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類風溼?

中醫如何治療類風溼?

前面已有小文《中醫如何看類風溼》,本章同樣不來那些不相干的,切入正題,看中醫如何辨證RA!

中醫如何治療類風溼?

RA是一以正氣虧虛、肝腎不足為本,風寒溼邪痺阻關節經絡、久則化痰成瘀、深筋著骨為標的慢性反覆發作性疾病。正虛是本,邪實為標,邪趁虛而入,相互為病,且影響病情的進退。辨證的要點在於掌握變病的基礎上,分期辨證,不同時期正虛與邪實PK的戲份不同,孰重孰輕視病情活動和患者體質情況而定,但因本虛為疾病之根本,所以補正之虛為其治療之根本,其他均為不同時期的標證!

RA的本虛為肝腎之虛,所以可以確定肝腎虧虛為其本證,在疾病初起,本體雖虛但虛未甚(虛得不厲害),邪雖已入但邪尚無大惡(為害不大),此時適時補虛除惡即可輕易控制,因為正氣尚存,身體耐受性強,所以除惡務盡,可以鐵腕扼要,所謂病從淺中醫!

隨著病程進展,病未獲及時醫治,臟腑氣血陰陽不斷耗損,風、寒等邪日益猖獗,繼續膽大妄為,由簡單的小打小鬧放肆到燒殺搶掠,於是化溼、(熱)、痰、瘀,最後將正氣消耗殆盡,此間需隨證施以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祛風散寒、化溼清熱、逐痰消瘀、通絡止痛等法。

中醫如何治療類風溼?

本證:肝腎虧虛

肝腎虛為先天之虛,即先天素養不足(遺傳物質變化),所以以陰虛為本,但陽從陰生,遺傳物質決定轉錄、翻譯及蛋白合成,這些上層建築取決於遺傳物質基礎,所以傷陰及陽,所以基本肝腎虧虛實為陰陽皆虛,如果到了晚期陰陽耗盡則屬於中醫"六不治"中陰陽病之不治也!

肝腎虧虛的治療應該選用滋補肝腎兼顧陰陽雙補,補虛同樣需要分期辨證,初期滋補不易太盛,平補為宜;隨著病情變化,視變證之勢,寒邪重則溫補偏盛輔以驅寒,溼重者溫補化溼,溼熱重則平補或稍溫補輔以化溼清熱,瘀重則溫補輔以化瘀,到最後正氣耗損大傷則陰陽雙補,不可重用除惡手段,否則容易玉石俱焚!

本證治療為所有證候治療之基礎,如同西醫治療RA,慢作用藥治療是基礎,在此基礎處理變證(西醫對症抗炎止痛、保肝護胃等)。

變證1.風溼痺阻:關節疼痛、重著,或有腫脹,皮溫不高,關節疼痛變化遊走,多屬類風溼早期,關節腫痛尚未固定,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或滑。治以補肝腎、祛風溼。

變證2.寒溼痺阻:肢體關節冷痛,局部腫脹,屈伸不利,關節拘急,局部畏寒,得寒痛劇,得熱痛減,皮色不紅,舌胖,舌質淡暗,苔白膩或白滑,脈弦緩或沉緊。治以補肝腎、驅寒溼。

變證3.溼熱痺阻:關節腫痛,皮溫高,觸之灼熱或有熱感,口渴不欲飲,煩悶不安,或有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治以補肝腎、清溼熱。

變證4痰瘀痺阻:關節腫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關節周圍或皮下結節,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膩,脈沉細澀或沉滑。治以補肝腎、化痰瘀。

變證5氣血兩虛:關節肌肉痠痛無力,活動後加劇,或肢體麻木,筋惕肉瞤,肌肉萎縮,關節變形;少氣乏力,自汗,心悸,頭暈目眩,面黃少華,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以補肝腎、益氣血。

鑑於RA肝腎不足邪有所入,引起痰溼,必有病理產物凝滯導致血瘀,進一步引起經絡受阻,所以,每證同時兼施化瘀通絡必無過錯!

伴證:RA虛、邪並存,其間產溼、痰、瘀,必然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脾胃、心脈等無法倖免,所以雖痺在關節,其他臟腑同樣與其共擔稅負,故在RA治療過程中,本證治療為本,變證治療為標,伴證處理為輔,否則一旦出現消化道損傷、心腦血管病變等,則治療終止不說,甚至危及生命,可謂前功盡棄!

伴證1~脾胃虛弱:治療不可忽視,全程顧護脾胃方得始終!

伴證2~心痺中風:警惕病中傳變,及早觀察及時醫治!

伴證3~傳變及肺:一旦出現氣促氣短、咳嗽胸痛,則又一重要臟腑淪陷,治療需多手撈起!

中醫如何治療類風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