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

在這裡要特別說一下,內閣總理大臣就是首相。就現在來說,日本民主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主黨代表即為首相。

首相任職的基本條件是:

1.必須年滿20週歲(日本20 週歲為法定成年年齡),並且擁有日本國國際的日本國公民。

2.必須首先成為國會眾議院議員,《日本國憲法》規定:“內閣總理大臣,由國會議員選舉產生,眾議院對參議院有優先權。”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3.必須是文職人員,《日本國憲法》第五章第六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規定:“內閣總理大臣及其他國務大臣必須是文職人員。”這是為了進一步限制軍國主義的復活。

4.要有一定經濟實力,日本國會議員競選有“八當六落”的說法,就是擁有6000萬美元很可能落選,有8000萬美元才有希望,注意這還只是有希望。競選中要開辦事務所、聘請顧問、進行集會演講、拜票、做宣傳廣告、辦理相關手續等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大概要募集到100億日元左右的資金。

5.要有20名國會議員聯名舉薦,方可參加黨代表選舉。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日本是政治高層頻繁更迭的國家,日本首相併不是由選民直選,而是在黨內產生,而黨內又是由各派閥權衡利弊。日本首相併不是國民最喜歡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2009年之前當時的執政黨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這個總裁一般也都是黨內各派閥都能夠接受的人選。不需要黨派間的競爭,而是自民黨內派閥間實力鬥爭的產物-即“五五年體制”(自民黨自1955年起執政)。

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本書中所載的三木武夫、鈴木善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現在的執政黨民主黨也同樣,比如首相菅直人就是出身小派閥,所以就長期受到最大派發大老小澤一郎的牽制,比如鳩山當首相時,就受很多人認為小澤一郎才是握有實權的“太上皇”。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除此之外,還需要在政界、財界、商界有很廣、很深的人脈關係。比如幾年前因為海嘯而引發的核危機,東京電力因為有4大銀行和東芝等大企業撐腰,就是不把菅直人放在眼裡。還有就是,競選需要很多的資金,一般這些錢都是由支持你的各大財團們出。首相還必須是個有很高的人氣,與媒體打好交道的人,日本幾乎每週各大媒體都會做政府支持率的“世論調查”,首相每天都要接受媒體採訪。如果支持率低於20%就證明,離辭職不遠了。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當然,作為首相還要有很好的身體和精力。要知道,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可以看出,日本首相說自己很辛苦很累,絕不是什麼作秀,他們真的很累,壓力很大。

日本的官僚體制很嚴重,首相一般都會有很深的背景,冷戰後的十四位首相中,只有海部俊樹是小商人出身,村山富士是漁民出身,菅直人是工人出身,其它十一位都是祖輩、父輩是高官。比如最近的安倍、福田、麻生、鳩山都是出自名門望族,特別是麻生和鳩山,而且麻生和安倍還是遠親。

戰後日本五十年:日本首相是怎麼產生的?大多出於名門貴閥

總之競選日本國會議員就已經很難了,競選首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管怎麼說,能夠當上日本首相的人絕對是人中之人,精英中的精英!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