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 题/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 起兵五十万,进攻赵国,赵国国君倾全国之力与之对抗,双方决在于长平,最终赵军被围,赵国将军赵括率兵突围被杀,40万赵军被秦军坑杀,长平之战成就了白起战神之名,而赵括却被一句“纸上谈兵”嘲笑了千年。

其实赵括真的是如此不堪么?长平之战真的罪在赵括么?我并不这么认为。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一、赵括确实是有真才实学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 人,赵国名将 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他的兵法学说曾经让他的父亲都甘拜下风。赵括的父亲赵奢可不是一般的将军,其能力一点都不比廉颇差,军中地位更是只高不低。

可见赵括的理论功底是相当不错的。其实赵括曾经协助父亲 打退秦军进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只是没有单独担任过主将。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至于赵括的实际统兵能力,长平之战史记载很清楚,秦赵双方兵力战损交战过程都有记载,所以来分析一波,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军围困,断粮缺水45天,45万赵军,并没有大乱反而在不断的进行突围,就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军军律严明,赵括统兵能力并不差。

秦国60W打赵国45W,赵国投降40W战死5W,秦国损失过半,也就是说赵括以五万的战损换了秦国30W。如非赵括突围时不幸被杀,赵军绝对有翻盘的机会。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二、赵孝成文拿赵括替换廉颇,并非错误的选择

廉颇,赵国名将,将相和说的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军事能力自然不用多说。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虽比不上其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但也是一代明君,在他统治下的赵国文有田单武有廉颇、朝堂一片和睦。

赵孝成王替换廉颇是逼不得已,战争靠的不只是将领、更拼的是国力,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对峙三年,三年时间秦赵两军每日消耗粮草数以万计,三年的时间赵国已经无力继续维持两军对峙的状态,秦国虽然也难以支撑,但秦国背后有天下粮仓巴蜀之地,显然比赵国更能坚持。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所以这场战争如果拖下去,不出意外的话,赵国必败。拼死一博才有赢面。

而老将廉颇虽是一代名将,但是他的坚守不战战略,让赵国国力严重透支,当时的赵国,赵奢、乐毅等将军都已经离世,其他将领更是平庸之辈,年少成名的赵括就成为了赵王的唯一选择。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三、并非赵括太弱,而是白起太强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明白现在的赵国已经拖不起了,必须迅速结束战争,即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可以接受。于是迅速改变了策略,转守为攻。当时的赵括面对的将领是秦国宿将王龁,但幕后主将却是白起。

白起是谁?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 ,屡立战功,名列武庙十哲。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赵括当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神一般的人物。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赵括虽然能力可以,但面对超级名将白起还是差一点。这就相当于,两人打架,本以为都是赤手空拳,结果对方手里还藏了一把刀,就是白起这把刀,断送了整个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无论换成谁,都难以胜利,因为赵国当时的国力和秦国相比还是差了点,但长平之战,赵国战绩还是很可观的,长平之战赵军伤亡20余万,秦军伤亡约30万。但后来赵军投降的20万降卒也被坑杀,所以最终是秦国取得胜利。

为赵括平反:长平之战,实非赵括之罪也

长平之战后,白起拒绝了秦王命其统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的要求,白起说“长平之战秦军损失过半,导致兵力不足。”可见长平之战对秦国损伤也很大,赵国未败,秦国未胜。但就是这样的结果却也让当时的赵国面临亡国灭种之危险。

四、总结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歼灭战,此战奠定了秦国霸主的地位,为日后秦国统一天下打下扫平了道路。

赵括作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者,但并不应该被后人所唾弃,长平之败,败在天下大势,秦国商鞅变法的彻底性,秦国历代君王的励精图治才是秦国胜利的根本原因。

赵括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也极为精彩,长平之战,他不降死战,摔20万赵军拼秦军60万,杀敌30万。值得被后人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