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瘡百孔到綠意盎然——解密新杭“綠色礦山”

■高唱 本報記者 齊雯雯

初冬時節,金色的陽光灑在廣德市新杭鎮南風井的青山上、山腳下,一叢叢農作物正茂盛生長,地瓜、玉米、芝麻、黃豆紛紛沐著日光,舒展著綠葉。

要不是一塊廢棄礦山復墾複綠的提示牌,人們快忘了這裡曾是一處廢棄礦山,常年堆滿各種廢料垃圾,裸露的黃色山體滿目瘡痍。

從一座千瘡百孔的礦山恢復成一處綠意盎然的菜園,南風井的變化僅僅是新杭鎮整治礦山、打造“綠色礦山”中不起眼的一處。

綠色,當然遠不止給礦山披上一件“綠衣裳”這麼簡單。到底什麼是“綠色礦山”,近日,記者走進新杭實地瞭解。

沒有灰塵的“綠色礦山”

在新杭鎮青嶺村村部,一條幹淨寬闊的瀝青道路蜿蜒而上,兩側綠樹成蔭。道路盡頭是東華礦業,礦區里路面一塵不染,上面還留有水浸後的溼潤,兩側的綠化帶裡奇石和景觀樹相映成趣,一旁是白色的廠房,遠處青山連綿,近處開採的區域齊整有序。

望著此情此景,你很難將其與傳統礦區的印象聯繫在一起。沒有機器轟鳴、塵土飛揚、棄碴遍地、滿目黃霧,這裡空氣清新、視野開闊、乾淨整潔,很是安靜。

“從我們這個礦區出去的車輛,你很難找到一絲灰塵。”礦區的負責人自信地說。

這份自信來自一套科學系統的無塵化閉環運作,從開採、加工、存貯、運輸,環環相扣,做到科學環保。

從源頭開採就採用“臺階式”模式,自上而下,逐層施工,邊開採、邊抑塵、邊復綠,最大限度降低揚塵。加工上,在廣德市首家引進自動化水洗破碎系統,做到全程無塵。存儲上,興建3200平方米密封廠區,實現全覆蓋。

然而,開採、加工、存儲做得再好,如果運輸環節鬆懈,依然等於前功盡棄,畢竟運輸是揚塵向外輻射的關鍵一環。

“5道沖洗臺,最後一道有專人檢查,確保出礦車輛輪胎不帶灰,清潔上路。”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投資1500餘萬元建設了廠區運輸專用道路,避開居民集中生活區,降低對周邊群眾生活及環境影響。

值得稱讚的是,東華礦業還建有專業廢水過濾再利用系統,將廢水汙泥過濾壓縮成泥塊,作為新型建材的原材料,實現了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避免了環境汙染。對採下的礦石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什麼是“綠色礦山”,東華礦業給出了答案,生態文明之路、科技創新之路、資源節約之路,是通向“綠色礦山”建設之路。

而東華礦業僅僅只是新杭鎮“綠色礦山”的一個縮影。

在這裡,科技興礦隨處可見:多家礦企採用高新環保液膜抑塵技術,實行產塵源頭防治,獲得省經信委技改項目獎勵。廣德南方水泥公司建設專用空中運輸走廊,每天可減少700臺次的重型貨運車輛地面運輸壓力。

讓綠色成為永久的底色

如今,新杭鎮的“綠色礦山”,真正實現了綠色和效益的雙豐收。推動這一切的背後,是痛下的決心,為了讓綠色成為礦山永遠的底色!

作為礦山資源富鎮,新杭也曾“炮聲一響,黃金萬兩”,但不可避免留下山河破碎、滿目瘡痍。痛定思痛,當廣德市整治礦山環境的號角吹響時,作為該市重點區域的新杭鎮,當即痛下鐵心、打出鐵拳、誓要改天換貌。

解密新杭“綠色礦山”

嚴明鐵紀,嚴把關口。對非法違法礦山應關盡關,絕不手軟。對安全合法礦山,因“礦”施策,明確“四個無塵化”整治要求,全面摸排,逐一分析,共下達844項整改任務,整改不達標、堅決不復工,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加強監管、設置開採紅線,嚴厲打擊偷挖盜採、越界開採等非法開採行為。每個季度末,對各礦山開展礦產資源動態監測,確保儲量監測數據準確。同時,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將“礦霸”作為重點打擊對象,已查處涉嫌非法開採行為30餘起,查扣挖機40餘臺。

加強專人監管。統籌公安、交管、鄉鎮力量,在洪山、青嶺和陽灣等3個主幹道路設置治超站點,對運輸車輛拋灑、超載等現象進行集中查處整治,截至目前已累計檢查111萬餘車次。

截至目前,累計投入資金約3.07億元,關停採礦權到期礦山9處,礦山植樹53.36萬株,覆蓋掛網70.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632畝,治理工礦廢棄地土地約2000餘畝,硬化礦區運輸道路約67.5公里。

鐵腕治理帶來綠水青山,如今新杭的礦山綠意盎然,一些退出歷史舞臺的礦山,如長廣煤礦也將保留原貌作為影視基地打造,煥發新的光彩。

一場致力推動礦山行業綠色化、礦山環境生態化,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贏的綠色革命還在新杭鎮持續有力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