其实基础干部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因为,真正推动项目发展的就是最基层的干部,真正做事情的就是最基础的员工。

管理靠科学,领导靠哲学。

科学化管理就是告诉我们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一套对西方人很管用,如果你要拿科学来对付中国人,就会产生很多不科学的方面。

比如:人的行为用科学是很难解释的,只有用哲学才能解释,科学只能解释机器,解释不来人,我们举个例子:有些时候,我们会觉得我说的很对,也很认同,但是你还是不会去做。你用科学解释一下,怎么解释,解释不了。用哲学就比较好解释,你说的对,我就要听吗?你是领导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今天没心情!哲学家给的解释是:处理事情之前,先要处理人的情绪。情绪决定感觉,感觉决定效果。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情绪,机器没有。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你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所以,卓越的领导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即推进事情之前,首先推进人。”不然再科学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也是没有用的。

西方管理学一般是管理与领导不分的,管理也是领导、领导也是管理,混在一起;中国人则比较喜欢把领导和管理分开的,为什么要分开,是因为管理是以事为本,领导是以人为本。如果用管理‘物’的方法来管理‘人’,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物有物性,人有人性,是有区别的,因为‘物’不会有情绪,可以任你摆布,人则不同,如果你不尊重他,即使你是对的,他也不会用心的去做工作。

无论是重视人或重视事,管理的目的是不变的,都是为了最终达成组织战略目标与绩效,所以分的目的是为了合,这也告诉我们,无论你多么重视人或多么重视事,都没有错,错的是你只重视其中一项。

谨记:领导重人性,管理重制度、基层重技术。(本文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需要对接合作《闫明老师课程》的培训机构,请私信))

卓效管理:为什么员工不接受你的领导?干货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引擎盖影响力:领导人统御全局之道与创新性系统思维 干货

精选推荐:富人思维: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精辟

精选推荐:有效的管理决策如何做到稳、狠、准,很实用 精辟

精选推荐:管理高效沟通与自我素质提升(主讲:闫明)

精选推荐:卓越领导者用人的三把尖刀:镇得住、信得过、用得上 精辟

精选推荐:“用人”管理的首要原则:识得人=选对人、用对人=放对位 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