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不久之前看到这样子一则新闻:在准备晚餐是时候,妈妈喊六岁的女儿帮忙把碗筷摆到餐桌上,但是孩子却因为手滑一不小心把两只碗打碎了。妈妈很生气便狠狠地训斥了女儿一顿。从此以后,女儿再不愿意帮忙摆碗筷了。期间,孩子因为贪玩不小心又打碎了家里的一个陶器不分青红皂白的又训斥了女儿一顿。

自此无论妈妈让她拿什么东西孩子都会显得过分紧张。这种过分紧张又会导致她拿东西慢而且容易出问题,这又将带来脾气暴躁的妈妈更多的训斥。最后,女儿不愿意为妈妈拿任何东西了,妈妈也越来越少喊她拿东西了。时间长了,女儿深深的自我怀疑同时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因此对做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甚至连试一试的愿望都没有了。

看到这里很是心疼那名女孩子,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因为妈妈的暴脾气给孩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类似的家长有很多,他们的做法给孩子的人生留下了一道阴影,但是,如果家长的态度不一样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肯定不一样。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的这种表现——孩子的这种表现叫做"习得性无助",有研究表明:一味地去打击孩子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要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才会让孩子更加健康聪明。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那么什么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景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是来到一个全新的情景中仍旧会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来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所再现出来的失助状态。

孩子如果"习得性无助",会有很多的明显的变化,家长一定要留意自己的孩子的状态并且及时的引到孩子。

一般来说,"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会有以下基本特点:

  • 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对自己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假如孩子的自我概念低下,认真观察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

孩子会认为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差,甚至会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

  • 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即:会不断的自我怀疑。其中有这样一个明显特征: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去尝试,哪怕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 低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结果的内在心理动力。也有这样一个明显特征:孩子在发现自己不足之后满不在乎样,没有想过其他。

  • 消极定势

定势思维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即:不管未来发生什么事还是原来的想法。孩子会有这样一个明显特征:事情还没有开始,就否认自己。

通过上面的几个基本特征发现孩子如果有"习得性无助"的话,家长不能及时的发现并且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任由孩子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这种"习得性无助"会"毁"了孩子。

孩子为什么得"习得性无助"呢?研究表明和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都是有关的,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下面一起来探讨孩子为何会得"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主要探讨外界原因和孩子的自身原因两方面。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孩子得"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虽说家长、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方法会影响着孩子造成"习得性无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本身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原因的,他自身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总之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 孩子对失败不能接受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现在很多的孩子一出生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知道失败、失意是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进入学校去学习,此过程会有考试、比赛……家长都是帮不了的,好好坏坏的成绩都是靠孩子自己取得的,孩子如果多次失败可能就会受不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自然而然就会得"习得性无助"。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 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评价

其实失败是获得"习得性无助"的基础,并不会因为多次会就因为一件事情连续的失败就会有无助感,这和评价对孩子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当孩子拿着一份九十分的试卷回家,其实孩子本身很难受了因为他每次都是拿满分的,但是这次却拿了个九十分。

家长看到后对孩子进行一顿批评,认为孩子没有认真对待才拿到这个成绩,家长殊不知孩子的成绩已经是班上最好的了,只是这次试卷太难了。家长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挫败感加强,然后不断的自我责怪。其实不管如何,当孩子出现失败时,家长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积极正面的支持,而不是一顿训斥或者无视,孩子得"习得性无助"的可能性会变小。为了孩子尽可能不得"习得性无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避免“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是关键

  • 让孩子体验"成功"

子的学习生涯中可能会遭受很多的失败,身为家长的我们让孩子正视失败的同时可以尽我们所能让孩子"体验成功"。比如:孩子的数学成绩很差不管孩子怎么努力都很差,我们可以给孩子分析原因后进行针对性的补课,此法让孩子的成绩提高,让孩子体验"成功"。

在其他的方面发现孩子做一件明显有困难的时候,给孩子及时并且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使孩子做成该件事情。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样做可以提升孩子他的自我评价,从而也能够减少无助感的产生。家长也可以在孩子的背后做"小动作"使事情变得简单一点。其实这样做可以降低孩子的自我成就动机和自我成就感。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 多鼓励、少批评

当孩子遭受失败之后,如果可以得到家长的鼓励,会让孩子感觉好一点,也会促使孩子变得积极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好。当然,也不是说家长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说尽量减少,假如孩子的失败是非常不应该的、完全可以避免的,家长对孩子进行一定批评也是可以的。

  • 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有些孩子即使受到家长的鼓励,还会有无助感的产生。究其原因是孩子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认为失败是自己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需要与孩子多沟通。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过程中面对所出现的问题、困难,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归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心态。

比如说:可以谈论自己在工作中遭受到的失败时,不要在孩子面前推卸责任和抱怨问题本身,而是应该科学的理性分析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些思考问题的方式才是我们最应该给孩子的东西。

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最后,帮助孩子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方法不止于此还有很多。但是都要记住:打击只会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让孩子"体验成功"才是关键。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