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T臺」 3D打印能接斷指!相關技術還應用於椎體骨、種植牙等手術中

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近日,在青島舉辦的“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暨2019中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會上,一項3D打印技術在醫療及製造行業的應用和推廣,攬得金獎。

有肢體殘缺患者眼前一亮:其中的“3D打印+智能神經控制的假肢”技術,會讓自己變完美嗎?

3D打印再生醫學在技術上有什麼優勢?在山東落地情況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經濟導報記者採訪了有關業內人士。

1∶1精確還原外形

提前設計手術方案

山東手足顯微外科學科帶頭人、濟南顯微外科醫院院長黃威,以3D打印全形手指再造為例,解釋了3D打印再生醫學的相關情況。

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作為3D打印醫學的一個細分應用,3D打印全形手指再造,是斷指再造領域的全新技術,被看做是傳統技術的“遞進版”。

黃威介紹,通俗而言,3D打印全形手指再造就是藉助3D打印技術,1∶1精確還原手指外形,提前為患者設計手術方案,根據3D打印的模型實現精準再造。

“藉助於3D打印技術進行患者手指數據的採集,做到精確、美觀,這是第一步。接下來,關鍵的一步是對內部的血管、神經、肌腱、骨骼和皮膚方面進行再接修復,手術全程在高倍顯微鏡下進行,一臺手術要花費13個小時左右。”黃威說,“手指的功能、知覺和外形,會在術後三四個月逐步恢復。”

近日,在在中華醫學會第十四屆全國手外科學術會議上,作為受邀嘉賓之一,黃威作了一場《應用3D打印技術在手指全形再造中的臨床效果》主題分享。有參會人士問:“接上的手指皮膚看上去和真的一樣,是什麼材料?”

黃威表示:“手術的皮膚是患者身上的‘真皮’。手術中會先精準選取患者的足趾骨骼(或髂骨骨骼)與踇甲瓣,取材後進行精確修整,以確保移植後更接近正常手指。”

臨床轉化提速

應用前景廣闊

兩年之前,上海一家投資機構的負責人李先生來到醫藥大省山東,尋找3D打印醫學的投資機會。“想把上海市醫學3D打印技術的臨床轉化引到山東醫院。”

他在調研中發現,山東醫療市場中,3D打印項目還處於探索階段,落地項目不多。

如今,山東省立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等也有醫學3D打印技術項目的落地。比如山東省立醫院數字骨科,就是將3D打印技術應用於椎體骨疾病的治療中;濟南市中心醫院則將該技術應用在種植牙和骨科手術中。

據悉,採用3D打印技術製作術前模型,應用於手術治療,對手術中骨折復位、內置鋼板的術前塑形、內置物的植入位置等進行術前設計,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患者恢復快。

放眼國內市場,3D打印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前景值得期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3D打印技術臨床轉化工程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戴尅戎給出了一組數字:我國每年有500萬人皮膚燒傷、燙傷,33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429萬人新發癌症、281萬人死於癌症。

更有30萬人等待肝移植,獲得移植者僅為3000餘人;40萬人等待腎移植,獲得移植者僅為6000餘人。

現在的醫療手段仍難以滿足患者的需求。

3D打印技術為同時包含有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和生物材料的複雜結構組織和器官的製備提供了可能,能夠解決傳統制造技術的弊端,推動再生醫學的發展。同時,3D打印技術具備可重複性好和效率高等優勢,臨床應用潛力強。

技術成本有待

進一步降低

不可否認,藉助3D打印技術,越來越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不過,經濟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依然有不少患者被擋在“手指再造”的門外。

相比傳統的斷指再造手術,3D打印全形手指再造因為技術含量更高,價格相對高,超過一些患者的心理預期。“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和耗材的成本也會進一步降低,會讓更多患者受益。”黃威認為。

這也折射出3D打印再生醫學項目落地的難題。由於產品價格高昂,基層醫院難以承受,並且普通患者也擔負不起費用,所以,技術研發的腳步有待加快。

據悉,在“3D打印+醫療”方面,如今,手術器械、藥物、植入物等普遍可藉助3D打印直接製造。不止如此,3D打印還開始朝向“有生命”的組織——器官、皮膚、血管等方向發展。

前述李先生表示,“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打印出來的組織是否安全,材料是否穩定和適用,這是3D打印皮膚等能否大規模推廣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