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教體科局局長想給女兒補課可校外補課機構價格昂貴,且都是校外講師,對學生的瞭解也遠遠少於學校老師,針對性有多大,真的值得懷疑。但其朋友、下屬說這很有效,他半信半疑。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風就是父母的焦慮,就是“公民同招”、“搖號招生”的解藥,也都無法去風止焦。有一天我們幾個同事小聚,我聽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某個地方的教育工委書記與朋友閒話時談論一件闊心的事,他最近按上級要求,嚴查教師有償家教,沒想到把自己繞進去了。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事情是這樣的:書記的女兒上初中了,學習成績也不如人意。全家人都很著急。老婆與女兒總是想委託老師補課。但是,作為書記的他,不可能白天嚴打帶薪家教,晚上又請有償家教吧。不請家教家中的大母老虎與小母老虎,要吃人,請家教吧自己這個當書記的帶頭違反政策?

他的朋友給了他一個小妙招:如果你不付輔導費,不就可以了嗎。當有人問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你的女兒是無償輔導,這是老師的責任。這樣即省錢,也不違規!老師為書記的女兒補課他也一定樂於奉獻,還能討得老婆與女兒的歡心,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這當然是個笑話。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瞻前顧後,前思後想,不能邀請在職老師。看來以書記為代表的家長們只能將孩子送出以市場為導向的學校補習機構。但是,書記對此表示懷疑:價格昂貴,這是不用說的,所有校外機構邀請的都校外講師了,他們對學生的瞭解遠遠少於學校的老師。補習怎麼可能有可以針對性?其他人說這有效。他對此表示懷疑。

教育工委書記給自家孩子們報補習班,真的很諷刺,但可以理解。可憐父母心,如果你和我是書記,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你能淡定嗎?如果系統內的資源不能被觸及,我們只能尋找系統外的通道。父母花更多的錢。K12之流就會賺更多的錢。近期來幾大輔導機構更是水漲船高,市值幾百億甚至幾千億,服務是“四足吞金獸,財源滾滾來”。

教育工委書記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如此不安,何況一般家長呼?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系統內教師有償輔導,“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包括:教師私下開小爐子,加長上課時間變相形補課,假期校外補課,一起組織補課,採取多種形式逃避上面檢查。許多家長同意帶薪家教併為之辯護:老師們在業餘時間付出了額外的勞動,收取費用無可後非。家長和老師雙方甘心情原,主管當局不應干預太多。

這是對行業規範的誤讀。老師開滴滴,送外賣,或者做其他事情來掙外快。教育局不應管非工作時間的事情。然而,課外帶薪家教是工作行為的延伸,實質上是對職業便利的濫用。教育局應該負責。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從某種程度上講,有償家教具有顯著的共享經濟特徵,即充分利用閒置資源,如:課餘、假期,教室無論如何是空的,學校補課不需要另租地方;教師無論如何是閒置的,可以創造附加價值。

因此,我們看到,除少數著名教師外,在系統中的教師輔導費用,通常低於市場型校外機構的價格。後者的場所和人員需要專門設置,成本較高,所以收費自然要高於教師輔導費用。

至於有償家教的情況,教育主管部門不可能不知道。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不想管它。家長有需求,教師有熱情,學生的成績得到優化,也有助於提高教育局的政績。這相當於實現了家長、教師、學生和教育局的四贏。為什麼不呢?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然而,這種“勝利”只能是片面的和局部的。有家長反映,在有償輔導方式的支持下,個別老師對學生區別對待,注重自己的客戶學生,忽略非客戶學生,對非客戶敷衍了事,缺乏積極性。在傳授知識點時,個別教師故意打埋伏,以促進課外業務。從長遠來看,什麼是公平?不是所有參加有償家教的老師都是這樣,物質決定意識,錢包就影響腦袋,很難假設老師能在課堂上做公平公正。

在有償家教的問題上,利益博弈的格局非常複雜。在這個遊戲中,各部門有各自的利益,教師有自己的想法,個人有自己的計劃,每個參與者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家長方面:我家孩子向參加了補習,其他孩子沒有參加。這相當於我的孩子搶跑的時候佔了先機。我家孩子沒有參加補習,但其他孩子參加了,等於還有跑,別人就衝過起跑線了。所以我的孩子不想報,也得報。

同樣是補習,如果你在找在職老師,你可以互相瞭解,並得到一個好的價格。還有助於增強彼此感情。如果你正在找一個課外機構,你將無法談論它價。純粹的買賣,不會有半絲人情。有些家長補不起,直接舉報,把大家都拉回起跑線,重新開始。

老師層面的博弈:我不搞有償輔導,其他老師做,我賺的錢少,而且班級的成績也有可能落伍,影響績效評估,我該怎麼辦?要麼跟著弄,要麼鍋甩給市場,並引誘父母帶孩子去報補習班。我在撿便利。

教育局與學校:在內部,如果每個人都搞課外輔導,就等於實現了新的公平。如果有的搞,有的不搞,只要不搞的不舉報,學校和教育局就可以不管。如果有人舉報,它們就必須處理,維持所謂的公平性,外部,無論自己組織中有多少老師如何組織有償輔導,輔導的結果是,學校的整體改善,對該地區的總成績將是有益的,成績不會越補越差?只要沒有人抱怨,學校和教育局為什麼要去管對自己有利的事呢。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基於上述博弈模式,我們可以看出:當沒有人舉報或者上級不認真的時候,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偷偷地打著利益最大化的算盤。一旦投訴或接受專項檢查,他們只能暫時收起小算盤,但在短時間內,骨灰會復活,利益最大化的算盤就會打得山響。

目前看來,對有償輔導的嚴格檢查可能會在將來成為常態,但調查和懲罰的主體是教育主管部門,該部門僅有權管理校長和教師。至於父母如何帶孩子去尋找其他人來輔導,他就無權管理了。

教體科局局長的煩惱,自己要減負,老婆、女兒卻要增負

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學校減負+校外加負的雙軌並行的局面將大行其道,校外機構業務蓬勃發展。樹欲靜,風不止。這風家長頭腦中的焦慮之風。這種焦慮即使是使用“公民同招”“搖號招生”的猛藥也無法,止風鎮焦。

這只是我的一點看法,不是什麼結論,親愛的讀者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在討論發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