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无法成为制造业强国?仔细观察,现实太残酷

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意图通过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缩小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印度崛起的目标。

当时,西方国家对莫迪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认为印度将在莫迪的带领下,发挥其人口优势,赶超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西方媒体的宣传之下,一时之间印度成了白天鹅,成为世界的热点,好象很快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西方媒体的宣传,也提振了国际资本的信心,摩拳擦掌,准备去印度投资。其中,富士康就去印度了。2015年,富士康宣布将投资50亿美元在印度建厂,5年内招收100万员工,最终只招到不到10万名员工。据说,富士康现在在印度的日子不好过。

印度为什么无法成为制造业强国?仔细观察,现实太残酷

印度工人们在进行刺绣!印度制造业面临很多困难,有来自国内的,也有来自国际的。这些困难,不容易

五年过去了,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并没有起色,反到是经济增长陷入衰退中。《日本经济新闻》2019年9月2日报道,印度统计局8月30日发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2019年4-6月的GDP增长率跌至5%,是2013年以来最低的增长率。

为了让经济增长速度快起来,莫迪连续降息减税。新华社孟买8月7日电,印度央行7日宣布下调基准回购利率35个基点至5.4%,以支撑经济增长。这是印度央行今年第四次下调回购利率。莫迪为阻止经济增速下降,也是拚了。

印度经济增长放缓,除了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外,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的制造业水平低。也就是说,莫迪上台这五年来,“印度制造”计划仍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给印度经济增长带来作用。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印度的制造业也不会有进展。仔细观察,其实印度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很残酷。

内部环境的困扰,影响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

相比较来说,印度的外部环境好于内部环境,印度无法成为制造业强国,更多的困扰来自于内部。

一是有效劳动力人口过少。人们往往被印度13亿人口所迷惑,哪么多人口,劳动肯定多。但实际上印度的有效劳动力少于实际人口。印度在教育政策的偏差导致了这一情况发生,精英教育搞提较好,基础教育水平一般,不仅劳动力识字率低,能识字的文化程度也偏低,无法在工业化中发挥有效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年人文盲人口达2.87亿,占全球文盲人口的37%。印度虽然生产出了不少精英人物,但企业生产更需要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工人的文化程度不足,无法发挥出现代工业的效率。

印度为什么无法成为制造业强国?仔细观察,现实太残酷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混乱的供电线路。电力供应不足,影响企业生产,对企业的发展是致命的。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不足。我们所熟知的是,印度经常断电,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一些企业只能自行发电。再就是,交通设施落后,原料无法快速运进,产品无法快速运出。实际上印度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只有200余公里。现在的问题是,印度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存在非常大的欠帐,短期内无法还上。虽然印度这些年在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不少努力,似乎效果并不理想。印度因为国内资金不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投行申请了不少贷款,其中向亚投行就申请了1亿美元的贷款,用做基础设施建设。但这远远不够,据印度时报2009年3月19日报道,印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7—2012)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面临1500-19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缺了这么多钱,真没办法能凑足。

三是国内官僚主义严重。有研究表明,印度的行政管理效率非常低,很多官员都十分畏惧承担责任,害怕卷入丑闻。于是,行政申请的时间变得很长。按照经济学家的观点,低效的行政机构是制约印度革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印度将国内第一条高铁建设任务交给了日本,但因为征地原因,五年过去了仍没开工。对印度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只要无法将政治制度推倒重建,就无法改变这种官僚主义,不管选一个什么样的总理上来都没用。估计,去印度建厂的企业遇到印度的官僚主义会叫苦连天。

四是印度人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工业化进程慢。印度人有三个特点与工业化进程格格不入,一个是时间观念差,经常看到网上文章吐槽印度人不遵守时间,六点的约会十点都不一定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必须按时间完成生产任务,按时间交货,否则企业将赔上一大笔钱,而且容易失去信用。另一个是印度人天性平淡,加班加点工作的欲望不强。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印度人不愿意加班加点,必然影响企业订单的完成。已经去了印度的富士康估计就吃过这苦头,富士康在我们这里,经常要求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在印度肯定遇到过抵制。还有一个是,现代化的工人需要遵守生产纪律,天生散慢的印度人与这一要求产生矛盾。

仅印度国内存在的以上问题,就足以影响工业化进程。而且印度存在的这些问题,靠现有的印度政府无法解决。除非,印度来一次革命,把国内的政治、文化等推到重来才会得到改变。

再看看外部环境对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印度不仅国内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面临的国际阻力也很大。

印度为什么无法成为制造业强国?仔细观察,现实太残酷

上海进博会远景。进博会期间,各国企业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说明企业的出口欲望高!

第一,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出口。现在世界上大部分企业的出口都受到影响,都迫切想通过出口养活自己,这一点从上海进博会上的表现就能看出来。今年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世界各个国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即使美国的企业,也不顾政府的禁令积极参与,很多上次来的企业,这次要求增加摊位面积。在出口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各国的制造业都受到影响,印度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国际能源价格不稳定,影响企业的效益。在国际能源中,特别是石油的价格波动,对印度的影响非常大。一旦油价上涨,不仅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也要增加。而现在中东地区的局势一直稳定不下来,美国和伊朗的角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决出胜负,国际油价就不会稳定。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的不好,也影响了国际油价。

第三,国际资本虎视眈眈,意欲做空印度。因为印度的外汇储备较少,仅约4000亿美元,如果国际资本做空印度,印度难以抵挡,届时印度国内经济将变得非常糟糕,制造业的发展也成一句空谈。做空大师索罗斯也认为,做空印度的时候到了。雪上加霜的是,穆迪又下调了印度的主权评级,这无异于给印度的经济扔了一颗原子弹。印度现在的国债已经1.4万亿了,因为下调评级,将极大的增加印度借钱的成本。

第四,当下国际制造业布局基本确定。高端制造业市场上,大多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占有,甚至中国也占有一点份额,比如在5G市场上,华为非常有竞争力;中端制造业市场上,中国、韩国等国家占有率较大,比如,中国的小米已经占有了印度大部分市场;在低端制造业市场上,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市场份额较大。印度现在想在制造业市场上,把这些国家挤走,去占有一部分份额非常难。

总结起来说,不管是印度国内还是国际上,印度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其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面临的局势非常好,没有国内的社会乱局,也没有西方国家的禁运,如果印度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早就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了,不用等到现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