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愛吃瓜的胸毛君

承興控股實控人被警方控制,諾亞財富旗下私募基金踩雷一事已經過去了5天。

作為一名資深吃瓜群眾,胸毛君這幾天忙著在各種同業群裡吃瓜。有的瓜說諾亞有內鬼,在報警當天已經和羅靜一起被警方控制;有的瓜說歌斐取得的承興質押股份是因為6月又辦理了一筆業務;有的瓜拿出中登網的質押登記說京東在撒謊;另外一些瓜則開始分析應收賬款保理業務供應鏈基金風控要注意哪些······

隨著諾亞準備起訴京東,整件事情的走向變得十分弔詭。但是,在胸毛君看來,創世系列基金的核心邏輯其實十分簡單——承興是一家有真實交易背景,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部分出於交易對手實力、部分出於羅靜和汪靜波的個人關係;諾亞為承興設立了創世系列基金。而在實際操作中,創世系列極可能淪為了承興的資金池,諾亞方面對此應該心知肚明。

有業內人士告訴胸毛君,三方財富公司在市場中本身就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即使是諾亞這樣的公司,要拿到京東的項目也殊為不易。加上某些特殊因素,諾亞在項目實際操作過程中明顯存有瑕疵。而事情發生後,諾亞所採取的轉移矛盾、迴避核心問題等做法,更是加深了市場對它的懷疑。

這次不一樣

平心而論,以胸毛君瞭解到的情況來說,諾亞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國內三方財富公司中仍然是top級別的。雖然部分媒體和自媒體的報道提及,過去數年中,諾亞的一些項目出現了風險。但其中大部分諾亞僅僅扮演了代銷的角色。因此,通常來講,諾亞此時的做法是跳出來說自己也是受害人,然後帶著投資人一起維權。

但是,胸毛君認為,這次不一樣。承興事件和過去所有爆雷項目都不同,它有諾亞高層的參與,且項目風險並非來自外部;同時,在項目實際運作過程中,諾亞對流程把控顯失水準。

幾乎所有報道都提及,承興實控人羅靜於2019年6月20日被上海楊浦警方刑事拘留,而在前一天,承興國際控股(02662.hk)6.77億股份被質押給了諾亞關聯公司。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是,從報案人報案到警方作出刑事拘留的決定,這當中是有時間差的。警方需要根據報案人提供的證據信息進行初步偵查,在完成證據固定等大量外圍工作後,才會向報案人作出立案決定,並刑事拘留嫌疑人。

因此,如果是諾亞報案致使羅靜被拘,那麼報案時間要遠遠早於6月20日。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何在羅靜被拘的前一天,諾亞方面受讓了承興國際控股的質押股份——

諾亞方面掌握了羅靜可能會被刑拘這一信息,預先通過質押股份自救。這一點不僅符合汪靜波在內部信中提到的6點措施,同時也符合我們對於供應鏈項目的一般認識——把應收賬款打折來增信,而不是附加股份質押做安全墊。

同時,網上流傳的創世系列交易結構圖和胸毛君手上的材料也顯示,項目發行之初歌斐並未要求融資方提供股票質押。

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網上流傳的創世系列交易結構圖)

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創世核心企業集瑞/集祥私募基金材料,“LJ”指羅靜)

兩張圖片不僅告訴我們創世系列沒有股票質押,還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是京東的付款,且京東直接付款給歌斐名下專項回款賬戶

我們知道,創世系列已經循環發售了數年。胸毛君手上這份《創世核心企業集瑞/集祥私募基金》的內部培訓資料編制時間是2017年10月。按照創世系列的約定,京東打款的時間是其對承興每筆債權到期的時間。以最保守的估計,除非自2017年10月到2019年6月之間京東沒有一筆債務到期,否則諾亞絕不可能不知道承興偽造公章和文件

歌斐不冤枉

當然,這裡面還有另一種可能,即諾亞從未試圖在實際操作中做到它在推介材料和培訓材料中所宣稱的那些風控措施。

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創世核心企業集瑞/集祥私募基金材料)

這份內部培訓材料顯示,“受讓標的應收賬款是否真實,有效依賴於項目公司及債務人的書面確認”;“關於相關貨物的交付確認,僅由項目公司提供到貨證明文件並由債務人進行書面確認,但前述文件均非面取,主要通過快遞方式提供”。京東直接把文件發給了歌斐嗎?還是由承興轉交了京東的文件呢?

事實上,為了遏制供應鏈項目中的造假行為,業內對於此類項目一般會設計多道防火牆。就拿創世系列來說,根據項目材料,除了京東直接給回款賬戶打款以外,京東還要對承興轉讓債權出具確認函,歌斐與承興共管回款賬戶,歌斐保留複核Key,確認每筆資金進出。應該說,哪怕歌斐只要遵循、實施了其中一條措施,也斷然不會置項目於風險之中。

這種風控上的潰敗,很有可能是因為諾亞和承興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上圖是諾亞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該公司股東廣東中誠實業控股有限公司同時也是創世系列項目的回購、擔保方)

胸毛君認識的一位獨立理財師在朋友圈透露,2018年,她曾受邀為承興國際打造“屬於自己門戶的財富板塊”。她專赴北京和“那位看著睿智幹練的羅總有過一次詳細的交流”。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她並未實際參與承興國際財富板塊的工作。如果這一經歷屬實,那麼至少從2018年起,承興就開始謀求設立自己的融資渠道了。業內人士都清楚,對於一家以實體產業為主的公司,自融往往是其資金鍊斷裂的前兆。

從承興事件看諾亞 有一種風控叫“均非面取,快遞提供”

與承興合作多年、關係密切的諾亞不可能不知道承興的真實經營狀況。但自羅靜被刑拘後,諾亞的公開行為卻讓人大跌眼鏡。一方面,承興造假是各方共識,諾亞卻準備起訴毫無關聯的京東;另一方面,擁有共管賬戶秘鑰的歌斐卻至今未向投資人和公眾披露34億元資金的真實去向。左手轉移視線,右手緊捂蓋子。賣者盡責,幾成空言。

多年以來,諾亞拒絕財富管理行業司空見慣的資金池運營模式,堅持項目資金相互獨立,堅持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贏得了投資人和業內的尊敬。不論承興事件最終的結果如何,胸毛君都希望諾亞能夠繼續這種堅持——不僅向投資人公佈資金去向,而且在以後的項目中做到言行合一,把風控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