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隨著汽車技術的革新,消費者購車觀念的變化和成熟,對汽車的要求從以往有就好,到現在希望其能在滿足移動功能需求之餘,能實現更多、更生活化的功能體驗,比如說上網、收發微信、多媒體娛樂等。正因為市場有著眾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新四化逐漸成為各大車企開始努力進軍的方向。所謂新四化,其實是“電動化、互聯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統稱。細心觀察便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用車生活之中,已經有了新四化的身影。最容易理解的當屬共享汽車,畢竟它滿足了電動化、共享化兩大條件。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至於互聯化,更多是體現在車廂的車機系統之中。至於智能化,當下大體分為自動駕駛、第二方面為車輛功能智能化。特別是自動駕駛,如今預算十多萬就能在自主品牌裡選擇L2級的自動駕駛車型。儘管自動駕駛是未來的趨勢,但現階段仍然有一個“小問題”在困擾著自動駕駛技術前進步伐。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之所以說簡單,無非是這個問題本身是在我們日常駕駛中經常出現的,那就是左轉。按我們的理解,操作車輛完成左轉動作,不就是件控制方向盤往左打的事嗎,有多難?還別說,在劃線清晰、有交通燈的路口下,左轉自然不是件難事。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但是,在沒有交通信號燈或交警指引的時候,要從直行車道往左轉彎,就成為了一件難事。別說自動駕駛,光是不同駕駛者對此狀況也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是先開啟轉向燈給對向來車提醒,還是先等著再看準機會直接加速過去,每個駕駛者的操作邏輯以及對安全的判斷都不盡相同。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比如說前段時間,就有國人在美國自駕遊的時候,因為左轉以及小路過主路沒有讓行的錯誤操作,導致有傷亡的交通事故發生。在2010年,美國交通部對交通事故進行分析時發現,由左轉失誤引起的事故比例佔到22.2%。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自動駕駛能實現自動化,靠的是背後的傳感器收集影像、速度、位置等數據,經過算法加以處理和計算,繼而控制機構對車輛的速度、方向進行修正,從而實現自動化駕駛。而無保護左轉之所以難,是這個左轉動作之中,還參雜了對向來車的動態判斷。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簡單來說,就是在轉彎時電腦清楚並對車輛實施了操控,停在路中間等候左轉。但是在右側行駛的對向來車,其駕駛員在遇到有車請求轉彎時,是會減速讓行還是並道躲閃,又抑或是加速通過。這樣的基於自身結構去分析對方行為的做法,可以說大概率等同於無跡可尋。

正如我們日常駕駛,平時我們都很難去判斷其它駕駛員會做出什麼動作,是超車、還是並道抑或是想要搶著調頭,這些我們都是捉摸不透的。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最多也只能提前假設預演對方駕駛者突然起動時,自己可以躲開的空間和位置,繼而提早一步先往安全位置轉移,避免事故。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既然不能左轉,那麼就無限右轉吧”。這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別以為只出現在天真的小孩子嘴裡,事實上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Waymo確實讓自動駕駛汽車避開左轉,通過繞路右轉的方式達到目的地。更何況,不同城市的道路規劃不盡相同,持續的右轉不等於就能回到正確路線,往往很有可能右轉過後就走上高速公路,往更遠地方行駛。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另一種的解決思路,則是把左轉車輛化身為無保護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如硅谷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就將自家的自動駕駛汽車,透過鮮豔的噴塗、醒目的字樣進行明顯化。其次,再以不同尺寸的顯示屏,來給對向來車提供如同交通燈作用的信號,控制車流。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大難題

看似萬能的自動駕駛,仍然有不少細節和技術需要精雕細琢。畢竟,工程師們在做的是顛覆以往汽車發展史的操作方式,將人從汽車之中真正解放出來。筆者認為,想要解決這個“小問題”或許應該結合大數據,將無保護路口情況反映,政府安置交通燈進行疏導。這可是要比駕駛者自己盲目猜度行車來得安全。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