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大變局:阿里、京東拼成交,蘇寧、拼多多晒增幅,誰主沉浮?

雙11大變局:阿里、京東拼成交,蘇寧、拼多多曬增幅,誰主沉浮?

“下單一時爽,收件愁兩週”。

一年一度的雙11消費狂歡,以網民下單、支付為代表的前半段已經結束,而以快遞派送、用戶簽收的後半段才剛剛開始。

雖然始於2009年的雙11,迄今已有11年曆史,但是,雙11後半程的不爽體驗依舊未能全面克服。

比如,同時買了豆漿機和大豆,大豆已到貨,豆漿機還沒發貨。

比如,分別在京東和天貓購買了同一品牌化妝品的不同系列,一個平臺的已到貨,另外一個還在運輸中。

再比如,半夜收到快遞公司的短信或電話,告知貨太多無法送上門,如果著急,需要自己去小區指定地點取貨。

類似令用戶哭笑不得的一幕,在包括阿里、京東、蘇寧和拼多多等雙11主要參加平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演。

回顧雙11十多年曆史和盤點今年的雙11,雙11已經從當年阿里巴巴的“獨角戲”,變成了如今眾多平臺參與、線上線下零售業態同頻共振的“舞臺劇”,參與者也從一線城市的高消費能力網民蔓延至四五線城市的普羅大眾。

作為今年主要參戰的四大平臺,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和拼多多,又各自呈現出什麼樣的新趨勢和新變化?

阿里巴巴:雙11成交額的“領頭羊”,但難逃壟斷、數據造假質疑

雙11大變局:阿里、京東拼成交,蘇寧、拼多多曬增幅,誰主沉浮?

回顧過去十多年的雙11,“二選一”問題或爭議成為後半段的重頭大戲。

2019年的雙11也未能例外。

2019年10月中旬,有關京東訴阿里(天貓)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案件的管轄權異議裁定二審裁定書的公開,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其中,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稱,“我們真心感謝在北京對二選一這個話題進行公開的審理。這個話題炒作的已經令人生厭”。

雙11前夕,2019年11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規範網絡經營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召集京東、快手、美團、拼多多、蘇寧、阿里巴巴、雲集、唯品會等20多家平臺企業參會。

會上指出,互聯網領域 “二選一”“獨家交易”行為是《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禁止的行為,同時也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市場監管部門將對各方反映強烈的“二選一”“獨家交易”行為依法開展反壟斷調查。

而在雙11結束後,阿里巴巴還沒慶祝完2684億元的雙11成交新高,有關阿里巴巴可能涉嫌粉飾歷年雙11成交數據,又引發一輪新爭議。

對於這個所謂的“數據造假”質疑,不僅引發阿里巴巴從公司層面予以回應,還迫使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前主席馬雲、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現主席張勇在不同場合予以澄清或說明。

由此可見,對阿里巴巴來說,雙1似乎越來越有點“燙手山芋”感覺。

京東卡位:坐穩雙11第二把交椅,但難的是如何打平阿里巴巴?

雙11大變局:阿里、京東拼成交,蘇寧、拼多多曬增幅,誰主沉浮?

回顧和盤點2019年的雙11,京東應該算是最“勤奮的”。

2019年10月15日,在距雙11前的半個月,京東率先打響第一槍,召開2019“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發佈會,宣稱將拿出“超級百億補貼、千億優惠”回饋消費者,並在10月18日正式開啟預售。

這個造勢或發聲不僅早於蘇寧,也比雙11主場作戰的阿里巴巴早了不少。

從實際效果來看,京東應該算是已經站穩雙11的第二把交椅。

阿里巴巴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24點,當日平臺交易總額為2684億元,較2018年雙11的2135億元相比,實現了25%的增長。

京東發佈的數據顯示,雙11期間,平臺累計下單金額達到2044億元,同比2018年的1598億元相比,實現了27.9%的增長。

可以看到,2018年雙11,京東與阿里的交易額相差537億元,2019年京東與阿里的交易額相差640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京東雙11下單額2044億元,和阿里巴巴雙11交易額2684億元的統計週期並不相同,前者是11天的累計金額,而後者是單日交易總額。

不過,雖然阿里巴巴雙11是單日交易額,但是,很多用戶都是早早就預付了定金,只是等著雙11當天交付尾款。

因此,表面上看阿里巴巴是雙11單日成交,實際上其中也有不少比重的交易是雙11之前一段時間就已達成。

因此,從絕對額來看,阿里巴巴的雙11依舊領先,但是,從增幅或增速來看,京東的後勁也不容小覷。

坐三望二:蘇寧、拼多多不曬成交額曬增幅,雙11格局隨時會變

雙11大變局:阿里、京東拼成交,蘇寧、拼多多曬增幅,誰主沉浮?

除了阿里巴巴和京東外,包括蘇寧、拼多多、貝貝等在內的大小電商平臺,都選擇在雙11大搞促銷。

不過有趣的是,與阿里巴巴和京東直接曬成交額或下單額不同的是,蘇寧和拼多多的雙11戰報,更多曬的是增幅或增速。

以蘇寧為例,今年雙十一期間,蘇寧超13000家門店全面參戰,覆蓋從一二線城市到縣鎮市場,“隨時”服務18城覆蓋2.3億人,百億補貼累計送出超5000萬張優惠券,以舊換新累計超200萬單。

蘇寧發佈的數顯示,11月11日當天,蘇寧全渠道訂單量增長76%,蘇寧物流發貨完成率達99.6%,新增Super會員超過百萬,移動支付筆數同比增長139%。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蘇寧的增長,但是,基本無人可以算出蘇寧雙11期間的成交額或下單額是多少。

類似的還有拼多多。

拼多多發佈的數據顯示,11日零點剛過16分鐘,平臺汽車銷量即破1000臺,消費者主要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增速超過220%,這些產品主要由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購入。

而對於平臺成交總額,拼多多強調,“2019年11月11日已過,拼多多並沒有更多“雙11數據”對外披露”、“這一天,拼多多最為關注的是消費者是否在拼多多買的放心,紅包雨和補貼降臨的那一瞬間是否開心”。

事實上,從2015年蘇寧與阿里巴巴交叉持股聯姻合作,再到如今蘇寧逐步減持阿里巴巴股票,雙方之間的合作雖在,但緊密性已大不如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寧與阿里巴巴關係的變遷,既是國內零售生態變革的插曲,也是國內新舊零售融合發展的縮影。

而從三四五線城市等下沉市場中成長起來的拼多多,也是在加快對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滲透和覆蓋。

當然,除了阿里、京東、蘇寧和拼多多等戲份加重的角色之外,也有類似國美等平臺日漸式微的落寞。

因此,雙11也罷,國內零售生態格局也罷,都不排除在未來十年之內還會有更大的變局。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長期關注、及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郵箱:lijunhui0602#163.com,微信號:lijunhui0602,微信公號:lijunhui05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