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這麼大?瀏陽周國虞徵義堂起義讓咸豐皇帝連下兩道諭旨......

太平軍自廣西進入湖南後,伴隨著太平軍的進軍和對各州縣反動勢力的打擊,湖南各地的會黨和農民起義開始進入高湖,尤其是太平軍進攻長沙之時,全省的反清鬥爭如火如荼,靠近省城的寧鄉和瀏陽均發生了響應太平軍的起義,其中較大的有瀏陽周國虞徵義堂起義。

周國虞是瀏陽市古港鄉高遊村人,其先祖是南明弘光朝大學士、兵部尚書史可法的貼身侍衛周天賜。明朝滅亡後,周天賜隱居湖南瀏陽,以反清復明為己任。其後代子孫也一直格遵祖訓,不忘反清復明大業。

影響這麼大?瀏陽周國虞徵義堂起義讓咸豐皇帝連下兩道諭旨......

周國虞及其弟國材、國賢從小讀書習武,廣交四方友朋,圖謀大事。一次偶然機會,周國虞結識了天地會首領羅大綱。羅大綱帶著周氏兄弟拜見了天地會大頭領洪大全。於是,周氏兄弟參加了天地會,周國虞也就成了天地會在瀏陽的首領。

周國虞回到瀏陽後,於1834年(道光十四年)以賽社的形式,酬錢會飲,創設了天地會在瀏陽的組織機構——徵義堂。徵義堂明裡布仁施義,廣結良緣,暗裡發展會眾,鼓吹反清復明。貧苦百姓紛紛參加,會眾很快發展到數千人。

19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戰爭與災荒不斷,天災與人禍齊來,各地會黨活動頻繁。地方當局為防止和鎮壓會黨與不滿群眾的反抗,舉辦團練。1842年,周國虞利用湖北鍾人傑起義軍攻入鄰縣平江之機,以“保衛身家”、“防寇”為名,與鄧萬發、曾世珍等人一起,創辦團練,聯絡村民,製造器械,使徵義堂成為一個合法的武裝組織。

徵義堂取得合法的地位後,勢力日漸強大。在地主劣紳與貧民的糾紛和衝突中,徵義堂對貧民嚴加保護,漸至發生械鬥,“藐不畏法”,遭到地主劣紳的強烈嫉恨,官府也對徵義堂起了疑心。於是,徵義堂被勒令解散,兵器也被收繳,遭到了嚴重的挫折。

影響這麼大?瀏陽周國虞徵義堂起義讓咸豐皇帝連下兩道諭旨......

道光末年,徵義堂又開始恢復活動。太平軍向湖南的進軍,給周國虞以公開復興徵義堂的最佳契機。他利用清政府加緊團練的政策,使徵義堂的人數迅速發展到2萬餘人,成為瀏陽縣最強大的民間武裝。

1852年秋,蕭朝桂率太平天國軍圍困長沙時周國愚遂派人與太平軍取得聯繫,準備武裝暴動。太平軍石馬鋪之役的勝利,與周國虞提供的情報有很大關係。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對徵義堂也很重視,曾派密使到瀏陽會見周國虞,策動徵義堂助攻長沙。不料太平軍派來約會之使者,被古港督辦團練王應蘋抓住準備押往縣城殺害,周國虞給太平軍的密函也因此洩密。周國虞見事機洩露,於是先發制人,迅即派鄧萬發、曾國珍等前往古港獅山書院,將王應蘋擊斃,救出密使,並封存當地糧倉,強迫地主劣紳出錢添制武器,準備起義。

對徵義堂的活動,湖南官紳早就有了戒心,但因瀏陽鄉團尚未編齊,而長沙又處於危急之中,不敢貿然鎮壓。王應英事件發生後,當局開始了對徵義堂的圍捕。周國虞便帶領徵義堂會眾奮起反擊,襲擊東門達濟團,但未能得手,前隊60餘人全部遇難,峰田、大坳等村準備呼應的人也相繼被殺。周國虞退至古港、穴山坪、寶蓋洞一帶,扼險自守。

徵義堂與地主團練的鬥爭,不僅驚動了湖南省最高當局,甚至驚動了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咸豐皇帝連下兩道諭旨,命湖南巡撫密查速辦。這時,太平軍已撤出湖南,巴陵曼仲武起義也被鎮壓下去。張亮基接旨後,命令江忠源以搜捕曼仲武餘黨為名,率楚勇開赴瀏陽。1853年1月22日,江忠源率楚勇進駐瀏陽縣城東馮家山,佈置就緒後,貼出告示,首先對徵義堂實行分化瓦解。

影響這麼大?瀏陽周國虞徵義堂起義讓咸豐皇帝連下兩道諭旨......

周國虞得到消息,立即縫製白旗,大書“官逼民反”,並以周國偉為軍師,馬連為總頭目。朱聯石等為18分堂頭目,正式舉行起義。1月26日,起義軍3000餘人分為3路,主動出擊,直搗清營,殺死不少清兵。但起義會眾多為當地農民,戰陣不精,小勝後轉至大敗。徵義堂退守古港,分6隊扼守三平洞、山口等處。江忠源乘勢進行政治攻勢,頒發所謂良民兔死牌,分化瓦解起義軍,使起義軍散去不少。張亮基又派總兵經文撈防堵蘆洞十八盤險要,瀏陽、平江團勇數幹亦協同防堵各處要隘,周國虞起義軍陷入重圍之中。1月31日,江忠源進佔古港,曾世珍、鄧萬發等率部反擊不利,至2月7日,損失殆盡,起義失敗。徵義堂戰士700餘人戰死,670餘人被俘。周國虞逃往漢陽鷗鵝洲,咸豐三年正月,因叛徒出賣,周國虞被擒,後解回長沙遇害。

瀏陽徵義堂10餘年的組織活動,特別是她所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地主劣紳勢力,保護了貧苦農民的利益,在近代中國人民反封建鬥爭的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此文來自網絡,對一些字句及史實進行對照後略有修改,因找不到周國虞畫像,只能找些與內容稍有關係的圖片,各位將就著看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