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论文造假实验图疑似PS,南开大学校长回应:正再次检查数据 爆料者被网友称为“美国方舟子”

被质疑论文造假实验图疑似PS,南开大学校长回应:正再次检查数据 爆料者被网友称为“美国方舟子”

伊丽莎白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不幸的是,因为图片问题,中国知名高校学者再陷论文造假风波。11月15日起,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18篇论文疑似造假,论文实验图片有PS痕迹等消息在网上热传。

近日,美国女子伊丽莎白·比克在科研打假网站Pubpeer上指出,以曹雪涛为作者的多篇论文可能出现了图像造假问题。华商报记者发现,截至11月18日晚上7时,PubPeer上已经有54篇曹雪涛作为论文作者的文章被质疑。这位美国女性是谁?她为何会盯上曹雪涛教授的论文?

被质疑论文造假实验图疑似PS,南开大学校长回应:正再次检查数据 爆料者被网友称为“美国方舟子”

曹雪涛

>>论文质疑
南开校长被曝论文图片造假 曾研究气功治肿瘤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一位署名为伊丽莎白·比克的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在社交媒体推特公开指出,一位中国大学教授的多篇论文存在实验图片“不当复制”问题。

伊丽莎白·比克曾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博士,曾在该医学院担任研究助理15年。2016年起,她辞掉工作,专职调查各类论文图像异常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她后来证实,该教授是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她已经发现曹雪涛教授至少20篇论文的图片可能存在“不当复制”的问题。

针对这些质疑,曹雪涛于11月15日表示,“我现在刚到上海实验室,要把这些事情查一下。我知道大家关注这个事情,查完了,我会给大家一个回复。”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工程院会针对网络反映曹雪涛院士的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曹雪涛,免疫学专家,现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0余篇,引用1万余次。

1989年,气功热席卷中国,在钱学森的带动下,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气功进行研究。当时正在第二军医大学攻读硕士的曹雪涛,与其导师叶天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高也陶,在上海大学主办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一、二)》两篇文章,其研究方法是让气功师对接种了肿瘤细胞的小鼠发放外气,每次30分钟,一共4次。实验证明了气功外气对体内抗肿瘤转移、阻止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宿主存活期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如今,在对曹雪涛论文的质疑声中,这两篇论文也被重新提及。

>>双方回应
曹雪涛:已展开调查 伊丽莎白:看起来仍很相似

华商报记者发现,截至18日晚7时,在最初曝出曹雪涛论文造假的国外学术交流在线平台PubPeer上,能检索到有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有54篇。

这些被疑造假的论文发表时间从2003年一直延续到2018年,绝大部分在曹雪涛供职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期间发表。文章多见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免疫学杂志》、《生物化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还有文章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主办的《自然-免疫学》,另有一篇论文2014年被《科学》杂志收录。

11月17日晚,曹雪涛在PubPeer网站上作出回应,他表示,已立即采取行动展开调查,“我对(涉及到的)这些出版物所得出的科学性结论的有效性,以及我们工作的可重现性仍然充满信心。然而,作为实验室的把关人或领导者,任何失误都是没有借口的。我将以此作为宝贵的学习机会,不仅在促进科学进步方面做得更好,而且在维护科学的准确性和诚实度方面做得更好。”

曹雪涛表示,收到质询后,他已将此事列为“最高优先事项”,立即采取措施调查,仔细检查了手稿、原始数据和实验室记录。如果调查中发现对已发表记录的最高精度造成影响的任何风险,他们将立即与论文相关期刊编辑部合作。

从11月17日晚起,曹雪涛被质疑论文所涉及的相关作者也开始在PubPeer网站上回应伊丽莎白·比克的质疑,他们对一些论文图像相似的问题给出了解释,对一些则表示是准备结果时出现了编辑错误,并已联系期刊尝试修正。

11月18日凌晨,伊丽莎白·比克回应称,对于部分质疑,曹雪涛教授的实验室成员提供了解释,也展示了原始的点状图数据,“我不确定这是否能解释清楚,但我觉得它们看起来仍然很相似。他的实验室尚未对很多其他的质疑做出回应,那些质疑可能提出了更严重的问题。”

被质疑论文造假实验图疑似PS,南开大学校长回应:正再次检查数据 爆料者被网友称为“美国方舟子”

曹雪涛和研究员

>>科研打假

网站PubPeer 若被质疑的论文是失误造成 作者可在论文评论下方“辟谣”

PubPeer到底是个什么网站?为何曹雪涛要在上面做出回应呢?

报道称,Pubpeer是美国的科研打假网站,国际上很多著名的学术造假、大批量撤稿事件都和这个网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评论称,若是文章被这个网站盯上,科研生涯基本结束。

PubPeer网站建立于2012年,这个网站允许并鼓励科研人员匿名对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每个人都可以匿名登录,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若被质疑的论文确实是作者的失误造成,作者有机会在论文评论下方“辟谣”,接受舆论的监督。

过去几年,国际上知名的学术造假事件,或多或少都和Pubpeer有点关系。比如,2014年1月,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及其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把体细胞放入弱酸性溶液中并施加刺激,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STAP“万能细胞”。因培养过程简单安全,有望给再生医疗带来新思路,论文发表后备受关注。然而,论文发表一周内,PubPeer上已有针对这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的质疑,很快又有众多研究人员对论文提出诸多疑点。这场学术闹剧最终以主角小保方晴子的辞职和其导师的自杀告终,令人唏嘘。

Pubpeer的创办者布莱顿分析称,“和其他领域相比,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问题最多。例如,对于一篇数学研究,只能在两个方面存在错误:一是包含明显的可见错误,再者就是剽窃。相比之下,在生物学领域,可能出现的错误远多于此。此外,对于一些图像数据,人们更容易发现问题,而生命科学领域的图像数据较多,25%的癌症研究文章存在图像数据错误。”

>>专职打假

辞职后专业打假 发现2000篇SCI论文图像作假

伊丽莎白·比克为何要辞职专门去揭发论文中的图像造假和数据伪造呢?

她表示:“一开始的时候,我在谷歌学术上搜一些论文的文字片段,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些涉嫌抄袭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我注意到,同一个图像在多个章节里重复出现,有明显的造假痕迹,这篇文章在我举报之后就被撤回了。之后,我开始系统关注论文中的图像重复使用。2014年,是我业余从事学术纠察的第五年,我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审阅了20000份带图的生物医学论文,结果发现,有约800份(4%)涉嫌图像复用或作假,共计782篇图像存在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为之,约占一半;另一半是“无意的错误”。之后,我仍然密切关注学术圈的图像作假,并会集中关注某些期刊或研究人员,有时也会根据别人提供的线索进行关注。目前,我发现的问题SCI论文已经超过2000份,但这一工作耗时耗力,所以才决定辞了工作从事学术打假。”

关于曹雪涛的论文,伊丽莎白表示,早在2014年,她无意间发现了曹雪涛作为通讯作者的三篇论文有着可疑之处,都是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印迹实验的图像问题。比如,曹雪涛2018年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的一篇论文中,两张流式细胞仪实验图像完全一致,每张图像的百分比也一致,当然这也有错误操作的可能性,可能同一个图表插入了两次。

>>“火眼金睛”

单凭肉眼及个人经验 能发现图像上任何PS痕迹

对于图像造假,伊丽莎白可谓是有“火眼金睛”,一眼望去,图像上的任何修改痕迹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这双眼睛也被美国媒体称为“鹰眼”。

被质疑论文造假实验图疑似PS,南开大学校长回应:正再次检查数据 爆料者被网友称为“美国方舟子”

《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星空照片被发现PS痕迹

今年5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张星空的照片,被眼尖的网民发现有多处曾被PS过的痕迹。事件随后一直发酵,还有天文摄影专家站出来提供证据。伊丽莎白也在推特上声称,单凭肉眼及个人经验,该图片有12处曾做过手脚的地方,并在图片上一一标注。她说:“这张照片是很漂亮的艺术作品,但作为真实的照片时便会惹来争议,因为难以界定自然摄影与艺术创作的界线。大自然本身已很美丽,不需要PS处理,而像《国家地理》杂志这样专业的机构,也不太需要Photoshop。”

伊丽莎白是如何发现图片上的PS痕迹的呢?据她表示,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她仅凭双眼就找出PS痕迹。她经常需要分辨学术论文的真假,包括文字数据的来源和相片的真确性等,因此练就出一对鹰眼,能够极速找出事物的细节。但在过程中她会提高影像的对比度,以看出更多细节。

>>“打假神探”

有时会遇到人身攻击 把她的家庭住址给贴在网上


截至目前,伊丽莎白·比克发现的问题SCI论文已经超过2000份,她也被称为“打假神探”,也有中国网友将其称为“美国方舟子”。11月18日,方舟子也在微博上发布文章《P图技术谁最高?中国院士曹雪涛》。

当发现论文图片作假后,一般会怎么做呢?伊丽莎白·比克说:“发现论文有问题后,我会反馈至相关的人或机构。”


当论文作者们被指出在他们的论文中有违规行为时,他们是怎样的反应?伊丽莎白说:“刚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不会直接去联系作者,而是联系期刊或机构。我在PubPeer上实名发帖,对一些论文指出问题,虽然作者能收到提示,但也鲜有人回应,即使得到回应,也常常是类似‘谢谢指出,我们会纠正并写信给期刊,但论文得出的结论并不受到影响’。但有时也会遇到人身攻击,有的作者的文章被我指出问题,结果把我的家庭住址给贴了出来;还有人提醒说,我的老东家可能会遇到法律上的麻烦。”

被伊丽莎白发现论文图像作假后,会有什么后果呢?伊丽莎白多次强调,她只是将可能存在问题的图像和论文标注出来,至于这样的图像是否构成学术不端,最终还是要看期刊的裁决。

伊丽莎白表示,图像的复制粘贴、PS只是她能够观察到的科研作弊手段的一种,只是冰山一角。论文图像作假的检测和鉴定是一大难题,“漏网之鱼”也必定存在。伊丽莎白表示:“查重软件越来越先进,但图片筛查的软件多数处于开发阶段,似乎也没有真的投入商用的案例。有公司正着力研发这样的软件,要是真能投入实际运用又省去大量人工介入,那必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