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大咖齊聚廣醫五院,收到“風”的市民早早就來了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王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俗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第18個世界慢阻肺日來臨之際(11月份第三週的週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11月17日,廣州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大咖齊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開展大型查房義診活動,倡導患者“早診斷、早治療”。

呼吸科大咖齊聚廣醫五院,收到“風”的市民早早就來了

廣州呼吸科大咖齊齊出動助力慢阻肺日

大咖陣容強大,市民早早來侯診

一早收到“風”的市民,聽說此次來義診的專家隊伍陣容強大,有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榮昌教授、中國首部咳嗽診治指南起草者賴克方教授,還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肺腫瘤科周承志教授、胸部影像學關玉寶教授,以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胸外科馮克教授及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病專家李章生教授等,於是個個都趕大早來到廣醫五院排隊等候專家們的到來。

“我體檢時發現有肺結節,這些專家們的號平時都很難掛得上,聽說有這麼多的專家義診,我昨天就從深圳趕了過來,專家們幫我分析病情,並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一位患者這樣感激地表示。32歲的丁先生,被診斷為中度慢阻肺,他很是焦慮地來到現場。專家看診後覺得哮喘才是他的主要症狀,建議他再做進一步檢查。據統計,今天共計為居民免費檢查200多人次。

據2018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慢阻肺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且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因此也被人們稱之為“沉默的殺手”。

呼吸科大咖齊聚廣醫五院,收到“風”的市民早早就來了

陳榮昌教授正在問診中

患者多是出現症狀才就醫,不可!

慢阻肺在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肺功能卻下降迅速。然而臨床上很多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等到急性發作,出現明顯症狀了才趕緊去醫院。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榮昌教授表示,等到病情發作時,患者的肺功能已經降到正常時候的50%。

“慢性呼吸疾病在一點點侵蝕我們的肺功能,而從100%降到50%這段時間裡,患者和醫生都沒有注意處理,任其自然發展。這就是現在慢性呼吸疾病治療成功率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陳榮昌教授提醒,“每年冬季是慢阻肺的高發季節,患者不要等到急性發作了才就醫治療。”

陳榮昌教授強調,慢阻肺的治療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急性期治療,在急性加重期的話往往是需要住院的;一個是穩定期治療,同樣需要遵醫囑堅持用藥。

呼吸科大咖齊聚廣醫五院,收到“風”的市民早早就來了

易高教授建議患者做肺功能檢查

高危人群一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查

如何早期發現慢阻肺呢?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也是慢阻肺篩查診斷、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預後及治療反應等的重要客觀指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易高教授表示,臨床上遇到很多的患者,拍胸片、CT均沒有問題,但最後還是診斷為慢阻肺了,因為患者肺活量可能已經明顯下降,但拍胸片等檢查看不出肺有什麼異樣。

對於沒有出現慢性呼吸疾病症狀但存在危險的人群,進行肺功能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病情,減少漏診、誤診率。哪些是高危人群呢?

陳榮昌教授表示,慢阻肺患者中有70%-80%的人有吸菸史。另外,有長期煙霧接觸史的人,如長期生活在大灶炊煙環境、有職業有害氣體接觸,以及兒童時期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史的人等也有較高的慢阻肺發病可能性。所以,40歲以上長期吸菸者、或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悶等症狀者最好一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到醫院,對著手持肺功能儀“吹幾口氣”就行了。(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胡曉倩
實習生 | 徐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