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濼口是那麼驚人(4)驚人的變化

濟南濼口是那麼驚人(4)

驚人的變化程度

濼口因黃河而繁榮興盛,黃河也是濼口衰敗的原因之一。黃河夾帶大量泥沙流向下游,使河床不斷抬高,河床抬高,大堤跟著變寬、變高,使得地處大堤附近的廠礦企業,機關學校一次又一次南遷,遷一次少一部分,終於變得寥寥無幾。

河床抬高加上水量變小,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黃河水運基本停航,又使得濼口人員再次大減。與此同時,國家大力發展公路運輸,濟南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濼口渡口也人車凋敝,終於由浮橋代替了擺渡。

濼口繁華時,四周十里八鄉的姑娘嫁到濼口的不知有多少人,現在住在濼口的五六十歲以上的大嬸大娘,孃家是濼口周邊村居的比比皆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嫁到濼口(泛指濼口老街)的附近村居的姑娘就很少很少了。

大約30年前,濼口老街往南不遠的濼口服裝市場(現在稱濼口服裝城)異軍突起,儘管市場與濼口幾乎沒有任何關係,但其旺勢紅火應該與“濼口”二字不無關係。不然為什麼不叫別的什麼服裝市場。

黃河不通航了,黃河航運局在濼口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先是船運隊整合解體,船塢碼頭消失,造船廠規模縮小,濼口港人員分流,職工學校不復存在,不少人調往市內各單位。濼口渡口也由於改成浮橋,工作人員數量驟減,一個曾經數千人的局級單位成了數百人的中小企業人口規模(詳見該局的宣傳片)。

濟南公安學校、濟南物資學校、濟南五十五中學、北園衛生院、駐軍部隊等頗具規模和影響的單位和組織也搬離的搬離,撤銷的撤銷,其校舍等建築物也被巍峨的黃河大堤壓在地下或永遠沉寂在二環北路和二環高架路下……

人少了,生氣淡了,濼口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變化,直到今天。

請待下篇:

濟南濼口是那麼驚人之5:《期待新的驚人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