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無法成為製造業強國?仔細觀察,現實太殘酷

2014年,莫迪剛上臺時,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意圖通過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縮小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從而實現印度崛起的目標。

當時,西方國家對莫迪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認為印度將在莫迪的帶領下,發揮其人口優勢,趕超中國,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西方媒體的宣傳之下,一時之間印度成了白天鵝,成為世界的熱點,好象很快就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西方媒體的宣傳,也提振了國際資本的信心,摩拳擦掌,準備去印度投資。其中,富士康就去印度了。2015年,富士康宣佈將投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5年內招收100萬員工,最終只招到不到10萬名員工。據說,富士康現在在印度的日子不好過。

印度為什麼無法成為製造業強國?仔細觀察,現實太殘酷

印度工人們在進行刺繡!印度製造業面臨很多困難,有來自國內的,也有來自國際的。這些困難,不容易

五年過去了,莫迪的"印度製造”計劃並沒有起色,反到是經濟增長陷入衰退中。《日本經濟新聞》2019年9月2日報道,印度統計局8月30日發佈了最新的經濟數據:2019年4-6月的GDP增長率跌至5%,是2013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

為了讓經濟增長速度快起來,莫迪連續降息減稅。新華社孟買8月7日電,印度央行7日宣佈下調基準回購利率35個基點至5.4%,以支撐經濟增長。這是印度央行今年第四次下調回購利率。莫迪為阻止經濟增速下降,也是拚了。

印度經濟增長放緩,除了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外,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國內的製造業水平低。也就是說,莫迪上臺這五年來,“印度製造”計劃仍停留在紙面上,沒有給印度經濟增長帶來作用。未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印度的製造業也不會有進展。仔細觀察,其實印度製造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很殘酷。

內部環境的困擾,影響了印度製造業的發展

相比較來說,印度的外部環境好於內部環境,印度無法成為製造業強國,更多的困擾來自於內部。

一是有效勞動力人口過少。人們往往被印度13億人口所迷惑,哪麼多人口,勞動肯定多。但實際上印度的有效勞動力少於實際人口。印度在教育政策的偏差導致了這一情況發生,精英教育搞提較好,基礎教育水平一般,不僅勞動力識字率低,能識字的文化程度也偏低,無法在工業化中發揮有效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4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度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年人文盲人口達2.87億,佔全球文盲人口的37%。印度雖然生產出了不少精英人物,但企業生產更需要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工人的文化程度不足,無法發揮出現代工業的效率。

印度為什麼無法成為製造業強國?仔細觀察,現實太殘酷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混亂的供電線路。電力供應不足,影響企業生產,對企業的發展是致命的。

二是基礎設施相對不足。我們所熟知的是,印度經常斷電,使企業無法正常生產,一些企業只能自行發電。再就是,交通設施落後,原料無法快速運進,產品無法快速運出。實際上印度全封閉的高速公路只有200餘公里。現在的問題是,印度在基礎設施投入方面存在非常大的欠帳,短期內無法還上。雖然印度這些年在改造基礎設施建設上,做了不少努力,似乎效果並不理想。印度因為國內資金不足,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投行申請了不少貸款,其中向亞投行就申請了1億美元的貸款,用做基礎設施建設。但這遠遠不夠,據印度時報2009年3月19日報道,印度第十一個五年計劃(2007—2012)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將面臨1500-190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缺了這麼多錢,真沒辦法能湊足。

三是國內官僚主義嚴重。有研究表明,印度的行政管理效率非常低,很多官員都十分畏懼承擔責任,害怕捲入醜聞。於是,行政申請的時間變得很長。按照經濟學家的觀點,低效的行政機構是制約印度革新、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印度將國內第一條高鐵建設任務交給了日本,但因為徵地原因,五年過去了仍沒開工。對印度這樣一個國家來說,只要無法將政治制度推倒重建,就無法改變這種官僚主義,不管選一個什麼樣的總理上來都沒用。估計,去印度建廠的企業遇到印度的官僚主義會叫苦連天。

四是印度人的民族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工業化進程慢。印度人有三個特點與工業化進程格格不入,一個是時間觀念差,經常看到網上文章吐槽印度人不遵守時間,六點的約會十點都不一定到。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必須按時間完成生產任務,按時間交貨,否則企業將賠上一大筆錢,而且容易失去信用。另一個是印度人天性平淡,加班加點工作的慾望不強。而勞動密集型企業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印度人不願意加班加點,必然影響企業訂單的完成。已經去了印度的富士康估計就吃過這苦頭,富士康在我們這裡,經常要求工人加班加點趕工期,在印度肯定遇到過抵制。還有一個是,現代化的工人需要遵守生產紀律,天生散慢的印度人與這一要求產生矛盾。

僅印度國內存在的以上問題,就足以影響工業化進程。而且印度存在的這些問題,靠現有的印度政府無法解決。除非,印度來一次革命,把國內的政治、文化等推到重來才會得到改變。

再看看外部環境對印度製造業發展的影響

印度不僅國內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面臨的國際阻力也很大。

印度為什麼無法成為製造業強國?仔細觀察,現實太殘酷

上海進博會遠景。進博會期間,各國企業參與積極性非常高,說明企業的出口慾望高!

第一,全球經濟疲軟,影響出口。現在世界上大部分企業的出口都受到影響,都迫切想通過出口養活自己,這一點從上海進博會上的表現就能看出來。今年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進博會上,世界各個國家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即使美國的企業,也不顧政府的禁令積極參與,很多上次來的企業,這次要求增加攤位面積。在出口難度增大的情況下,各國的製造業都受到影響,印度自然也不例外。

第二,國際能源價格不穩定,影響企業的效益。在國際能源中,特別是石油的價格波動,對印度的影響非常大。一旦油價上漲,不僅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也要增加。而現在中東地區的局勢一直穩定不下來,美國和伊朗的角力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決出勝負,國際油價就不會穩定。再加上,國際經濟形勢的不好,也影響了國際油價。

第三,國際資本虎視眈眈,意欲做空印度。因為印度的外匯儲備較少,僅約4000億美元,如果國際資本做空印度,印度難以抵擋,屆時印度國內經濟將變得非常糟糕,製造業的發展也成一句空談。做空大師索羅斯也認為,做空印度的時候到了。雪上加霜的是,穆迪又下調了印度的主權評級,這無異於給印度的經濟扔了一顆原子彈。印度現在的國債已經1.4萬億了,因為下調評級,將極大的增加印度借錢的成本。

第四,當下國際製造業佈局基本確定。高端製造業市場上,大多被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佔有,甚至中國也佔有一點份額,比如在5G市場上,華為非常有競爭力;中端製造業市場上,中國、韓國等國家佔有率較大,比如,中國的小米已經佔有了印度大部分市場;在低端製造業市場上,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市場份額較大。印度現在想在製造業市場上,把這些國家擠走,去佔有一部分份額非常難。

總結起來說,不管是印度國內還是國際上,印度都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其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面臨的局勢非常好,沒有國內的社會亂局,也沒有西方國家的禁運,如果印度能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早就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了,不用等到現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