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校外补课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足吗?

红豆红33439001


学生参加校外补课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足吗?

我认为“是”也“不是”!

说“不是”是因为如果学校教育不足,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课内老师进行补习?而且现在并不是补差的补习存在,提优的补习一样存在;说“是”是因为学校教育毕竟是侧重“通识教育”,或者说侧重的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而对两端的学生来说,要么不足,要么跟不上。

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情况是不同的。

我这里就说一下我们这边最好的几所初中的几个典型学生的代表情况,我想,通过他们的个体情况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的。

某重点初中

学校作业奇多无比,社会上一直都在质疑,而且很多家长在各种场合(线上线下)不断的说“他们学校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到了高中就都完了!”“这些孩子透支过度,后劲不足!”……其实在咱们问答里也经常会看到这种评价的。

的确,他们的作业确实很多,绝大部分孩子需要写到晚上11-12点的样子。我同事的孩子年级前50名(这所初中年级前100名妥妥的能进本地最好的高中,而多数初中仅仅是他们的零头),每天一样需要写到11点多。

这所初中的教育已经很“足”了!足到了孩子们根本就不可能还有别的时间去上补习班——其实还是有的,因为过去学校会组织给前一百名的学生补课……但是找人补或者出去上课补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时间真的是个障碍。

另一所重点初中

这所初中是外界公认的与初中A竞争的最大对手,外界比较认可的是这所初中比较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各种竞赛非常多(近两年初中A的竞赛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取得的成绩也很好。比较符合现在自主招生的趋势。

我外甥女也在这所学校上学。

可能让大家失望了!这所学校的作业也是超级多,不过让很多学生比较欣慰的是——他们比初中A要少……

但是!

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上辅导班了!

请注意,这可是本市最好的初中之一啊!

全班出了排名比较靠后的孩子不上补习班,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在外面上……

一所普通初中学校

本市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初中。

老师也很尽职尽责,作业不多,孩子们很“快乐”,最重要的是学校不补课,而学生在外面补课的也不多!

我有一个同学在那里当了很多年的老师,所以了解的比较多一些。

问题来了:这所初中的普高率(注意是普高率!!)只有20%多一些!而初中A和初中B的普高率是75%以上!最要命的还是重点率,A、B两所学校的重点高中都是一百多人能够考上,而初中C常年稳定在不足10人的情况!而且要知道这还是在政策的保护之下采取的的成绩——“指标生”!

另一所普通初中学校

与初中C同处于一个学区内的初中。

基本上情况初中C,与C最大的不同是在“就近”的政策下,D周边的小学教学抓的比C周边小学教学抓的更严一些。普高率达到了40%以上,只是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也不多,但是明显比初中C多一些。

都是一个城市的初中,硬件或有差异,老师的水平也会存在一些不同,但是你认为初中C和初中D真的是“教育不足”的问题吗?

这里面固然有着个问题的存在,但是当你了解到这四所学校的生源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A、B两所学校你更关心的是如何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而在C、D两所学校你可能更多的要考虑“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习惯”和维持纪律……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家长你会给孩子选择ABCD哪所初中的教育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参与校外补习的学生一般分为以下几类,学弱型学生、提升型学生、培优型学生等,其中学弱与提升型学生参与补课并不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足,而是本身消化不了学校所学,不能完全吸收学校所学;

同时培优型学生在消化吸收好学校学习的前提下,有更高的学习要求,学校教育顾不上他们无法满足他们更高更深层次的学习,只有校外补习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一般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好,基础强,需要额外学习一些难度大的区分度大的扩展内容.

另外学校个性化教育缺失,学校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一些在学习上有特殊要求的学生需要校外补习,学校教育不满足不了他们的这种特殊需要.举个简单例子,部分学生需要每天完成学校作业,而家长无法做到专业辅导,学校提供不了这种服务只能借助校外补习机构了;还有就是晚托午托,解决的并不主要是学习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托管问题.


学霸数学


两个常见的怪现象:没有兴趣的兴趣班,学得好不好都要补习。足以证明学生参加校外补课,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另有它因。

1、社会压力。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为一种全民需求。而以学习为主业的学生,自然是首当其冲。父母因为自己的压力,为了孩子不在社会竞争大潮中被淘汰,落后或者处于金字塔底层,就穷尽自己的努力、财力,企图让孩子高起点、高站位,最起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落后于其他孩子。同样,大学毕业即失业,让家长陷入另一次大考验。有门路有钱有权有势的家长,孩子不愁就业,而条件相对一般化的普罗大众,失业率高居不下,或者就业岗位艰苦、工作繁重、收入低下,又给家长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压力。既然大多数家长不能在就业时给孩子以帮助,在学习时与孩子共同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就成了最佳的解决途径。这也是家长极尽所能抓孩子学习的重要原因。

2、营销造势。校外培训机构和私立贵族学校,已经成为了集团式的发展,成为了一项暴利产业。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校外培训营销夸大其辞,制造紧张情绪,利用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应试教学等不当方式,加大不公平竞争,使教育均衡发展雪上加霜。这些培训机构用高薪吸引名优教师,树立“年入百万”的典型,夸大良师、名师的作用,用一些著名或者炒作起来的名师,吸引家长、学生花钱培训、补课,其实支撑培训机构的,是大量的高校在校生或者毕业生,或者是在岗教职工的课余、节假日空闲时间,以最少的投资,雇佣大量临时用工,短时期内获取大额、高利润报酬。国家严格禁止有偿补课,严查整肃校外培训机构,正是出此考虑。

3、家长焦虑。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意,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对学习成长阶段的缺憾,对邻居家孩子的羡慕,以及各种媒体对各行各业、各种技能的天才少年的宣传,都让家长有种恨铁不成钢,甚至有种掐死自己孩子的冲动。为了让孩子一代更比一代强,过上比自己优势的生活,不至被社会淘汰,家长只有让自己受罪,让钱受罪,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有兴趣没兴趣,都要报兴趣班,有必要没必要,学习好与不好,都要报课后补习班。

4、隐性阶级。教育资源的分布、教学质量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优势教育资源向一线城市方向倾斜,向条件更好的家庭倾斜,从而导致实际在未来社会中产生一种隐性阶段。家庭条件好的,环境好的,占有教育资源更多,从而更能在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中占据更好位置,而985、211学校相比普通高校,更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国企、外企、大型私企,人资在招收人才时,首先考虑的就是高学历、著名高校毕业的学生,尤其是世界名校,像马云说的“不要清华北大学生”的企业少之又少。再加上各种国考,同样是竞争激烈,优中选优,如果在学生阶段拉下了,同样在社会上也会丧失竞争优势,慢慢变成好的更好,穷的更穷,形成一种社会不良循环。


真宁腔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社会、家长和学校对升学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给家长和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和孩子的面子,不顾一切地去追随“补课”大军。

我曾的高中同学,让我帮她给孩子找老师补课,她女儿在重点初中就读,成绩离满分就差1、2分。有必要吗?她说不行啊,她的同学都补,看补补能考满分不。

还有一初中的男同学,在我面前抱怨:他儿子学习不好,也不爱学习。他花钱让补所有中考科目,花了不少钱,想让他上个高中,谁知他不好补,多次偷偷跑去上网打游戏。他只是一个建筑工人,挣钱很不容易,经济压力非常大。我挺后说“那就别补了!”“不行,人家都补。你不补,别人会瞧不起的,孩子也没面子。”

这不是明显跟风嘛!不切合实际!

当然,我的学生接受能力慢,在学校学习上有漏同,在外边利用周末补补,也很好。也可能学校老师的授课方式不适合他,外边老师讲,他容易听懂,补补也挺好的。

所以,孩子在校外补课,不一定是学校教育不足,只是你孩子和家长的想法而已。好多人是看别人补,也就去补,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家庭和孩子增加负担。

最好是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协商,有必要就补。孩子不愿学或自己能学会的,就没必要补了,否则得不偿失,孩子很累,学习成绩却没提高,钱还花了不少。

欢迎各位发表评论,一起探讨孩子教育。


中学教师阿莲ER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要说的一件事情就是前几天我们负责调查我们单位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情况。其实是上级的一个任务,关键是要了解一下学校周边的辅导班情况,结果在进教室调查的时候,让我意想不到的一个问题,一个班近70余人,仅仅有两三名同学没有参加任何辅导。



所以针对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的理解是,现在的学生学习参加辅导班,已经不单纯的是成绩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其中第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家长工作时间过于集中,没有时间接送孩子,或者说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比较高,而家庭能够有经济实力来承担孩子的再教育问题。



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成绩确实有待提高,由于孩子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造成了孩子成绩有可比性,同一个小区,甚至自己家庭中的孩子都会对成绩进行比较,这样的话就会有好和不好的区别,对于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些家长是比较重视的,那么他就会让孩子去参加一个类似成绩提高的辅导班,虽然说这个成绩提高是否对孩子有极大的帮助,还是一个待确定的问题。

之后我又对我们参加辅导班的孩子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沟通,其中包括了从其他省区转到我们单位的一些孩子,在和这些孩子沟通的同时,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辅导班仍然是停留在让孩子的成绩进行提高的基础上,或者说这一部分辅导班的基础是特别大的。仅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其他发展放在了首位。毕竟孩子的成绩好,才能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个刚性的需求,没有任何人能够跳过这一点,除非孩子的家庭比较有钱,比较富裕,这样子才能够缓解孩子在未来就业,未来生活上的压力。



总之,对于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孩子参加辅导班最关键的原因和目标还是在于提高孩子的平时成绩。不知道这是不是题主所说的学校教育的不足?


甜心的教育哪些事


  只有小部分因素是学校教育不足,大部分因素是家长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才去外面补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因学校教育不足这块。我们都清楚一个浅显的道理,十根手指有长有短,对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来讲,学生成绩都会分为四档,即优秀、中等、及格、不及格。所谓的好学校,无非是后两档少或没有,中等或优秀成绩比例较大而已。而针对普通学校而言,一个班级优秀成绩人数要相对少,而后三档相对多。

  再从学校教学情况来看,一个班级不管学生有多少,一位老师统一去教某一学科,为什么学生成绩分三六九等呢?原因就是学生个性化差异现象的存在,即学习能力不同,如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思维、学习方法、有效学习时间等。因此,参加校外补课,只能是家长个人为提升孩子学业成绩而采取的方式,毕竟靠学校无暇来完成部分孩子学业成绩的提升。

  最后再说家庭教育能否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从我多年研究好习惯好品质对孩子学业成绩的情况来看,父母从幼儿期便重视培养孩子的口语发展,通过亲子陪伴和游戏及阅读,锻炼孩子的视觉专注力,听觉专注力和思维专注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又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知道为谁而学。爱学乐学的前提下,再培养孩子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以及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孩子都能有优异的学业成绩。

  非常遗憾的是,太多的家长忽视家庭教育,不重视自身育素质的提高。相反,由于错误的育儿观,不合理的成绩观,较差的亲子关系,不良的家庭氛围等因素,反而会导致孩子厌学和养成糟糕的不良学习习惯。因此,由于家庭因素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所占比例是较大的。


韩国成老师


分开来讲,学生参加校外补课的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特长班,比如钢琴、绘画、小提琴等。有些确实是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报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特长。而大部分这样的去参加培训的孩子都是因为一项入学加分政策有关。因为有些地方,如果学生具备某方面特长的话可以择校入学加分。

第二种是为了应付考试,从众心理。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参加校外就会在考试时占优势,所以也得送自己的孩子入补课。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可怜了孩子们。


远牧天山


校外补课,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好像人要吃饭,还要吃水果,还要喝可乐,正常的需要。为什么会演绎到现在,大家谈到补课,都好像补课成了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人人厌烦?其实,这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减负这样一个错误理论的引导,社会不减负,给自己孩子学习减负,家长傻吗?学生的学习,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喜欢学习的孩子,学有余力的孩子,补补课,学点其他的东西,拓展自己的视野,非常好,也永远禁止不了。第二,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强,学校的教学内容能轻松掌握,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弱,不能完全消化课内学习内容,跟不上班级其他学生,需要进行辅导和课外学习,也是一种需要。但在这个环节,往往会出问题,一是收费问题,第二,是不是自愿问题,三是怀疑课上老师不用心,引导孩子课后补。这种现象有没有,会有,永远都会有,但绝对是极少数。因为如果教师这么做,班级成绩会整体差,这样的老师不会受欢迎。第三,频繁的举报,丑化补课,其实,举报学校课外补课,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办学机构,因为他们希望有很多的学生去培训机构报名。如果允许学校补课,那岂不影响他们生意。所以极力举报。鼓动学生,家长举报,自己化身学生,家长举报。搞得补课的事乌烟瘴气,国家当然需要出门处理。现在已经出禁令禁止学校补课了,在职老师也不允许补课了。那么,这下问题是不是解决了?这么想就天真了,需要摆在那,你说没有就没有?怎么办?社会培训机构死命赚钱,家长多掏钱,叫苦不迭,也没有办法,现实就是那么残酷。


somehanksYu


不能这么说。

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这里所说的学校,一般指的是中学或者是小学。

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在我国,是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这一时期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公立学校来讲,特别重要的是,教育的平等。

平等,就是要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人都必须接受教育(义务),人人都接受一样的教育

这是目前教育的现实状态,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使得人人都可以有学上。


但教育,还有一种理想状态,就是因材施教。

其实就是,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但为了人人都接受教育的平等,必然会更多的强调人的共性;相应的,忽略了人的个性

这就如同果农,栽种着桃、苹果和梨,本来这三种各有特色,但为了公平,对这三种水果使用了同样的方法进行栽种和培育。

结果是,公平是公平了,但缺少了个性的培育,长出的果,就可能不是太完美。

教育,也一样,人和人一样,却又不一样,

简单说,聪明的程度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但却给了一样的教育。

如此,便会有人感觉不太满足。


参加校外的补课,特别是一对一的补课,便可以满足人的个性需求。

如果一定要说是学校教育不足,也可以那么说,因为学校没有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但小学、初中,还是需要强调公平,而不是强调个性的时候

或者说,个性的满足和公平的满足,是有矛盾的

满足了某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就可能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

而强调了对所有学生的公平性,就必然会损害某些学生的个性需要。


学校,要多重视公平,必然会对学生的个性需求,所有忽略;

补习,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却并不说明就是学校教育不足。

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强调公平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那么放弃部分学生的个性需要,也就必然的选择。


一介书生945


学生参加校外补课并不是学校教育不足,是其他多方面综合影响下的结果。


提升课程

这类课外补习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知识储备扎实,意在参与各类竞技类赛事的学生,并非为了造成学校课业要求,例如: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巩固课程

这类课程就是我们熟悉的课业辅导,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没能掌握的知识重新梳理,并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当然,这类课程的家长主观性较强,完全以孩子的成绩来评判是否需要。

“迫害”式课程

教师一职时刻能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是因为在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害群之马以及地区推崇度。教师违规办班,并不是传说中的课上不讲课后讲,而是课后没有规定时间生成要求,额外讲更多;而家长又担心其他孩子额外“加餐”自家孩子会落后他人,所以在这种矛盾的关系中挣扎又默许。这类课程的终结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时间完成多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