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死,就有希望”

“只要不死,就有希望”| 2019 年度創變者

文 | 巴芮

製片人 | 呂方

視頻監製 | 黃臻曜 張薇

製作團隊 | 上度Up ℃

軍事、體育和商業,這三個領域中,勝負絕對,當下立判。

2019年是大考的一年,也是創業者們真正進入到殘酷淘汰賽的階段。

佛系的心態是無法過冬的。如何更好地活下去?甚至是在窮途末路中找到出口?

8位遴選出來在商業世界中不斷試探行業邊界、挖掘領域中真正價值的行業翹楚,在歲末寒意初顯時,攜手交付了一份他們心目中的答案。

他們是“2019年度創變者”。頒獎將在WISE2019新經濟之王“了不起的創變者之夜”現場舉行。

“只要不死,就有希望”| 2019 年度创变者

作為在逆境中奮力前行的行業領導者,他們走在領域前沿,在風險中開拓新的機遇,他們能夠快速行動,控制恐懼,厭倦守舊,自我革新,成為推動新商業文明進程的行動派。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關於創新的一切冒險和進化,以及,行動遠勝於完美的一場探索。

他們的觀點與經歷,挑戰與突破,慾望與堅定,都通過訪談,被我們凝結成了一封信,分享給生猛闖入商業旋渦中的你們。

“信”的載體是以下這支視頻短片,比起他們對此刻所抵達之地的談論,誘惑、悸動、原點、剋制、失敗、孤獨……似乎是他們更願意談及的部分。

畢竟,面對它們,終究是每個人抵達目標前的必經之路。

管理慾望,忠於內心

每一位創業者們在商業世界間的行進中都有著自己的進化論,但在我們訪談完年度創變者後發現,但凡行至潮頭的企業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嚴格管理慾望,堅守創業初心。

當To B明星釘釘在企業管理中所佔角色越來越重時,產品技術與行業深度綁定後所能爆發出的能量與價值也便被更多人所覷覦,所以在產品逐漸完善強大的過程中,釘釘的CEO陳航(花名:無招)也比以往面臨著更多誘惑——政府的需求、金融的需求、互聯網的需求、製造業的需求……似乎每個需求都很有道理,“有些客戶說‘我給錢’,有道理,不用什麼成本”,但陳航靜下心想了想,“你是為一家企業服務的,還是為四千三百萬企業服務的?”於是這些雜念被摒除在外,“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還是聚焦於我們的目的和方向嘛。”

聚焦也是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向決心闖入商業世界的年輕人們給出的首要建議,“你得收斂你的注意力,把專業能力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儘可能地聚焦,形成你的強點,也就是你的競爭力。”

在進入AI領域創業的第一天,曠視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印奇就清楚地知道,AI是一個非常長線的賽跑。他曾在採訪中說到,“歷史上所有沉澱下來的偉大公司,都是那些能夠跨越多個商業週期的公司,一定是著眼長期,建立核心競爭力,聚焦產品本質。”而一家優秀的企業會選擇讓業務平臺越來越聚焦,將不同場景歸到核心能力上。

摩登天空創始人兼CEO沈黎暉認為聚焦就是停止胡思亂想,保持單純。而這種單純在日後便會成為商業中一股最為尖銳的力量。他就是憑藉著這股力量,將曾經花園橋地下室的一個小廠牌做成了國內最大規模的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並使小眾的獨立音樂進入大眾視野甚至行至世界前端。

沈黎暉覺得自己的一部分成功得益於年輕時的懶於改變,專注於音樂的惰性客觀上幫他屏蔽了很多誘惑,“我就只關注了眼前這一個事,然後不斷地重複,似乎也做對了一些東西。”所以他覺得很多創業者在最初的某一階段想法不能太多,“你要狹隘一點,你瞭解太多,會被太多的東西吸引。”

老一輩企業家對此便說得更加直白,“不要去趕時髦,越趕時髦成功的機會越少。”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鼓勵年輕人進入自己所喜愛的行業,但是“都必須做一行愛一行,否則你永遠出不來成果。”

美ONE合夥人李佳琦便是這樣堅持三年後出現在眾人眼前,成了今年的現象級帶貨王,“我是一個踏實做事的人,認真直播,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完成每天的目標,在一條線上一直持續走下去。眼光放到太后面,會忘記眼前的事情。”

但誘惑太多了,陳航也覺得自己有些難剋制的時候,“這麼好的機會趕快搞啊,那個也是很好的機會,要趕快搞啊”,就像當下被人們熱衷於談論的各種風口,但終究還是要甩清頭腦,像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所說,“風口就是那一瞬間的事情。作為一個想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企業,迴歸到原點還是自己的創造力。”

但原點要如何確定?也許是你年輕時內心的一抹悸動——像沈黎暉,“這件事情是不是你真正感興趣的,你要為之付出錢和時間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做。”

也許關乎你的一個遠大理想——比如陳航,“你想想如果中國所有的企業完全都實現數字化,這是不得了的事情。當互聯網技術和思想透明平等,全面進入到生產製造領域,所有的企業都被連接起來,生產製造全面多樣性是怎麼樣的時代?真的會變成一個全新的時代。”

再如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被霧霾圍困的空氣中,願意去證明製造一款智能電動汽車的價值。連續多次創業後,作為出行領域的創新王者與創業老手,在2019年李斌再次陷入危機與挑戰,因為他的別出心裁總是先於他人甚至時代,而這種領先意味著他將成為這些新鮮領域中的探路者。而在他不斷披荊斬棘的過程中,李斌越來越清晰地發現一條準則——要做自己相信的事情。

“忠實於自己的初心,這件事情不是說給別人聽的,是說給自己聽的。”李斌不斷反問,“我們說的話是自己相信的嗎?我們做的事情是自己相信的嗎?我們的創業真的是我們忠實於自己的內心的嗎?如果是的,我覺得不管成功還是失敗,你都會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你對自己的肯定,你不後悔你自己做的事情。”

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堅持。

開局到底,意志不敗

掌舵格力7年的董明珠,一路領跑國內家電市場,她深知“創業本身就是一個挑戰”,要有強大的自我挑戰精神,與充分的心理準備,“當你失敗以後並不是從此一蹶不振,而是應該再有重新站起來的這種信心。”

因為年輕的創業者們總是會犯一些“可愛的錯誤”,這是馮侖的說法,比如急著把它做大,上市、賺錢,“也不算錯,二三十歲你不想狂,不想做大,其實這人也沒出息了,但在這過程中的確很難拿捏一個平衡。”

慾望當然是很重要的,在沈黎暉看來,如果沒有慾望或虛榮心,這個世界就會失去創造力。所以馮侖覺得,創業過程中一面要有持續的創造力,另一方面要節制部分慾望,“控制好增長、慾望和管理之間的關係。”

沈黎暉對於初創公司的態度是,“少拿點錢最好,多經歷失敗”,因為一旦拿到太多錢,就會使人膨脹,餅畫的太大然後陷入陳航最討厭的那一套,“上來講一大堆很牛逼的東西,PPT畫的很漂亮,全是自己想象的,團隊掉到坑裡都不知道為什麼。”保持清醒才是重要的,“真真正正的去幫助客戶去解決問題,迴歸用戶價值。”

但如果已經開局,“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到底”,陳航就是這樣。即時通訊軟件來往曾是他創業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抹經歷,但最終因差異化不足而無法顯露價值,久而久之倒成了心裡的一點硃砂痣。

他總要求團隊看電影《集結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兄弟在廢棄的舊窯場裡與敵人廝殺,因始終未聽到撤退的集結號,導致除他以外的戰士全部陣亡,而他也被當作戰俘。此後半生,為兄弟平反變成了他的人生目標。所以,不能死。

“實際上我們這幫人在辦公室裡面創業是一個道理,你首先得帶動兄弟們成功,成功有時候就是有犧牲的,但是不能死。所以我經常說要向死而生嘛,你只要不死,就有機會。”而現在,無論是出於他“男人的面子”還是何種理想,釘釘都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中國企業管理領域中的一隻獨角獸,甚至難覓一個明確的競爭對手,“你就當這件事情是最後一件事情,你只有保持全力以赴的態度,才有可能成。”

而活下去,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而言都是最為緊迫的課題。對於創業22年的沈黎暉是;對於創辦蔚來5年的李斌是;對於在直播秀場中不停加快語速的李佳琦也是。

馮侖說過,人類世界有三件事是絕對競爭——軍事、體育與商業。勝敗立現,不能討價還價,“你賬上沒錢了就是沒錢了,發不出工資你們就散了。”所以他認為企業家在商業當中必須保持開放,“通過開放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保持企業走得更遠更好。”

宗慶後與董明珠兩名幾乎走過同一時代的企業家對於新生代的期望則是一致的,腳踏實地。“沒有什麼花言巧語,企業是幹出來的”,董明珠說。宗慶後也想敲醒年輕人,告訴他們“一夜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做企業不能好高騖遠,更來不得半點虛假。”

似乎再沒有人比李斌來講面對挑戰的經驗更合適的了——股價走跌、資金告急……蔚來在2019年經歷的每一關,對一家初創公司而言幾乎都是致命挑戰。李斌似乎也已經習慣了這樣激烈的節奏。

首先他選擇的賽道就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領域,智能電動汽車本身自帶hard模式——需要大額資金,卻有著成反比的民眾微弱認知與接受度。在大筆資金投入正向研發,並量產兩款車後,燒錢的蔚來在即將起飛的第5年迎來危機。“2019年開始,我們真正地進入到了殘酷的資格賽、淘汰賽的階段。”

資本市場的看法、合作伙伴的擔心都向李斌襲來,曾有一篇自媒體文章將李斌稱之為“2019年最慘的人”,雖然他自己並不覺得,但也承認“這樣的一些事情對我來說確實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多年來的創業經驗穩住了李斌的心態,“還是要儘快地去focus在解決問題上面,要從這種挑戰裡面去尋找機遇。”李斌覺得創業者應訓練自己的一個思維模型,“怎麼樣把被動的局面變得更加的主動,把壞事變成好事,積極地去思考,把所有的這種困難都當成工作任務去解決,找一條能夠往前走的路,重點還是將來。”

事情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不可能有這麼簡單的事情,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能輪到我們,所以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李斌說,“佛系的心態是沒法過冬的,在寒冬中我們還要冬泳。”

世界不欠你一個理解

宗慶後覺得現在做生意比以前更難些,“以前大眾化,現在細分的很厲害。”馮侖也這樣認為,“我們那個時候法制法規不是很健全,所以相當於是在一個曠野上野跑,那麼現在呢,是在一個運動場上專業跑。”

年輕人被董明珠看做一個時代的動力,但在各個專業賽道上狂奔的創業者們,有人能幫上忙嗎?似乎很難。董明珠認為“正確決策的秘訣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能不斷地修正和完善,不斷地去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創造環境。”而最大的機會則在於自我掌控。

那他們給出的經驗教訓這些年輕人會聽嗎?馮侖覺得不會,“能聽進這話都80歲、40歲了”,但嘮叨一下,“100個人裡頭也許有半個人當真,說話的意義就達到了。”

而沈黎暉則覺得路不一樣,聽了也沒用。“不要太關注別人的看法,這個答案不能是我告訴你的,一定是說那個老虎來的時候你自己會幹什麼。”

李斌這樣想,李佳琦也這樣想,“我只想對所有同齡人說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創業道路上註定孤獨——一個真正想去改變行業的人,一開始總是會被很少的人理解,就像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就像日心學說剛出來的時候,就像相對論剛出來的時候。這條路李斌已經走過太多次,他清楚也知曉該如何處理這種感受,“世界不欠你一個理解”,李斌認為重要的不是跟那些不理解的人去辯解,“而是去給那些信任你的人,支持你的人該有的回報。”

李斌喜歡和自己的用戶一起待著,那讓他感受到價值與能量。“我們一直希望做一家用戶企業。”自己為幾萬車主所帶來的一點生活上的改變,就是意義。“在一個艱難的挑戰的環境下,永遠不要去停止和你所服務的用戶、客戶去保持最緊密的接觸,因為這能給你帶來最多的能量。”

從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挪威的新能源車銷量從20%幾猛增到90%,“很多東西到了某個時間點它其實普及起來會加速”,那是李斌看到的希望之光,雖然中國的新能源車保有量目前只佔到總數的1%,但他希望外界多一些的耐心,“作為行業裡走在最前面的公司之一,讓更多的人去理解你,當然是我們的一個使命,但是我們還需要有耐心。”

馮侖希望國內能出一套創業失敗的保護機制,類似企業破產一樣的個人破產製度,給良好動機的誠實創業者以包容,“萬一遇到困難,給他們活過來的機會,否則我估計以後沒人敢創業了。”

重重挑戰中,蔚來也迎來了一些好消息——從9月起,蔚來交付量持續增長,10月達2526臺,創2019年新高,同比增長61%,某種意義上也給蔚來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總體戰》一書中有一句對戰爭的定義:“戰爭以一方失去戰鬥意志為結束。”在產品人梁寧的拆解下,放到商業競爭中就是,“企業的死亡,來自企業主導者戰鬥意志的破產。”

意志不熄,一切均可復燃。這也是陳航所信賴的,“只要不死,就有希望。”

11月26-27日,36氪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9WISE大會,匯聚初創公司、TMT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和時代精英這六大新經濟社群的行業翹楚,關注產業與創新的深入融合,聚焦那些腳踏實地、以夢為馬的未來產業之王的成長和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