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香港“罪人”,但李嘉诚却为何从不裁老员工?

曾经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曾发家于塑胶产品。靠生产塑胶产品的长江工业总公司,在做大做强后,转向房地产等产业,成就了财富神话。然而,在塑料花日落西山时,李嘉诚却在寸土寸金的长江大厦保留了生产塑料花的车间;生产者都是些老人,效率很低!人们一时不明白。

有人建议取消塑料花生产车间,李嘉诚却说:“那些员工在我的企业里干了那么多年,是他们创造了塑料花的黄金时代,也成就了我的事业。现在他们老了,除了熟悉塑料花的生产工艺别无所长,我若停止生产,将他们推出门去,他们的境遇将会如何?”李嘉诚接着说:“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我们就该承担起照顾他们的义务。”这种“人性化的理念”,形成别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李嘉诚看来,企业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是落在实处的对员工的关怀。


被喻为香港“罪人”,但李嘉诚却为何从不裁老员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在一次访问中,李嘉诚曾这样说道:“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可以说,李嘉诚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做的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现在,像李嘉诚这样有文化自觉的企业家已经不多了。特别是近几年,经济不景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裁员的方法压缩成本。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家,往往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难道在危机面前,我们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

其实,不裁员,也是竞争力,也是凝聚力,也是发展力。李嘉诚不裁员,“养功臣”的做法,对身处危机环境的企业,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凝聚人心;“人心齐”,就是智慧,就是方法,就是力量,就是企业的未来。

可以说,李嘉诚不裁老员工的做法,是一种胸怀,是一种负责,是一种温暖,是一种企业文化家的自觉,更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传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