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要問過去幾十年,哪些是中國高教領域的重大改革,“985”、“211”,再到今天的“雙一流”,絕對當仁不讓。

無數高校趕上了“東風”,更多高校則無奈“落選”。

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佈通知,確定了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其中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40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8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

“雙一流”成為我國推動高等教育水平提升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成為許多高校“逆襲”的重大機遇。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實行動態調整、有進有出的“雙一流”建設,幾年來新晉“雙一流”高校發展如何?未來又將如何應對?

▎新晉“雙一流”高校有哪些?

“雙一流”建設項目是對我國原985、211大學的佈局進行重新調整。

原985、211大學全部進入“雙一流”名單。其中,3所非985高校進入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

此外,還有25所非985、211高校進入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這些高校成功抓住了高教發展的新一輪機遇。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啟動於2017年的“雙一流”項目,至今已是兩年有餘。這些新晉“雙一流”高校,到今天發展如何?

在探討之前,需要明確的是,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的變革也不能立竿見影。一所大學的發展成果不是短時間就能完全顯現的,本文僅從淺層進行探討。

同時,也需要看到,這些新晉“雙一流”高校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在討論中也無法“一概而論”。

比如,中國科學院大學。作為中國科學院實踐科教融合人才培養理念的一個成功範例,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更名以後,短短几年,國科大進步巨大。

2017年12月,教育部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以18個A+、30個A類學科的成績,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2018年6月,國科大首屆本科生畢業,深造率高達84.1%,成績矚目。

2019年11月,科睿唯安公司公佈的最新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發表論文的被引頻次居全球81位,繼續保持內地高校第一。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中國科學院大學 圖源:學校官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情況同樣比較特殊。

作為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自1957年起就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

其目前擁有23個研究所(院、基地)、6家醫院、7所學院、56個創新單元,與普通高校情況不同。

此外,一些“小眾”特色型高校也需關注。

比如,作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開端,位居八大美院之首的中央美術學院;創建於1952年,新中國成立最早的體育高等學校之一,上海體育學院;素有“中國音樂的殿堂”美譽的中國音樂學院等等......這些特色型高校在各自領域都具有代表性,但目前部分評價指標對其並不適用,這一點要明確。

▎怎麼樣?

一所大學的建設離不開多方面資源的整合,資金便是頭一個。

2017-2018年,新晉“雙一流”高校的年度總收入,有12所高校都在10億元以上。

其中,首都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年度總收入超15億,而首都師範大學直逼30億。(注:部分新晉“雙一流”高校未找到數據)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除了首都師範大學,河南大學2018年的年度總收入也相當高,已超20億元。

在2018年9月,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就曾聯合出臺過意見,要支持"雙一流"建設,為此在"十三五"期間擬籌措資金40.27億元,可見河南省發力雙一流建設的力度和決心。

除了資金,一所高校如果沒有創新人才、學術骨幹

,也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而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大學,才稱得上一流大學。

2019年,國科大24位校友、23位博導當選兩院院士;2017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時也有19位博士生導師成為新晉院士,包括18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首都師範大學還在2017年出了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方復全教授增選為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北京協和醫學院顧東風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同時,2017年,天津工業大學夏長亮教授(現任天津工業大學校長)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當年天津唯一入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2019年,新晉“雙一流”高校入選較多國家傑青、優青和萬人計劃,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共有30人,居第一;中國科學院大學有14人,位第二。

再往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首都師範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等高校都有不錯的表現。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此外,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也在國家傑青等人才擁有上佔了一席之地。

資金、人才等資源都有,如何有效聯動,從而促進科研能力等的發展更為重要。

2016-2019年,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絕大部分新晉“雙一流”高校表現不俗。

兩項目總數在400項以上的有: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鄭州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雲南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雲南大學。

其中鄭州大學以1034個項目位居第二,項目總經費達到了53859萬元,科研方面不可謂不強。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以上,從經費、師資人才、科研情況

簡單考察了新晉“雙一流”高校幾年來的發展情況。

可以看到,依託體制、政策和經費等優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以及首都師範大學、鄭州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雲南大學等多所高校“雙一流”建設成績都很不錯。

即使是音樂、美術等小眾特色院校也有各自的成績。2016-2019年,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等也在國家傑青等師資人才擁有上均佔一席之地。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獲A+評級,並列全國第一;2018年,上音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547人獲633項國內外獎項,其中獲第一名獎項187項,問鼎多項世界頂尖音樂比賽。

中國美術學院,在近兩年來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評審中,《作為啟蒙的設計: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包豪斯藏品展》、《媒體創意策劃人才培養》等10個項目獲得資助;而在“雙一流”中期評估中,中國美院的“國美模式”屢獲點贊。

上海體育學院,近年來,學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目前已建成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基地)。2017年,經國務院批准,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興奮劑檢測上海實驗室啟動建設。

......

▎還有期中考試~

說起成績,每位刻苦努力的學子,都希望在期末有一份滿意的答卷。而新晉“雙一流”高校不僅有期末考,還有期中考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雙一流”建設中期評估的消息頻繁出現在各大高校官網,首輪“雙一流”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98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大多進行了中期評估。

這28所新晉“雙一流”高校表現如何呢?

目前,已經公佈“雙一流”中期評估的19所高校,絕大多數高校都獲得了“肯定”評價;

其中,南京林業大學、雲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南大學等多所高校都明確“通過”評估,成績相當“高”。

“逆襲”進入雙一流後,這些高校究竟怎麼樣了?

而有高校在發展,就有高校在不斷追趕。

雖然在“期中考試”中新晉“雙一流”高校大部分的表現都不錯,但在“雙一流”動態調整的體制中它們還面臨著不小壓力。

在今天的高教格局下,不是“雙一流”卻發展迅猛的高校可不少,它們都是“雙一流”的有力競爭者

比如,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還有華南農業大學、山西大學、湘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等。

除了競爭壓力,新晉“雙一流”高校的社會認可度提升也需要時間。

就整個政策來說,“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時間並不長,社會大眾對政策的反應是較為滯後的。一個大學生,親朋好友可能還會問是不是985、211的;去面試HR也可能會問畢業學校是不是985、211。

此外,社會對於高校的認可,與

地區發展也有很大關聯。“選學校還是選地區”往往成為考生擇校必答的一道題,而對於部分高校,地理位置已成為“阻擋”考生的第一道坎兒。

而且,新晉“雙一流”高校中,不少是行業特色型高校,在大學綜合化發展漸成趨勢的今天,它們的“特色”如何保持也成為一個問題。

這一切,需要高校不斷努力,也還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