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在1951年,当时的美国陆军意识到,在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约50米)和60mm迫击炮的最小射程(约400米)之间,有一道火力空白需要填补,枪榴弹本来正适合用于填补这片火力空白,但发射枪榴弹时的步骤繁琐、射速慢,而且射击精度太低。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口径: 40×46mm SR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在1952年,陆军研制了一种合适的“炮弹”,战斗部是一枚直径40mm的预制破片球,装入高爆炸药,由金属线制成,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杀伤破片。以发射这枚战斗部为基础,在1952至1953年间开始了一系列的发射器的测试,早期的测试的样机包括有用弹簧作动力的发射器,以及M1伽兰德步枪的杯型枪榴弹发射器,这个研究的代号为“尼布利克项目(PROJECT NIBLICK)”,但试验中的这几种发射方式都不理想。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而在同一的时候,皮卡汀尼兵工厂设计了一种长约46mm的短粗形弹壳,里面采用所谓的“高/低压”原理,用于发射出这种40mm的“炮弹”。高/低压原理是在弹壳内部底部有一个小的厚壁壳装药室,作为发射药的存储室,药室周围有6个泄气孔,药室和弹壳、榴弹之间是空的。发射时药室里是“高压区”,而火药燃气进入弹壳的空间内形成“低压区”,把弹头推出枪管。这种高低压原理能减轻枪管承受的压力,降低弹头的初速,使得该系统重量轻、声音小、枪管也不需要很厚,由此诞生了M406破片杀伤高爆榴弹。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春田兵工厂也在1953年开始设计发射这种40mm高/低压榴弹的若干发射器,样机也设计了好几种,其中一种单发、枪管撅开式装填的方案S-3被选中。经过改进后,又命名为S-5,样子就像一把大号的短筒猎枪。最后美国陆军部在1960年10月把S-5定型为XM79。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改进后,XM79在1960年12月15日被正式定型为M79并计划装备部队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1961年,首批M79榴弹发射器交付给美国陆军。1962年M79榴弹发射器和M406高爆杀伤弹开始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由于其轻便、可靠性,在训练有素的射手手中准确,为最小的步兵单位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机动火力,因此美军士兵都很喜欢在战斗中有M79的伴随,大家都戏称它是“排长的炮兵”。有部分士兵还截短枪托和枪管,使M79更加方便携带。由于其发射时的效果,美军士兵还给它起了其他的绰号,有Thumper、Thump-Gun、Bloop Tube和Blooper等等,而澳大利亚士兵则称其为Wombat Gun。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而由于M406高爆杀伤弹的成功,也促使军方迅速研制了其他几种40mm弹药,包括烟雾弹和照明弹,以及杀伤/反坦克两用弹、燃烧弹、鹿弹(近战中自卫用的霰弹)。

美军M79榴弹发射器

它只能单发射击,重新装填和瞄准都需要时间,因此射速比较缓慢,有时无法跟得上战斗过程中的敌情变化。另外,为避免射手自身被爆炸破片所伤害,榴弹设有最小射程(必须自转飞行大约30米才能解开保险),因此榴弹射手不得不另外配备手枪或冲锋枪作为个人的自卫武器。而由于40mm榴弹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单兵携带的弹药量有限,在持续的激烈战斗中很容易就消耗光随身携带的弹药,到时候就只能依靠自卫武器来继续战斗。这正是后来研制XM148和M203等下挂式榴弹发射器的原因,因为下挂式榴弹发射器允许榴弹射手本身也可以是步枪射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