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浮沉錄

有這麼一個朝代,每每讓人提起,大家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按照傳統的說法:大宋王朝有三大弊病:冗兵,冗官,冗費。有點拗口似不似?我翻譯一下:其實就是囤了一堆沒用的兵,養了一堆沒用的官,花了一堆沒用的錢,再加上成天被各種鄰居吊打,所以在大家的印象裡,大宋朝就是:一隻弱雞。

北宋王朝浮沉錄

雖然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是有誇大的嫌疑,實際上在宋朝脆弱的外表下,隱藏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雖然弱,但架不住咱們有錢啊,比如那幅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真實還原了北宋都城汴京的面貌,把圖放大了看,小賣部,大商場,路邊攤,紅燈區,酒店,蒼蠅館子,來做買賣的老外.....

北宋王朝浮沉錄

那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商業繁華,交通發達,放到今天,一點兒也不輸現代城市CBD。而南宋的臨安,雖然沒人畫過,不過根據史書記載,也是一點不輸汴京的國際大都市,那麼問題來了:憑啥大宋這麼有錢?大宋的錢從哪來的?宋徽宗是哪家夜店的VIP?那行,今天我就用32倍濃縮的辦法來介紹一下宋代經濟,聽好了各位,通常我們說一個國家經濟好,主要是指農工商各行各業,種類多,花樣足,能賺錢。但是,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容易,回答第一個問題:大宋憑啥這麼有錢?很久之前,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子很單調,自己種田,自己吃飽,打工是不可能的,這叫小農經濟。所以社會上,農民的數量就佔了大頭,而其他人只佔了一小部分,而宋代最大的特點就是除了農業給力之外,工商業也極度發達,

北宋王朝浮沉錄

在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社會,要想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就要做到這麼幾點:

1,有一批不用種地的閒人;

2,有足夠的糧食餵飽他們;發現沒有,農業是關鍵,那相比較從前,宋代的農業有啥進步呢?故事是這樣的,宋朝以前,不管是朝廷,還是地方,實際控制權力的,是一堆非常顯赫的家族,叫門閥士族。這些士族通過軍功,聯姻等手段上位,並在各地稱霸,有軍隊,有堡壘,過得跟土皇帝一樣,連中央政府輕易都不敢動他們。士族們過得很爽,可是他們家裡的農民就慘了,基本沒啥人身自由,全年無休為士族打工,勉強比奴隸好一點,我們把這類人叫做農奴。方圓幾百裡的大莊園裡,成千上萬的農奴辛勤工作,就為養活不勞而獲的寄生蟲,我們把這種經濟模式就叫莊園農奴制。不過,這這種制度隨著唐朝滅亡,

北宋王朝浮沉錄

就消失了,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首先是科舉制,讓草根也有機會當官,削弱了士族對官場的壟斷。再有就是均田制,地種久了,就歸你了,等死後再還給國家,這樣老百姓就有了自己的地,減小了對門閥士族的依賴,還有就是各種戰爭,唐末軍閥,起義軍的領袖裡,也有很多人討厭士族,比如黃巢,攻進長安以後,把士族殺了大半兒,總之,最後結果就是士族涼了,就這樣,基層幹部換了人,另一批人上臺了,中小地主階級,大部分是草根出身,家族規模小,沒有軍隊,也沒有力量控制農民,就像一個個小型暴發戶,地主的權利大大縮水,與農民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宋代之前是全面包養,而宋代以後就成了僱傭關係,這麼一來,農民做得越多,掙得越多,幹勁十足,糧食產量越來越高,糧食一多,大家開始可勁兒生孩子,人口也就越來越多,人多了,土地還是那麼多點兒,多出來的這些人可咋辦?進城唄!就這樣,越來越多的人湧進了城市,當起了手工藝人,或者去做買賣,宋代的工商業越來越繁榮,發達的農業,加上農民工進城務工潮,為大宋的經濟打好了基礎

北宋王朝浮沉錄

,接下來我們看第二個問題,大宋的錢到底是從哪來的?要想了解宋代如何繁榮,如何有錢,最直觀有效的方式,就是了解一下宋代的經濟格局,啥格局?說簡單點就是外貿發達,內需強勁。北宋時,沿海有五大港口,這個我得告訴你都是哪:廣州,泉州,寧波,杭州,山東密州,國貨從這裡走向世界,海外貨從這裡進入中國,到了南宋,北邊淪陷,密州也成了金國的領土,不過其他四個港口倒是更加繁榮了,宋朝政府對海外貿易可以說非常重視,在五個港口設立了市博司,類似現在的海關,除此之外,還在這些港口劃出地盤,讓來做生意的老外安家,除此之外,宋朝和北方鄰國,比如遼,西夏,金的貿易都很密切,舉個神奇的例子吧,金國建國後,懶得鑄造錢幣,直接把南宋的銅錢拿來用,為了他們想盡辦法,派商人去南宋賺外匯,(南蠻子不要跑,看我的狼牙棒,不是,不是打你,是看能賣多少錢老闆),

北宋王朝浮沉錄

你看,怎麼做國外生意,這下搞清楚了,接著就是下一個問題,在大宋國內,不同地方的人,咋做買賣?剛說了,內需強勁啊,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國內做生意,先要交通順暢,這就要感謝一位歷史級的敗家子:隋煬帝楊廣,當年,他搞了一個史上最牛基建,大運河,北宋為了方便交通運輸,在此基礎上,繼續興修水利,把汴京也就是開封,變成了全國交通中心,交通一發達,還用說,買賣自然就好做了,我們簡單粗暴的小結一下宋朝的經濟格局,北宋經濟,能外能內,但是離不開水,這種結構就叫:外貿+內河,但是,只瞭解到這是不夠的的,光說不練假把式,下面,我們就以北宋都城汴京為例子,看看當時到底繁華到什麼程度,上邊講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汴京的繁華景象,下面咱們就舉幾個例子,首先,汴京到底有多少人,汴京是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這是個什麼概念?同時期的倫敦,只有一萬五千人,歐洲最大的城市巴黎,也就是十來萬人,所以那個時候,開封人是這麼說話

北宋王朝浮沉錄

(一,嫩看,歐羅巴的土包子來嘞)再有,汴京到底有多熱鬧?中國的城市發展史,到了宋朝就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時候的城市比之前熱鬧多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有夜生活啦!宋朝之前,歷朝歷代可都是實行宵禁制度的,晚上你要隨便上街,抓住就是蹲拘留所,所以有個人的名字就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唱夜太美的蕭近藤(歌曲夜太美),而到了宋代,再加上宵禁令放寬,這下大家營業時間的更長了,所以夜市就興盛起來,進一步拉動了GDP,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早下班,才能拉動國家經濟啊(此處是不是有掌聲)那汴京的業餘生活有多豐富呢?商業發達的汴京,從不缺乏好玩的地方,在清明上河圖裡,你就能看到一大堆酒樓,其中北宋最牛的酒樓,就是樊樓,樊樓是汴京最大的酒樓,超級火爆,不來樊樓吃個飯喝個酒,就不算到過汴京城,如果看過前陣子熱播的知否知否裡,就不會陌生,因為也經常提到這個地方,但是哄吃貨老婆的同時,有個事兒你要注意,因為這裡不僅僅是個酒樓,還有很多,

據說,當年宋徽宗就是在這跟李師師約會的,你在樓下喝酒,皇帝在樓上為愛鼓掌,給你伴奏,你說刺激不刺激。除了這些高檔酒樓,汴京城裡還有一種娛樂場所,叫瓦舍。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戲院,藝人會表演各種東西,火爆的節目風靡全城,據說宋仁宗特別喜歡相撲,尤其是女子相撲,

北宋王朝浮沉錄

到這有人會奇怪,還有女子相撲?好期待,哈哈哈哈,回頭我單開一期聊聊這個,有一次宋仁宗與民同樂,搞了個比賽,還賞賜了表演者,於是司馬光看不下去了,

兩個穿著如此火辣的妹子扭打在一起,天子還愛看,這太不和體統了,於是上書把宋仁宗噴的狗血淋頭,並要求,以後瓦舍裡也不能表演這種東西,總之,大宋的汴京城,突出一個繁華,當然,繁華之下,其實暗藏危機,比如貧富差距過大,城市守備鬆懈等等,這些都給後來的靖康之恥埋下了伏筆。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如果想了解的更細,可以找《東京夢華錄》或者《清明上河圖》看一看,那個才是記錄汴京最詳實的兩個資料。也能解釋清楚,為什麼北宋對金作戰總是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