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丨一個深度貧困縣的教育“逆襲”

今天,湘伴君講一個家家戶戶都關注的民生話題——教育,話題的主角是地處湘西的瀘溪縣。先來了解一下瀘溪縣↓

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

瀘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個縣市中的一個,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一個GDP總量排在全省87個縣市中倒數第六的縣,一個少數民族佔比62.3%的民族縣,一個至今未通火車,集老、少、邊、窮、庫為一體的縣。

湘伴君再給大家看一組數據↓

全縣財政經常性收入低,2018年還不到5億元。除了學前教育,這裡沒有一所民辦學校。全縣共有175所學校,幾乎每個村都有學校,幾乎沒有一人輟學。

2019年,全縣調出教師4人,調入則達24人。自2010年以來,全縣先後有300多名教師自願申請到鄉村學校任教。

全縣每年約3.8萬名中小學生,擇校到外地上學的人數幾乎為零。相反,目前在縣內就讀的外縣籍學生有2075人。

2016年以來,全縣共有2928名學子考入本科院校,其中14名學子考取清華北大,本科上線率、本科上線萬人比,連續14年位居湘西州第一。

顯然,這是關於發展鄉村教育而成功逆襲的勵志故事。

省委書記杜家毫多次批示“瀘溪經驗很好,要推廣。”中央政策研究室主辦的《學習與研究》刊發專文,向全國推介瀘溪教育改革經驗。可以說,瀘溪回答了中國鄉村教育的出路問題,找到了破解鄉村教育困境的方案。

如何做到的?湘伴君馬上為大家解碼。

解碼一:錢從哪裡來?

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

瀘溪是個財政窮縣,2018年全縣GDP總量才56.48億元,財政性經常收入不到5億元。但在教育投入上,瀘溪從不吝嗇。

“就像家裡當家一樣,我這裡做預算,第一筆錢一定是教育。”瀘溪縣縣長向恆林告訴湘伴君,縣裡是窮,但攥緊拳頭,舉全縣之力,還是能辦成幾件事的。

“關鍵是實現了長期而均衡的投入,這裡沒有欠賬。”瀘溪縣教體局局長譚子好補充,瀘溪財政的主要來源是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但是對教育投入,不僅捨得,而且長期均衡,“不是今年5000元,明年500元,而是一個長期均衡的過程,是根據事業發展來投入的,所以我們壓力其實並不大。”

2014年以來,瀘溪縣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新建高標準城鎮學校2所,籌建學校1所,擴容城鎮學校4所,新增校舍面積3.65萬平方米,擴建運動場面積5.01萬平方米,新增學位9000餘個。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56人以上大班額從402個減少到137個。

解碼二:重教氛圍如何營造?

在瀘溪,教育是“一號工程”。

瀘溪有個已經堅持了14年的傳統,那就是,春節後上班第一天,縣委書記、縣長率五大家領導,深入教育現場辦公。瀘溪縣的黨政班子,經常下基層,現場解決教育難題。“幾乎走遍了每個村小。”這是縣教體局一位幹部對書記、縣長和分管教育副縣長的悄悄觀察。

瀘溪全縣中小學校按片劃分給教體局各個股室“承包”,各鄉鎮也積極主動關心教育,第一時間解決教育問題。“在瀘溪,教育部門可以說是‘第一部門’。”譚子好說,校園環境治理有自己的“三聯”機制:聯合調查、聯動整治、聯查報備;擔任校園周邊整治辦副主任的,是縣教體局副局長,有權調動城管、公安、衛健等部門;全縣32所完小以上學校,每一所都有交警、公安、城管等部門人員組成的“護校隊”維持秩序;為了讓學校安心辦學、教師專心教書,所有進學校的檢查均需通過縣教體局報備。

解碼三:人怎麼留得住?

在瀘溪,當老師是一件倍感自豪的事。

湘伴君舉個例子。教師節在瀘溪縣是一件大事,這天,從縣教體局到辰河大劇院,長約1.2公里的主幹道實行交通管制,為的是教師節表彰大遊行。鼓號隊激情演奏、盛裝起舞,圍觀群眾翹首以待、鼓掌叫好。優秀校長、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重教鄉鎮、重教部門的代表,猶如明星走紅地毯般,接受眾人的歡呼和注目。

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

9月10日,瀘溪縣召開全縣教育大會暨教師節表彰大會。

大遊行後,是隆重的教師節表彰儀式,所有在家的縣委常委全部出席,為獲獎教師一一頒獎。這只是該縣尊師重教的一個縮影。

在貧困地區建設好教師隊伍離不開體制機制的創新,在省、市改革及教育部門的全力支持下,瀘溪縣每年選派100名業務骨幹教師到村小鍛鍊,每年將90%的新進教師分配到農村任教,3年不得調動,實行進城必考制;農村教師依據偏遠程度分類實施每人每月1400元、600元不等的津貼制度;每年將80%的評優評獎、學科帶頭人指標分配到農村學校,城鎮學校教師晉升、評優必須有在農村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有效破解農村師資薄弱難題。針對藝體教師缺乏的地區,推行藝體教師無校籍管理制度,對農村藝體教師只聘任到鄉鎮,進行“走教”式教學,解決了農村藝體教師缺乏的問題……

解碼四:學校如何管理好?

瀘溪注重“嚴管與厚愛、信任與監督”有機融合,推行校長聘任制、任期制、目標管理責任制,通過任期內年度考核、任期滿綜合考核、民主測評、勉勵談話等方式,抓好校長隊伍和中層幹部隊伍管理。

在瀘溪,通過民主測評、年度考核等方式,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失位。2016年以來,提拔調整校長12人次,免去職務8人次,真正做到讓校長能上能下。

同時,建立健全績效考核機制,將教師的績效獎勵、評優評先等切身利益與績效考核掛鉤。比如,將師德考核納入教師管理的重點工作,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針對鄉村教師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考核,對排在末尾三分之一的教師,當年不能參加進城選調考試,並失去當年職稱晉升、評優評先機會。

解碼五:教學質量如何提高?

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學習質量和畢業後的出路上,在這一點上,瀘溪縣既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同時也搭建好了讓學生就業創業的平臺。

和許多山區縣一樣,瀘溪地廣人稀,146所鄉村校中,學生數在100人以下的有130所,其中只有一名教師的“一人校”有54所。小規模校眾多,“神經末梢”發達,成了瀘溪教育一個突出的特徵。

山區孩子上學不易,瀘溪不撤併村小,保障了極少數貧困孩子的受教育權益。那麼,小規模校不撤,如何辦好?《瀘溪縣村小(教學點)建設與管理制度》應運而生,也就是瀘溪有名的“村小18條”。通過保障“1%”的最貧困孩子的受教育權益,瀘溪縣18年未強撤一所村小。

做強縣域教育,瀘溪通過“一對一”幫扶,全縣結成125個對子且捆綁考核,鄉鎮校由弱變強,孩子出村不出鄉成為現實,鄉村學校留得住學生,也化解了大班額。

高中階段教育是瀘溪基礎教育的出口,也是瀘溪教育的“火車頭”,對此,瀘溪推進城區學校 “一校一品”工程:縣一中是做優做強,走文化教育之路;縣二中是做大做全,走“文化+體育”特色發展之路;縣五中是做特做專,走藝體特色發展之路;縣職業中專學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特色發展和多樣化發展,大大避開了縣域內高中階段教育的惡性競爭。

湘伴君簡單歸納一下,就是瀘溪選準了一條正確的教育事業發展路子——辦好普通教育,避免學生到外求學,減輕百姓負擔;辦好職業教育,有效促進學生就業創業,從而帶動家庭脫貧;辦好公辦教育,避免民辦教育無序競爭,增加學生教育支出。

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

實施“國培計劃”,促進城鄉教師配置均衡瀘溪縣通過發展教育逆襲的勵志故事,令人驚喜。幹事業謀發展就是要樹立正確政績觀,用心用情,下足繡花功夫,結合實際,找準立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為當地留下豐厚的物質財富,更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教育改變命運,也改變著這座湘西小城的未來。“瀘溪經驗”是驚喜,也是寶藏~

解码丨一个深度贫困县的教育“逆袭”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新湖南客戶端讀者熱線:0731-84326002。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