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餓了麼抽點那麼高,為什麼還那麼多人做?

LETitGO


非常簡單的事情不要搞得太複雜了,美團這些平臺幫你推廣,你做的東西在平臺上面賣,就多個10元錢這樣,羊毛出在羊身上。感覺貴的客人會到店裡面來吃的,懶人貴個10幾元,他也會捨得點外賣的。提前是你做的東西好吃,有賣點,不熱平臺也不會幫你推。


莫問天9


我是商家,我來說說。

餐飲行業,兩個方向,要麼做量,靠量來積累微利,積少成多。一種靠品質,做精品。

打個比方,牛排上外賣,可想而知那種體驗肯定遠不如堂食,這種,就不會上外賣。上外賣的,肯定是走量的商家。

現在的商家,房租,人工,才是店裡的最大開銷,食材,都不是第一的費錢,說起來,真的可笑,但是事實。一個店,要維持下去,多賣多走量,才是唯一的途徑,不然,你生意一般好,都得關門,因為你撐不下去。想要生意特別好,你得把你的東西,賣到你商圈以外的地方去,如此,外賣就能滿足你這個訴求。

加入了外賣,各種抽成,各種逼著做活動,各種威逼利誘就來了,不做,你會發現你的銷量比做之前少很多,做下去,你的房租,工人還能養得下去,所以說,正兒八經做餐飲的,那些開著門面的商家,以外賣來補貼店裡的收入,或者說多一個銷售渠道,來養活工人,做點房租,基本是賺不了什麼錢的,那些優質的商家,或者說被一步一步逼著的商家,開始那些營業執照什麼的,轉到小巷子裡去做,甚至民房去做了,勉強有些利潤,這個時候,對外賣的粘性就更大了,因為沒有堂食了。

只要外賣平臺不逼著做活動,做滿減,按單抽成,做一單,還能有微利,逼著上活動,就自己把自己作死,或者被排名冷死。

求你上外賣平臺時,你是大爺,若你對平臺有了粘性,你也就是板上的其中一塊肉,會被那些下三濫的手段,整得你懷疑人生。所以說,良心商家,上外賣平臺,需要謹慎。


世界上V有兩個桃花源


其實現在做外賣平臺,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麼,依舊會有大批的商家在上面進行合作。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單量問題,因為現在做到店業務的美食首先就是宣傳成本太高,而且到店業務去吃飯的客流量並不是很大,所以現在會有大部分店家去採用外賣平臺的方式來提高自己每天的訂單量。雖然說外賣平臺對於商家的扣點比較多,但是每天會有非常多的訂單,即使靠走量,也會獲得非常不菲的收入。同時店家加入外賣平臺的配送方面,也不需要自己操心,會有專門的配送人員幫忙配送。而且還會有非常多的店,沒有到店業務的發展,幾乎全是通過外賣平臺來銷售,所以這時候外賣平臺的單量就顯得格為重要了。即使扣點增長,還會有許多商家加入。

第二就是大環境的問題。現在上班族比較多,而且生活節奏都比較快,另外賣成了現在城市生活的主要用餐方式。正因為如此,所以只發展到店業務的店家會有很多做不下去的。在這個大趨勢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店家為加入外賣平臺。

最後就是許多商家迫不得已加入外賣平臺。因為現在即使做外賣業務也不會掙很多錢。但是如果你不做的話,就會虧損。所以許多商家是迫不得已加入外賣平臺,即使他的提點高。

當然現在美團外賣的提點已經相當高了。出於以上的幾點原因,眾多商家迫不得已才加入。


樂萌


抽點高,並不代表不掙錢,有一部分人會做,而且做的很好,他們能掙不少錢,中國大部分人就是這樣,看到別人掙錢就眼紅,根本不顧平臺規則就鑽進去做,反正就是先做了再說,不管掙不掙錢,再加上投資個外賣店也要不了多少錢,門檻更低,結果呢就造成了題主說的這樣的現象

現在留給我們普通年輕人的資源和機會越來越少了,只要能讓年輕人看到利益的行業都有千萬人湧入,並不只是外賣行業。資源和機會的匱乏,以及日益增長的生活壓力,讓很多普通年輕人只要能看到有掙錢的低門檻生意門路,他們都義無反顧的先殺進去再說,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會想到它的風險和後果。

其實每一個行業,只要能掙錢,都是沙裡淘金,再惡劣的大環境,總有一部分人能掙錢,而且有一小部分人能做的非常成功,外賣平臺抽點高,但是做的好的人真不在少數,正是因為有希望,才會有更多人的湧入。如果說人人都虧本,那麼平臺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平臺也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是你想靠平臺掙錢,並不那麼容易,還得自身過硬,並且要吃透平臺的規則。


1碗牛肉飯老闆


目前外賣市場基本上已經被壟斷,那就是美團和餓了麼,離開這兩家平臺,外賣也就很難成交。

第三方數據機構DCCI近日發佈了《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9Q1)》,美團外賣、餓了麼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4.6%、25.5%,兩者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經具備了壟斷市場的定價能力,商家離開這兩家平臺,外賣也就難以成交。

因此市場話語權不在商家,也不在外賣消費者,而在於美團和餓了麼,抽成多少由餓了麼和美團說了算,因此為了資本的利潤,兩家平臺都在不斷的提高抽成比例,雖然引發商家的憤怒,但商家無能為力,只能內部消耗降低利潤,或者是通過加價轉嫁成本,甚至於部分商家偷工減料降低外賣質量。

商家市場定價權喪失,你不做,除非離開外賣市場,只要還要做外賣,就離不開平臺的撮合,就目前外賣來看,雖然平臺抽成很高,外賣商家並沒有虧損,還是有盈利的,只是盈利水平有所下滑而已,薄利多銷,商家還是會做的。

互聯網最大問題就是依靠燒錢獲客,獲得市場壟斷地位,接著就是利用壟斷地位。獲得利潤。這是通病,互聯網不是慈善家,燒錢補貼就是為了最後盈利。


杜坤維


你好!我是康哥!

美團和餓了麼抽點那麼高,為什麼還做?因為他們有中心化流量,商家不得不做!

美團、餓了麼是連接商家和用戶的一個很好的觸點。之前沒有外賣平臺的時候商家不知道在哪裡找用戶,用戶不知道在哪裡去吃飯。外賣平臺由此誕生。

如果不用美團和餓了麼引流,那麼到了吃飯的時間堂食只是一部分,而外賣最起碼可以賺取額外的錢。

同時這也跟美團和餓了麼砸大量的錢把用戶已經培養了起來有關,當用戶都用這些外賣網站,商家不用相當於是自己放棄了用戶,所以商家也很無奈,這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很多大的餐飲也沒有完全依靠外賣平臺,主要還是門店的地段和本身的口味贏得客戶,只是一個門店的客流量也會在不同時間段有所差異,那麼這些本來生意就還不錯的門店正好利用了美團或者餓了麼補充他們的閒暇時間的人工成本和水電費。對於這種門店來說肯定是有得賺的。但是對於那些本來選址有問題的門店來說,就算上了外賣平臺也不見得賺錢。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康哥說新商業


你如果問手機裡除了微信不能卸載的還有什麼?

那當然是外賣軟件了,現在人們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了,不再需要收集一張張外賣單了,只需要下載一個外賣平臺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坐在家裡等待外賣的到來,外賣行業逐漸的也成為一個熱門行業,而美團和餓了麼就是兩家最大的外賣平臺,但是他們兩家外賣平臺也經常被商家吐槽抽點過於高這一個問題。

目前美團和餓了麼對於商家的抽成基本是百分之16到百分之20之間,但還是有很多人去入駐外賣平臺。

其實不是沒有商家想過要自己經營外送這一塊,比如肯德基、必勝客、麥當勞都有自己的宅急送,但換做是你準備點外賣,你會去撥打電話或者特地下載他們的App嗎?所以他們有外送但人們也更愛在美團或者餓了麼去訂購,畢竟只需要下載一個軟件而且操作也沒有那麼的複雜。

再來說說,我們要知道“酒香還怕巷子深”呢,一個商家如果不在這兩個平臺做,他只做線下,缺少平臺的曝光率後,他的客戶將會大大的減少,

而入駐了美團和餓了麼雖然這兩個平臺有抽成但客流量增加了,客流量增加了那自然成交量也上升了,雖然說每單的利潤要少很多,但總的來說還是要比只做線下要多很多,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商家寧願有抽成還是要入駐外賣平臺的原因。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很快,美團之類會失去供應!沒有實體支撐,瞎搞,平臺很容易推,就怕平臺自己覺得是皇帝,作死也裝13!這個推倒,會非常突然,也非常急迫!平臺剝削,實體店,可能突然的就集體退出了!南街的送餐小哥會驟然失去工作!美團,餓了麼……甚至其他同城快送,扼殺了小店!有一天,特色餐飲店會拒絕外送了,吃你就來,不來不伺候!電商無腦吸血,會餓死很多人,它自己才餓死!


指上談卿


滴滴打車抽點也高,你不也還是用?!

為什麼?

從消費者講,因為已經形成習慣了,已經形成品牌了,什麼是品牌,就是信任,如果低個億塊錢,來一個去哪兒吃或者美組,你會選嗎,不會,為什麼,因為那點錢不在乎,不值得冒險

從賣家講,單量決定一切,有單總比沒單好,租金水電人工都是固定的!

所以現在你就可理解當初他們為爭奪市場拼命燒錢了


85度灰


一開始美團吃了互聯網紅利,一批飲食店生意做大了。

但是這些飲食店是以外賣為補充的,本身還是以堂食為主。

後來吸引了一些新加入者,這些後來者就是主打外賣,選址一般都不在街邊旺鋪,也沒有足夠的面積做堂食,被美團綁架了。

而且他們還蠶食了原來飲食店的市場份額,所以美團變得越來越強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