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踐行初心——追記安徽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李夏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安徽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李夏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如今成了他短暫卻不平凡的人生寫照。

2019年8月10日下午,在抗擊颱風“利奇馬”的搶險中,李夏突遇山體塌方,不幸遇難,年僅33歲。噩耗傳來,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們萬分悲痛。日前,李夏被追授為“時代楷模”稱號。

奮不顧身搶險救援

8月10日凌晨,颱風“利奇馬”襲擊績溪縣。該縣荊州鄉範圍內普降暴雨,導致多處山體塌方、道路中斷,鄉政府全體幹部下到各村組開展抗臺搶險工作。李夏也衝到了一線。

當日下午,狂風大作,暴雨未歇,河水驟漲。李夏與荊州鄉人大主席王全勝、胡家村黨支部書記胡嚮明一起,來到鄉敬老院查看險情。

雨越下越大,安頓好敬老院的老人後,李夏等3人蹚著水正要出來。突然,他們發現70多歲的胡今古夫妻倆仍滯留在家裡。王全勝回憶,當時,水已經漫過了門檻,老人因捨不得家中財物不肯走。李夏趕緊幫老人將家中值錢物品搬上樓,又和其他人把2位老人安全轉移到地勢較高的鄰居家。

安置好胡今古夫妻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李夏又接到村民電話,稱“下胡家村村口可能會發生山體塌方”。3人立刻趕去現場。在村口,他們緊盯山坡,小心地把準備通過的村民胡日紅母子護送到安全地帶。

在看到一棵大樹帶著砂石從山坡上滑下,把路旁電線杆壓倒在道路上,細心的李夏馬上用手機拍了照片,發到荊州鄉工作微信群裡,並編髮了險情提醒:“胡家村土地廟這裡塌方,樹倒下來把路攔了,電線疑似被打斷……”誰能想到,這竟是他生前發出的最後一條信息。

由於擔心群眾過路遇險,李夏等3人再次折返,路過塌方地段時,忽然聽到山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塌方!快跑!”王全勝大喊一聲。跑在最前面的胡嚮明回頭一看,只見泥石流霎時傾瀉而下,氣流把王全勝推出2米多遠,李夏則被泥石流推出了山邊道路。

“李書記,李書記……”王全勝大聲呼喊,始終沒有回應。經過持續搜救,11日早上6時左右,李夏的遺體在下游約2公里的王仙莊村被找到。年僅33歲的李夏,將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抗臺搶險路上。

華彩青春紮根基層

長安鎮高楊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慶華得知李夏遇難的消息是在8月11日上午7點48分。

“怎麼都不敢相信。”說完這句話,王慶華沉默了許久,才喃喃地道:“原本12日一個項目開工儀式請他來的,這下成了永遠彌補不了的遺憾。”

2017年6月,時任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監察室主任的李夏來到高楊村擔任黨建指導員。當時,他發現村裡的生活汙水直接向外排出,影響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一定要爭取個汙水處理項目。”他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商量著。很快,這件事被提上了日程。在他的推動下,高楊村爭取到了總投資260萬元的汙水處理項目。

選址、設計、招投標……項目前期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李夏時刻關注項目進展。”王慶華說,如今開工條件具備了,他卻不在了。

“我們村共有24戶貧困戶,他主動幫扶了6戶。”王慶華回憶,李夏來到高楊村擔任黨建指導員後,給高楊村的工作氛圍帶來很大變化。“之前村裡幹部坐班不正常,也沒什麼分工,工作頭緒比較亂。”李夏來後,指導村幹部制定了細緻的分工,村“兩委”工作也做得越來越好。

在村產業幫扶方面,李夏同樣帶給高楊村很大變化。“村裡種有三四百畝黃山貢菊,李夏是黃山人,他為我們從黃山請來技術專家指導,現在村民們的貢菊種得越來越好,收益也逐年增多。”王慶華說,後來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種植黃山貢菊,如今種植面積已經增加至1400畝。

2018年12月,李夏被組織安排到績溪縣最偏遠的荊州鄉擔任紀委書記。朋友們告訴他那裡工作條件很艱苦,他卻說,“工作總要有人去幹”。

到荊州鄉後,李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僅用半年時間,就辦結了6起審查調查案件。這期間,他還被抽調參加縣委巡察,在參與巡察的1個月裡,他經常加班,白天晚上連軸轉,半個多月才能回一次遠在屯溪的家。

走進李夏在荊州鄉的單間宿舍,看到低矮窄小的板床、漆面斑駁的老舊衣櫃、當作餐桌用的老式辦公桌,很難想象,這是一個“80後”、鄉紀委書記的宿舍。李夏在工作日記的扉頁上寫道:“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

一腔為民無私奉獻

“他是個特別守承諾的人,說到就會做到,這一次他‘食言’了。”李夏的妻子宛雲萍強忍淚水哽咽地說。

8月底是宛雲萍的生日,原本丈夫答應陪她。“結婚這麼多年,我的生日他從來沒陪過我。”宛雲萍說,今年我的生日是週六,他答應陪我過,但現在,這個約定永遠實現不了了……

2013年,李夏和妻子結婚並有了女兒後,一家人的生活甜蜜且幸福。但隨著李夏的工作越來越繁忙,一家三口聚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

今年56歲的許冬仙是長安鎮高楊村高村村民組的貧困戶。“他經常來家裡看看,問問我身體好不好,家裡有什麼困難,我把他當自己的兒子。”許冬仙說,自己的小孫女和李夏的女兒差不多大,也特別喜歡他,小孫女還把攢的糖果拿給他吃。

在李夏的幫扶下,許冬仙家順利脫了貧。但那張有些泛黃的幫扶聯繫卡,仍貼在她家的牆上。“聽到李夏遇難的消息後,我忍不住傷心……”許冬仙說完,哇哇地哭起來。

8月12日上午10點30分,李夏的遺體告別儀式在縣殯儀館舉行,縣鄉鎮幹部群眾等300餘人自發地趕來為他送行。

“真的不敢相信,他走得這麼突然,他為人非常正直,工作也非常負責,太可惜了。”長安鎮計生辦工作人員程龍帆說。

“噩耗傳來後,我的心情特別沉重。他在黨政辦工作期間,我們村危房改造的每一戶審核和驗收,他都會親自到場,是我們的榜樣。”長安鎮大谷村村委會主任戴輝箭潸然淚下。

殯儀館哀樂低迴,彷彿在訴說著人們對這位好書記的懷念。當天下午,長安鎮的75名幹部群眾又自發來到這裡,用一枝枝清菊寄託無限哀思,再送他們心中的好乾部李夏最後一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白海星 通訊員 顧維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