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文 | 今綸

在2014年以前,東莞被稱為“東方性都”。2014年2月9日上午,央視《新聞直播間》曝光東莞市多個娛樂場所存在賣淫嫖娼等違法行為,記者舉報後未發現警察前來調查,警方也無任何反饋。

央視報道後,領導震怒,緊接著是一場暴風驟雨般的掃黃,媒體報道:2月9日下午,東莞市出動6525名警力對全市所有桑拿場所、沐足、娛樂場所同時進行檢查。截至當晚10時,共抓捕67人,12家涉黃娛樂場所被查封,中堂鎮公安分局局長和涉黃酒店所在地的派出所所長停職調查。

東莞市委對中堂、黃江、鳳崗、虎門、厚街五個鎮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誡勉談話。

誰也沒有料到,這是東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畢竟,這不是第一次“掃黃”,以往的“掃黃”之後一切如常。

尷尬在繼續。

在2014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時任東莞市長袁寶成還被記者問到:“經歷過掃黃事件,怎樣重塑東莞的形象?”

袁寶成回應:“先說一句話,我從來沒承認過東莞是‘性都’。我始終堅持一個觀點,東莞只有一個名字,就叫東莞,沒有其他名字。對於違法行為,包括黃賭毒,要堅決依法打擊。東莞涉黃事件發生後,確實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議論,但東莞從來沒有靠這些來發展經濟,東莞是世界製造名城,製造業的世界排名是非常靠前的。”

幸運的是,東莞知恥後勇,堅決轉型,如今正挺進“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目標。在諸多區域、城市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

抱朴財經認為,東莞突圍就靠三把刷子: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擁抱深圳。

東莞的發展當然不止這幾個因素,歡迎專業人士拍磚、補充,更歡迎批評。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東莞轉型:民營企業衝在最前面

東莞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978—1985年,起步階段;

1986—1995年,騰飛階段;

1996—2008年,提升階段;

2009—2017年,轉型階段。

毋庸諱言,東莞經濟在2008年那一輪危機中是遭受了沉重打擊的,此前積累的一些傳統行業工廠遭到很大沖擊,各種關閉工廠的消息不時傳來,現在看來,這是一種被動的出清,東莞實際上被迫加速轉型。

很多人並不知道,2009年東莞經濟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東莞成了很多老闆避之不及的城市。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華為在2005年就進入東莞,正是在掃黃風暴最猛烈的這一年即2014年,華為官網上開始出現諸多與東莞智慧城市相關的項目。東莞的經濟骨架開始重生,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東莞一把手袁寶成此前曾在深圳擔任副市長、黨組成員(2010—2011年),袁寶成在東莞深耕5年(2012年——2016年),先後任市長和市委書記。

東莞開始艱難爬坡,“黃帽”已經摘掉,懷疑的目光卻一直跟隨,東莞需要突圍,需要證明自己。

這一次,又是民營企業衝在了最前面。

實際上,東莞成為“世界工廠”就是從製造手袋的民營企業開始的:1978年9月,東莞創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縣太平手袋廠,從此進入經濟發展快車道。

再出發的東莞民營企業家們命運千差萬變,毋庸諱言,諸多傳統行業的民營企業已經舉步維艱,但還是有不少民營企業獲得了穩定增長,他們中的佼佼者包括“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的上榜莞企(由全國工商聯發佈):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東莞華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總體而言,東莞在緊緊依靠民營企業突圍這一點上從未猶豫,也因此大獲全勝:

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7.5%左右,快於全國全省。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排名全國第5。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排名全省第1,甚至把深圳挑落馬下。

市場主體突破115萬戶,排名全省地級市第1,佛山表示不服啊。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各項稅收總額突破2300億元,排名全省第3。實現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0億元,排名全省第4。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4萬億元,增速全省第1。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東莞市民營企業登記註冊戶數突破116萬戶,貢獻了全市五成的生產總值、六成的固定資產投資、七成的稅收、八成的技術創新成果和九成的企業總數,民營企業挑起了東莞工業經濟的“大梁”。

很有意思的是:11月15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當地的“發現未來的青島華為”民營經濟創意會暨青島市民營企業100強發佈會上說:“誰不敢支持民營經濟,就是對自己做到‘親’‘清’政商關係沒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黨性沒有信心。”話音未落,現場掌聲雷動。

東莞人可能沒有王清憲這麼好的口才,但是他們和王清憲一樣看到了民營企業的重要性,因此竭盡全力扶持非公經濟。

2018年11月,東莞發佈《進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10大方面50項舉措160項政策工具力撐民營企業發展。

東莞民營企業家們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號,東莞今年前三季度的名義GDP增速達到8.54%,位居全省第三,他們功不可沒。

回顧歷史,東莞的民營企業發展史也是一部“威水史”:

2017年末全市工商登記註冊戶數100.09萬戶,是1999年的6.4倍,年均增長10.9%。

其中民營單位登記註冊戶數97.46萬戶,是2001年的7.5倍。

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20.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6.97億元,繳稅總額1397.50億元。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民營經濟逐步向科技化、外向化、集團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東莞現有中國馳名商標77個、省著名商標264個、省級農業類名牌產品51個,絕大部分屬民營企業所有,民營企業已經逐步成長為拉動東莞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沒有民營企業的生龍活虎與突飛猛進就沒有今日之威風八面的新一線城市東莞。

科技創新是東莞前進的源動力

很多去東莞遊玩的人都知道可園,可園主人張敬修是清末官員,東莞縣城西博廈村人,曾歷經三次宦海沉浮,其個人際遇令人嗟嘆。張敬修是典型的莞人性格代表人物,堅韌不拔。

如今,在東莞有一個集美麗景觀與經濟增長於一體的地方,歷史影響雖不及可園,但是其對東莞經濟以及城市發展的影響力卻遠超可園,這就是松山湖。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東莞當時的決策者就認識到當時東莞“漫天星辰”的發展格局是有問題的,一方面就是做不大、科技創新的力量跟不上,另一方面是缺乏可以推升東莞產業升級的技術平臺。

於是,東莞人在大嶺山、寮步、大朗三鎮交會處的松木山“畫了一個圈”,這是2001年7月的事情:第19次、20次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聯席會議討論通過興辦大型工業園的設想,並定名為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三個月後,東莞市決策層明確了松山湖的發展目標和定位————未來東莞的經濟科技中心。

這是科技航母園區(工業區)起步的節奏。

其實東莞當時也是被逼無奈,“三來一補”的賺錢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長三角的兄弟城市發展勢頭很猛,有些已經超越東莞,東莞不放大招是沒有辦法應對的。

當時的松山湖牛皮哄哄,一出生就風華正茂,吸引了好多人的目光:

2002年1月10日,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奠基,園區規劃控制面積72平方公里,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生態環境優越。10倍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空氣清新”標準的負氧離子含量,6.8倍於全國標準的人均綠地面積,70%以上的自然綠地覆蓋率……松山湖代表了當時國內城市集群設計的最高水平。

松山湖的使命很明確:推動東莞經濟模式轉變、締造新的增長引擎、再造一個新東莞。

在抱朴財經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松山湖其實不顯山不露水,很多人對其並不瞭解,但是其漸進式的增長一直在進行性中,易事特、生益科技、新能源科技、東陽光藥業等一批批優秀企業也陸續紮根松山湖,並逐漸成長為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參與全球創新競爭。

2018年,松山湖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億元,連續跨過400億元和5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3.9%,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稅收突破170億元,總量和增量均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資產投資182.24億元,同比增長22.6%;進出口總額突破2000億元;協議引資150億元,同比增長29.3%。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在2018年出爐的《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中,明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五大領域將作為東莞佈局的重點新興領域,同時瞄準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終端、工業機器人、高端智能製造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電池、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十大產業進行重點突破。

其中有相當多的領域和產業是與廣州、深圳重疊甚至直接競爭的,其不遑多讓的霸氣已經躍然紙上。

在新興產業方向的基礎上,東莞準備構建“一核三帶十區”發展佈局,打造十大產業集聚區,升級產業發展新陣列。

其中的“一核”就是松山湖,具體表述為:

依託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眾多集聚發展的新型研發機構,構建以松山湖高新區科技研發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為源頭驅動的重點產業發展核心區,完善松山湖片區創新創造集聚功能,發展總部基地、創新平臺、服務中心等,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至此,東莞的未來已經非常清晰:國際先進製造名城、珠三角創新創業基地。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科技創新是東莞前進的源動力,也是東莞在竭盡全力修築的城市競爭力護城河。

那個靠低端產業鏈和廉價勞動力苦苦支撐的東莞早已遠去,更多的傳統企業也在慢慢離開東莞這個舞臺,更多的與科創產業鏈匹配的企業進入東莞。

擁抱深圳是東莞發展的“不二法門”

東莞如果不是臨近深圳的東莞,而是一個內地的東莞,當然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態勢,這一點毋庸諱言。

別的不說,單單一個華為從深圳“外溢”到東莞,就連續多年成為東莞的納稅大戶,甚至是納稅第一名。華為終端總部位於東莞市松山湖南部環湖路以北,主要發展與手機等所有終端關聯的研發、銷售和增值業務。

所以說,各位手中的華為手機並不是“深圳造”,而是“東莞造”,不知道深圳人心裡是不是有點五味雜呈。

該死的高房價,該死的炒房客,不但讓華為的部分公司因為成本、土地等原因搬遷到50公里以外的松山湖,也因此讓深圳的GDP和稅收實際上少了一塊。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任正非也曾於2016年高調“炮轟”深圳房地產過度發展對工業產生的擠出效應:“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

2016年,東莞市年納稅上億元企業突破百家,華為系、步步高系企業穩居千億企業陣營,二者在納稅方面也“當仁不讓”,包攬莞企納稅額度“冠亞軍”。其中,華為系在納稅上超過步步高系拔得頭籌。華為系一舉奪得實際出口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和納稅三項冠軍。

2018年,華為一共啟動了五次大規模搬遷,員工分五個批次從深圳遷移到東莞松山湖!具體人數是:7月份2700人,8月份2600人,9月份2100人,10月份3800人,11月份5600人。2018年度共計約有16800人進駐東莞松山湖華為歐洲小鎮。

沒有華為,東莞將會怎樣?應該會發展速度慢一點。

華為與東莞的“親密關係”還在延續:

日前,《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發佈了中標結果,中標廠商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華為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27.4億的數字政府大單!

媒體報道顯示:華為從2014年9月東莞松山湖基地動工以來,逐步將產業向東莞轉移,華為終端總部也設立在東莞松山湖,並且還有一系列配套的華為建設項目,例如:華為大學、華為臺灣科技園南部學校、華為機器、華為研發實驗室、華為人才房等項目。

東莞成為新一線城市,重新回到了全國城市GDP前20強的隊列中,華為助力頗大。

就連吸引全球矚目的史上最大規模的開發者大會——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發佈會,舉辦地也是東莞,而不是深圳。

1月15日上午,華為“一口氣”在松山湖拿下四宗工業用地。合計佔地32萬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近60萬平方米。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以來,華為已在東莞松山湖拿下24宗地塊,華為東莞版圖不斷擴大。

深圳還在努力想辦法全球招商,希望有更多世界500強助力深圳,然而深圳的房價還在漲,會有更多“華為”流向東莞嗎?完全有可能。

未來,華為的象徵性總部估計會永久保留在深圳,但是那些擴張性強的,需要僱傭更多研發人員的子公司估計會越來越多落子東莞。

這是東莞的榮光與幸運,深圳的尷尬與無奈。

而且東莞明確提出打造“三帶”,突出東莞區位特色,發揮產業集聚帶動作用,南聯港深、北接廣惠,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西部高端高新產業帶。發揮水鄉新城、濱海灣新區的“臨海”優勢,對接深圳西部發展軸,在深度、廣度拓展新興產業發展新空間,集聚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終端。

——中部創新創造產業帶。依託松山湖高新區,融入港深莞“世界新硅谷”活力高能帶,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集聚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機器人。

——東部智能製造產業帶。依託東莞臨深片區,積極對接深圳東部、中部發展軸,發揮製造業集聚優勢,集聚發展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

每一個“帶”都有深圳,跟著大哥有肉吃,大哥你別跑,你也跑不了!

2017年7月,深圳市政協發佈了一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深圳實體經濟重點調研報告》。報告稱,深圳製造業外遷已成潮流。同時,大多數外遷企業已不再是低端落後的製造型企業,而是先進製造業,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業。

2019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人大常委會提交的《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6—2018年間,37.5%的外遷企業集中出現在電子信息製造業領域。

其中的相當一部分深圳企業落戶東莞,甚至直接導致東莞廠租、房租上漲。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的高新技術產品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等五大技術領域,其中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產品較為突出,佔了各類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半壁江山。

從深圳搬遷到企業可謂功不可沒。

三五年內東莞超越佛山

在前文,抱朴財經曾提到《東莞市重點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根據規劃,到2025年,五大新興產業領域發展成為東莞新支柱,重點新興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8.6%以上,總規模超過40000億元。

抱朴財經此前曾專文撰寫過《東莞猛追,佛山焦慮,“廣東第三城”爭奪白熱化》(關注公眾號“抱朴財經”,回覆“佛山”可看),對佛山經濟結構做過分析,佛山的問題是:轉型慢,對房地產和土地財政依賴度高,缺乏科創園區(航母級別)助力。

抱朴財經的判斷是:三五年內東莞超越佛山。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今年一季度,在粵港澳大灣區GDP增速排名中,東莞名義增速達到9.41%,佛山只有6.81%。雖然,前三季度的GDP增速排名戰中,佛山扳回一城,以名義增速8.9%小幅超越東莞的8.54%,但是這樣的小勝不足以讓佛山喘口氣,兩城在產業結構上的差異越來越大。

東莞銳進,佛山平庸是不爭的事實。

東莞石碣人袁崇煥(1584年—1630年)故居的雕像基座上,曾刻有一行袁崇煥帶兵打仗時的“口頭禪”———“掉哪媽!頂硬上!”2010年,六字金句躥紅網絡時,袁崇煥紀念園雕像基座上的這句話卻被悄然鑿下,畢竟有點不雅,算是粗話、髒話。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是粵語靈魂和民族精神的正面體現。

東莞人“頂硬上”的這些年,算是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蹟,扛住了週期,也以低調務實的態度實現了增長,頗為不易,值得掌聲鼓勵。

東莞為什麼能扛住週期?就靠這三把刷子

歡迎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最犀利的財經公眾號——抱朴財經”(jinlun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