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謝欣桐


最悲劇倒是說不上,比嘉慶悲劇的清朝皇帝不是沒有,比如咸豐(被英法聯軍逼的逃出北京,躲在承德避暑山莊不敢回去)、同治(清朝第一個被兩個女人(慈禧、慈安)死死壓著的皇帝)、光緒(沒有任何的權力,最後被慈禧幽禁在瀛臺,至死都不能出來,是位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宣統(當了三年的皇帝,國家就亡了,6歲就背上了亡國之君的稱號),這些皇帝可以說都要比嘉慶來的悲劇。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嘉慶的確是位悲劇皇帝。

首先他是清朝唯一一個登基的時候,上任帝王還在的皇帝。1796年正月一日,他從乾隆的手中接過象徵皇權的傳國玉璽時,乾隆的身體還算是硬朗。那硬朗的乾隆為何會主動讓出皇位呢?很大原因是為了完成他60歲那年所許下的那個不超過其祖父康熙在位時間的諾言。因此,從末種意義上來說,乾隆的退位是被逼的,如此試問,一個被逼退位的皇帝,他會真正的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嗎?當然不會。



沒看到,禪位的第十二天,乾隆就因湖廣總督畢沅在奏摺中說了一句“仰副聖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乾隆就認為畢沅這是把自己放到了嘉慶之下,於是就惱羞成怒的傳旨申飭畢沅並交部議處。

因此,事實上,當時的乾隆是讓位,卻不讓權。他雖自居太上皇位,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隱退,退位那年,乾隆在召見各藩國使臣時就說道:“朕雖然歸政於皇帝,大事還是我辦”,此時的嘉慶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嘉慶只能是唯唯諾諾的做一個兒皇帝,凡事都得聽乾隆的,如若讓乾隆不高興,保不齊他連傀儡皇帝的做不了。



在乾隆最後活著的三年時間裡,嘉慶可以說是活得苦不堪言。他每天兩點半就得起床,因為乾隆三點多就要醒了,他得在養心殿外面候著,得請安,然後他得一整天的都侍奉在乾隆的左右,看著他處理著本該是他處理的朝政事務,聽著乾隆的教導,唯唯諾諾的稱是。

同時作為皇帝,此時的他連吃飽飯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他得陪著乾隆吃飯,乾隆年紀大了吃不了多少,可是乾隆不吃,嘉慶就不敢動,他只能餓著。

此外,讓嘉慶最憋屈的是,他不但被乾隆壓制著,還得被一個臣子壓制著,這位臣子就是和珅。最後幾年的乾隆因年老昏聵,又惡耳聾目不明的,因此他已經沒有精力再掌控朝政,可此時的乾隆依舊不放權,而為了繼續掌控朝政,乾隆就讓自己最信任的臣子和珅代為處理朝政,如此和珅就成了“二皇帝”,嘉慶就又被和珅壓制著。



此時和珅是處處壓制著嘉慶,而嘉慶深知乾隆不死,他就不能動和珅,因此他只得是忍著,甚至是有些委曲求全。為了讓和珅不要為難於他,他不情願的給了很多的東西,比如下令和珅除了公開場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禮,又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無數。

因此你說就這樣的嘉慶,他能不悲劇嗎?

當然這還不是嘉慶最悲劇的時候,最悲劇的是等他掌控實權,又除了自己最恨的和珅之後,嘉慶突然發現,此時自己老爸給自己留下的這個江山,已是千瘡百孔,傷痕累累,早已不復當年的盛世榮光。



嘉慶是個好皇帝,也是一個好人。

只是可惜的是,他雖盡心盡力的做一個好皇帝,但因他的父親乾隆給他留下了的是一個爛攤子,晚年的乾隆舉辦壽宴是奢華無比,雖然乾隆是開心了,但嘉慶朝的國庫卻是空了,同時清朝內部又發生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致使清朝需要花費巨資應對叛亂,國庫更是空空如也,而後又因乾隆晚年的怠政,及縱容大貪官和珅的貪汙,致使朝政是腐敗無比,更是民不聊生。

同時再加上嘉慶本人又是一個平庸之君,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的品格,因此嘉慶註定是會扮演一個讓清朝由極盛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想想看,一個十分想做好皇帝的嘉慶,他偏偏要當上讓清朝衰落的君主的名聲,你說他不悲劇嗎?

嘉慶從親政開始,他每一天都想著讓清朝變得更強大,更繁榮,他沒有一天是懈怠的,他沒有一天是真正享受過如他父親乾隆那般奢侈無比的生活,南巡這等事對嘉慶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他在完成對和珅的清算後,他就“詔求直言,廣開言路”,鼓勵大家向皇帝提意見,同時還褒獎及起復了部分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他這般做的目的就是重開乾隆晚年閉塞已久的言路。同時在嘉慶五年十月,嘉慶又下詔“整飭吏治,以清廉為本”,“貪墨之風,首當嚴懲”,開始大力整頓吏治,如嘉慶五年處死漕運總督富綱,嘉慶十一年查處了直隸司書王麗南侵吞帑銀31萬兩大案,獲銀萬兩以上的斬首,萬兩以下的遣戍黑龍江,嘉慶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綸以貪汙卑汙處以絞刑。



此外,嘉慶自登基始,他就年年蠲免災區的錢糧,六十大壽那年更是普免全國積欠錢糧,約兩千一百多萬兩白銀,四百多萬石米。

可是當時無論嘉慶如何做,清朝不可避免的還是走向了衰落,而這並不是嘉慶的錯,而是大勢所趨,嘉慶只是恰好處在這個事情罷了!這不得不說是嘉慶的另一個悲劇吧。


澳古說歷史


一、嘉慶是一個悲催的皇二代

嘉慶的老子乾隆,是一個長壽皇帝,活了80十多歲,當了60年的皇帝。這對於皇位繼承人來說,這個皇帝爹活的太久。而且他登基後,乾隆當了太上皇依舊把持朝政,嘉慶根本沒有話語權。這讓嘉慶很憋屈。當繼承人,等了好久,才當上皇上。當上皇上,還是一個傀儡。直到乾隆身體日漸不好時,嘉慶才終於掌權。

二、嘉慶繼位時清朝很窮

作為一個皇二代,繼承的不應該只是權力,還有財富。但是,他的皇帝爹太會玩了,一生遊山玩水,六下江南,玩得都是錢。乾隆繼位時,雍正給他留下了一大批財富。嘉慶繼位時,乾隆給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好在乾隆給他留下了一個和紳,靠抄人家的家才勉強發了點財。

三、嘉慶年間發生了白蓮教起義

清朝入關後,基本上沒怎麼太平過,除了康熙年間的吳三桂造反外,大的起義幾乎沒有。而嘉慶上臺後,竟然發起了農民起義,而且還讓人殺進了皇宮。這個臉丟的非常大,簡直是奇恥大辱。他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起,清朝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四、嘉慶死的比較冤

據說嘉慶是被雷劈死的,清朝的皇帝除了同治得了花柳病而死,光緒被下毒而死,就屬他死的最悲慘了。


枕史潤智


嘉慶是個悲催的皇帝,原因有三。

1.有個“坑兒子”的長壽爹。都說兒子坑爹,可是悲催的嘉慶皇帝卻有一個“坑兒子”的爹。最主要的是,我的天,這爹(乾隆皇帝)還挺長壽。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是個愛玩的主,花錢如流水一般。不說別的,六下江南,就極勞命傷財。乾隆皇帝在位60年,把父親及祖父好不容易留下的錢錢,都花的七七八八,最後才把這個爛攤子交給了悲催的嘉慶皇帝。

2.遭多次刺殺,還寫了罪己詔。嘉慶皇帝雖然沒有做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件,但也沒做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呀,怎麼會這麼多人刺殺他呢?無名大漢、和尚、殺豬人士還有農民。唉,想不通。這不,雖然嘉慶皇帝毫無頭緒,但也只能悲催的寫下了罪己詔。

3.想力挽狂瀾,可惜成效不大。嘉慶皇帝可是個勤政愛民的主,他嚴懲貪官、肅清吏治。但是有可能嚴懲的力度還是不夠大的原因,貪官不僅沒有少,反而更多了。

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可謂內憂為患。白蓮教四處生事,漕運又出現問題,最可惡的是鴉片在這時傳入了中國。

綜上所述,嘉慶皇帝是個悲催的皇帝。不過,清朝最悲催的皇帝,我認為是末代皇帝——溥儀。溥儀最後連“回家”看看,都要買票啊!





歷史小八卦迷


嘉慶帝的悲劇之處在於他命運多舛,政治理想破滅。

本來他不該繼承皇位,不過他本來該繼承皇位的幾個哥哥都死了,其他的弟弟哥哥要麼缺點太多,要麼沒有治國能力,就這樣他走到了歷史的舞臺上。

雖然當了皇帝,不過大權仍然是在乾隆手裡,還有和珅的威脅,他的位子很不穩。

每天給太上皇和重臣賠笑臉,想著怎麼樣討他們喜歡,不敢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是很痛苦的,而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四年。

一、登上皇位之後他是怎麼的一個人呢?

史書記載帝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學優秀,熟讀經史;人品仁厚,有這麼一件事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的仁愛。

有一次酷暑時節,大臣進來彙報工作。天氣實在炎熱,大臣汗出如漿。嘉慶皇帝本來在扇扇子,但是看到大臣流汗,他便收起扇子,跟大臣一起談工作。

他身材微胖,也是很怕熱,但是很能體諒臣子的感受。那個大臣表面上什麼也沒說,但是回家之後記載自己日記裡,感動的大哭。

我光是看這篇日記就被深深地感動了。

二、還有就是,即使他做了皇帝,依然遭遇了刺殺。

不要以為刺殺皇帝很正常,這樣的刺殺在正史根本沒有先例,嘉慶帝可能是中國皇帝裡唯一一個遭遇刺殺的了,替他默哀三秒鐘。

至於其政治理想的核心在於守成,在御製守成論中他要求後世子孫,當瑾循法度,誠求守成至理,以祖宗之心為心,祖宗之政為政。他本人也是這麼做的。

不過早先他也勵精圖治,繼位之處,他整飭吏治,下詔求言,鎮壓邪教,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不過,此時已然是封建王朝的終點了,他的改革阻擋不了歷史的腳步,最終,改革以失敗告終。

三、單單是這些或許我們感受不到心酸,看看這件讓嘉慶皇帝痛哭流涕的事,即天理教造反事件。

平叛之後嘉慶帝哭到,朕雖未能仰紹愛民之實政,亦無害民之虐事,突遭此變,實不可解。

之後頒發了罪己詔,這份罪己詔可能是歷史上最真實地了,我相信它確是嘉慶帝有感而發,看看這份罪己詔吧,每個字都透露出一個末代帝王的無奈與辛酸:

“我做了18年皇帝,從不偷懶。我大清朝170年來,愛民如子,我雖然沒有什麼愛民的政績,但也沒有殘害百姓,為什麼會有人造反殺入大內?現在惟有批評自己。”

我不想去歌頌他,不過我確是為他感到可惜,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瞭解這個特別的皇帝。

總結

從親政初期的偉大,到謝幕時的尷尬,嘉慶的滑落曲線如此令人嘆息。

在全面盤點嘉慶皇帝的統治時,歷史書給出的詞彙是“嘉慶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統治,前面連著“康乾盛世”,緊接其後的,則是“鴉片戰爭”。

正是在嘉慶皇帝的統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萬劫不復的衰敗的關鍵幾步:

1、腐敗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蝕到國家肌體的幾個重要器官,演變成了嘉慶晚期的淪肌浹髓,全面擴散。

2、國困民貧交織在一起,大清帝國已經被掏空了精華,成了風中之燭,所以在他之後,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才那麼容易地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這個辛苦了一輩子的皇帝,後來是作為一個徹底的失敗者進入了歷史。


新銳歷史


本來嘉慶成為皇帝原本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乾隆在位六十年間,最早囑意的儲君人選並非嘉慶。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璉為太子,但這位儲君並無當皇帝的福分,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被追贈為端慧皇太子。此後他有意立孝賢后另一子永琮為太子,但尚未及實施,不到兩歲的永琮便於乾隆十二年夭亡。兩次痛失自己屬意的繼位之子後,使得乾隆不再急於立嗣。



到乾隆皇帝執政60年的時候,為了不超過康熙皇帝在位61年的記錄,立了十五阿哥永炎為儲君,第二年傳位給永炎也就是嘉慶皇帝。

嘉慶雖然登上了皇位,但是沒有大權還掌握在太上皇乾隆老爺子手上,直到嘉慶四年,太上皇駕鶴西去,嘉慶皇帝才親政。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奢侈無度,多次下江南巡遊,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任用貪官,到嘉慶接手,國家已經內憂外患,比雍正繼位初期的局面還要糟糕很多。但是嘉慶沒有雍正的果斷強悍,他性格溫和,雖然也極力挽留,但仍然無力迴天。


向陽花開7290


最悲劇,這有點誇大其詞了。嘉慶皇帝再怎麼悲劇,他能比得上玄孫光緒被毒死悲劇?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嘉慶確實很悲劇。因為他確實想當一個“別人誇他好”的皇帝,並且他也確實是按照歷朝賢君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的。為的就是希望別人能誇他是好皇帝。

但是時勢不在,封建王朝的興衰週期定律註定了嘉慶一切的努力註定都是白費。


關於嘉慶努力想當好皇帝,舉幾個例子。

①:嘉慶親政後,他對乾隆後期各級官員惰政的現象非常不滿,於是他就以身作則,帶頭搞勤政運動。比如有次嘉慶主持完祭祀儀式,軍機處怕他累,就把原定的召見官員談話的工作安排在了第二天。嘉慶知道後大發雷霆,狠狠地數落了相關責任人。他認為自己懶惰,下面的人就會一樣懶惰,這會誤了很多軍國大事。

②:嘉慶親政後,對老爹乾隆時常呵斥官員的行為很不滿,於是他就想以一個仁君的形象見人。比如他有次在夏天召見官員,他見彙報工作的大臣汗如雨下,卻又不能扇扇風涼快(有禮制規定),他就也不讓近侍給自己扇風,表示與臣下同甘共苦。後來他同情年邁官員每天上朝很累,就下旨允許年邁體弱的官員,可以乘轎到紫禁城中。這算是破了例了。

③:嘉慶親政後,對乾隆搞文字獄的行為很不齒。他認為毫無意義的濫用文字獄,把文字獄名聲搞臭了,他想沽名釣譽。於是就下旨廢了粘杆處,等於是自己戳瞎了眼睛,不搞文字獄了。


綜合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嘉慶確實是一個很想有所作為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不想做庸君、昏君,他希望做一個“別人都誇他是賢君聖主”的皇帝。比如,像他太爺爺康熙帝那樣的皇帝。

然而,儘管嘉慶有這個上進心,但當時的時勢和封建王朝興衰的週期規律,卻給不了他這個機會了。

所謂的“封建王朝興衰週期”,實際上指的就是“土地所有權”的兼併週期。

在古代,土地是命根子。無論是地主還是普通小農,土地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不誇張的說,只要社會不存在土地問題,封建王朝就不會亂。

然而,就是如此重要的土地資源,其在古代卻是私有的,是可以買賣的。

私有土地+可以買賣,這會造成什麼結果?

對的,就是土地兼併問題。

古代生產力低,窮人生個病,或者碰到個災荒年,就會破產,繼而會賣掉土地。當窮人賣掉土地後,富人買進,就變成了地主。

其後,有地的人,土地越來越多,而沒地的窮人,只能給地主打工。

假設,社會上的土地都被少部分人兼併了,這會造成什麼後果?

很顯然,就是社會暮氣沉沉,完全沒有早期那副朝氣蓬勃的景象。

以上的敘述可能很多人看了頭暈,我把清朝入關後至道光時期將近兩百年的歷史按照王朝興衰週期規律分段描述,就好理解了。

開國階段——順治,康熙前期。

剛開國的時候,大量土地廢棄,清王朝經濟百廢待興。這個時候,只要順治、康熙稍微鼓勵發展生產,那就是經濟得到大恢復,人口迅速增長。有賴於人口的增長,國力肯定是有提升的。所以這個時候的順治帝和康熙帝,政績簿上的成績肯定也是特別的好看。

比如說,康熙能成了聖君,就是因為他沾了身處於王朝初創階段,百廢待興,只要不作死,就能創造盛世的光。

用馬雲的話說,這叫站在風口浪尖,豬都能飛起來。



守業階段——康熙後期,雍正,乾隆前期。

隨著人口的進一步增長,田地進一步得到普遍開墾。仰賴於基本盤的擴大,清王朝的財政盈餘極多,糧食儲備豐富,國力極大的提升。這個時候皇帝就有開疆擴土的資本了。

不過由於社會開始出現土地兼併現象,所以社會階級矛盾隨之也出現了。

比如說,康熙為什麼能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還不就是因為國力提升,國庫有足夠的銀子支持他打仗嘛。

而雍正之所以要搞新政改革,也正是因為他看到了康熙後期存在的階級矛盾,他需要調整利益結構,緩和社會階級矛盾。(通過雍正的調整,清朝沒有像宋朝和明朝那樣,開國僅七十年就早早墮入了衰落階段。而是通過改革,再創盛世,沒讓乾隆繼位就成昏君或者庸君)


衰落階段——乾隆後期、嘉慶、道光時期。

到了朝代中期,開局的發展紅利沒了,財政盈餘也沒這麼多了,這個時候國家發展的就比較平凡了。作為君主,又能怎麼辦?

可不就只能守成了嘛,成了守成之君。

比如說乾隆後期,乾隆把雍正改革的紅利吃完了,他又沒能力再一次改革。清朝自然而然的就開始腐敗橫行,土地兼併嚴重,財政出現虧空。整個國家暮氣沉沉。

作為這一個時期繼位的嘉慶皇帝,他當時就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學爺爺雍正,再次搞得罪人的改革,扭轉頹勢;二是不作為,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乾脆就不上朝了,讓王朝自身自滅算了。

嘉慶不想被別人罵庸君,所以他選擇了中間道路——他勤政,但他不敢改革,只是以古代賢君的治國理念為模板對清王朝的問題小修小補。

於是他就成了庸君,悲劇了。


總的來說,如果以王朝興衰週期規律看,嘉慶確實是一個悲劇。他確有賢君之心,但所處的時期卻是帝國的中後期,導致他的“有為之舉”到頭來都是無謂的作為。

這裡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讓嘉慶坐上康熙的位置,他能達到什麼高度?我想,即便他不如康熙,想必也不會比老爹乾隆差吧。


Mer86


嘉慶皇帝



嘉慶是雍正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的兒子,道光皇帝的爹。1796年登基,1820年駕崩,在位24年,享年60歲。在位前三年,父親乾隆還活著,他小心伺候即可,父親去世後,他打倒和珅,掌握了全部最高權力。

道光皇帝



嘉慶在位期間,國內雖然階級矛盾激化,白蓮教還殺進了皇宮,但是畢竟是小打小鬧。鴉片戰爭還沒有發生,太平天國也還沒有起義,祖宗把疆土的問題算是都解決了,此時的日子對於嘉慶皇帝來說,真是不錯的好日子。

光緒皇帝

嘉靖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能當上皇帝確實是偶然,哥哥們死的死蠢的蠢,所以才輪到他。這個人性格溫和,做事中規中矩,要說過的憋屈,那是有點過分了,這麼好的環境,沒有什麼事好擔憂的。要說過的憋屈,他的孫子咸豐皇帝算一個,道光皇帝的孫子光緒皇帝肯定屬於第一憋屈的清朝皇帝。


坐看東南了


嘉慶皇帝怎麼可能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在清朝包括後金的十二個君主中,嘉慶60歲的壽命僅次於乾隆的88歲、康熙的68歲、道光的68歲、努爾哈赤的67歲、溥儀的61歲,排名第六。

而光緒的37歲、咸豐的30歲、順治的23歲、同治的19歲等的壽命都比嘉慶短壽很多。光緒一生都是被慈禧控制的傀儡皇帝,現在已經證實光緒是被砒霜毒死。

之所以有人說嘉慶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無非是因為民間傳說嘉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雷劈死的皇帝。

嘉慶一上臺就剷除了權臣和珅,頗有康熙擒鰲拜的英主氣象,但嘉慶的治國安邦的能力一般,肯定不如康熙、雍正、乾隆,但嘉慶也算兢兢業業,勤政愛民的皇帝,嘉慶也沒有史書記載做過什麼明顯的傷天害理天怒人怨的暴君行為,為什麼就激怒了老天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被雷劈死的皇帝呢?


說起嘉慶比較悲催的方面,比如現在已經證實嘉慶的母親魏瓔珞很可能是被他的父親乾隆派人毒死的,因為她的屍體保存至今是因為生前中毒;嘉慶沒有繼位就被父親乾隆詛咒不得好死;而且當了三年有名無實的實習皇帝;遇上美女王聰兒領導的白蓮教起義;遇到廚子陳德的公開刺殺;被太監勾引天理教的林清等義軍攻入紫禁城;嘉慶皇帝共有五子九女,其中兩個兒子九個女兒全部先嘉慶而死;甚至嘉慶死後連棺材都沒有準備。

在嘉慶的統治下,清朝的確開始走下坡路,但這並不完全是嘉慶的責任,他的父親乾隆時期已經出現盛極而衰的跡象,比如白蓮教起義。

嘉慶也曾針對自己的執政進行過反思,還寫了一篇《罪己詔》。嘉慶認為自己執政期間沒有進行改革,還是在吃前輩皇帝的老本,但他確信自己沒有做過任何一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1796年,85歲的乾隆不情不願地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永琰,永琰從此成為嘉慶皇帝。

嘉慶雖然繼位,清朝的實權還是掌握在太上皇乾隆與他的寵臣和珅的手中,雖然地方都在使用“嘉慶”年號,但紫禁城中仍然用“乾隆”的年號,這種情況持續了三年多。

1799年,88歲的乾隆終於駕崩,做了二十多年皇太子與三年傀儡皇帝的嘉慶好不容易熬出頭真正掌權。

嘉慶繼位以後首先拿權臣和珅開刀,這位號稱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貪官的和珅,根本沒有想到乾隆屍骨未寒,嘉慶就如此快對自己動手。嘉慶很快將和珅賜死並抄沒其家產,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以後,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

但嘉慶對內政的改革整頓,已經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積重難返的清朝天下。

國內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如火如荼。嘉慶即位後,傾盡全力,大舉圍剿鎮壓川、楚、陝農民大起義。更易統兵大員,嚴懲鎮壓不力的將吏。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

嘉慶恩威兼施的用了九年時間才將白蓮教起義徹底剿滅。 這場起義不僅曠日持續,還耗費了嘉慶多年的國庫收入,此後嘉慶有些元氣大傷。

屋漏偏逢連夜雨,白蓮教起義還沒徹底消停,廚子陳德就想要嘉慶的命。

1803年4月11日,本為清朝內務府廚師的陳德,因為失業後生活無著落,加上妻子的不幸亡故,悲憤的陳德就想著怎麼都是死,還不如去刺殺皇帝。於是,便在神武門刺殺嘉慶,未遂被捕,四天後被凌遲處死。

就這樣,嘉慶成為清朝歷史上唯一遇到刺殺的皇帝。

十年後,針對嘉慶更嚴重的刺殺事件再次發生。但慶幸的是,在清朝皇宮的太監帶領林清等天理教義軍攻入紫禁城後,嘉慶正好在承德避暑山莊。

林清帶領義軍在隆宗門與清軍展開激戰,終因寡不敵眾,李文成援軍又未能趕到,兩路均告失敗,義軍三十一人犧牲,四十一人被俘。最終天理教被剿滅,林清等人被殺害。

在對外關係中,嘉慶力主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在中國沿海的騷擾活動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對英國提出的幫助清朝鎮壓起義軍要求嚴辭拒絕。

公元1816年,嘉慶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係、開闢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等要求。

但閉關鎖國的傳統觀念,也使嘉慶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使清朝的敗落於嘉慶後期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

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自圓明園起程,前往避暑山莊。一週後,到達山莊。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嘉慶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死去,對於嘉慶的死因,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嘉慶死後,熱河行宮立即封鎖消息,避暑山莊大門緊閉,限制人員出入。二十七日留京王公大臣才得悉噩耗,延至八月初二日,繼位的道光向內閣發佈上諭,才告知朝廷上下。

當時朝鮮國官員在盛京中江地方見清官員皆著素服,頭帽拔去花翎,驚問其故,才曉知嘉慶皇帝已逝。

好好的嘉慶皇帝為何會突然死亡呢?宮闈之事向來保密,清廷當然不會對民間公開解釋死因。

後來,一個在北京滯留數年的朝鮮國官員才從清朝官員口中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嘉慶到達避暑山莊後,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裝,率領滿漢大臣和八旗勁旅,大隊人馬直奔木蘭圍場。他們追蹤圍獵多日,虎熊全無,只獵獲一些野兔,連平常遍地覓食的麋鹿也甚少見。嘉慶非常掃興,決定提前結束秋狩。回來路上恰遇變天,雷電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聲雷,那麼多人中,惟獨嘉慶皇帝被擊中落馬。凱旋迴營變成護喪返京,滿朝驚恐呆然。

嘉慶被雷擊燒焦,面目全非 ,已經無法收殮入棺。若將事實曝光,無異於宮廷之最大丑聞。大臣們商定個辦法,將一相貌體材與嘉慶相似之太監秘密絞死,再進行盛裝打扮,真皇帝骸骨放在棺材底部,上面平躺著假皇帝屍體,以此掩人耳目,運回北京,祭葬了事。

如果嘉慶真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雷劈死的皇帝,那說他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也未嘗不可。


厚德載物49847


個人並不認為嘉慶皇帝是大清王朝中最悲慘的帝王,我反而還覺得他是一位比較幸運的帝王。



理由一,乾隆護著他。雖然說乾隆爺在位的時間比較長,退位以後還繼續把控了朝堂,而嘉慶只是一位空有明名卻沒有權的皇帝。但咱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不相當於是國家的擔子都擔負在乾隆的身上嗎?而他既享受了,但是又不需要擔負責任。所以,他其實是被乾隆護著長大的皇帝,沒有承受太多的磨難。再則來說,乾隆在世的時候,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幫他鋪了不少的路。他上位以後,執掌朝政,就沒有受到太多的刁難。從這方面來看,他算是比較幸運的皇帝。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遇到這麼一位給力的父親。

理由二,繼承了豐厚家底。經歷了康雍乾三位帝王統治天下以後,大清王朝可謂是發展到了最為顛覆的狀態。而此時,嘉慶皇帝就繼任皇位,這就等同於是他前面的幾位皇帝給他創下了不菲的家底。這樣一來,即使嘉慶並非太有才能,但他只要穩步前進,那麼大清的江山也能做得穩穩的。



所以說,嘉慶皇帝其實並不悲劇,反而充滿了幸運。若真的要說悲劇,溥儀比他悲劇很多。溥儀坐上皇位的時候,年紀還相當的小,所以沒有享受過皇帝的威風。而當他長大以後,他又只是一位空有名卻沒有權的帝王。甚至後來還被趕出了皇宮,一個皇帝被人趕出了家門,這還不算可憐嗎?

這還不算完,溥儀的皇后和妃

子最後都離開了他,妃子跟他離婚,皇后又找情人。所以在情感這一方面,他也是過得比較的苦。不像其他的皇帝們能夠擁有這麼多妃嬪,更不像其他的皇帝們有那麼多的子嗣。而這都還沒完,溥儀還當過階下囚,一個帝王混到這麼慘的地步,也真的是沒誰了。

所以說,這樣對比來看,嘉慶不能被稱之為是大清朝最具有悲劇感的皇帝。他從小嬌生慣養,過著好日子,一輩子順風順水,沒有受過太大的磨難。當然,不管是誰都不可能是一生沒有遺憾的,嘉慶這一生自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他看到大清逐漸衰敗,卻能力有限,沒有辦法拯救敗局。但是這樣的不如意但是跟溥儀相比,真的是好了太多。


紫禁公子


嘉慶皇帝不管怎麼說,都算不上清朝最悲劇的皇帝,他再悲劇比得上光緒皇帝悲劇,比得上末代皇帝宣統嗎?只能說和之前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比起來要悲劇很多。

嘉慶皇帝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他老爹在位六十年,乾隆皇帝退位的時候,嘉慶皇帝三十五歲,在這個歲數當皇帝是比較合適的,但是嘉慶這皇帝當得挺憋屈的,主要是他老爹命長啊,命長也不算啥,畢竟乾隆皇帝承諾過,自己在位時間不會比康熙皇帝長,乾隆皇帝許下這承諾時,估計也沒想過自己能活那麼久。

嘉慶皇帝畫像

所以轉眼之間,乾隆皇帝就在位六十年了,滿朝文武都盯著他呢,乾隆皇帝是當得非常順利的一位皇帝,怎麼願意就這樣放棄手中的權利呢?但是承諾就在那,所以他只能選擇退位不放權,嘉慶皇帝就這樣登基了,但是嘉慶登基後,卻是個傀儡皇帝,就連在和珅面前都要謹言慎行,事事都要請示,過得多憋屈呢?

不止如此,如果我們要說清朝的頂峰時期,那麼一定是乾隆皇帝統治的中前期,之後清朝開始不斷落後,特別是乾隆晚期,開始貪圖享樂,生活十分的奢侈,朝政腐敗,清朝的吏治也越來越不堪,在乾隆執政晚期,國庫空虛,民變四起,尤其是白蓮教鬧得最兇。

乾隆下江南圖

最初的四年嘉慶皇帝沒實權,很多事情根本放不開手幹,好不容易等到了乾隆皇帝駕崩,這個時候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皇帝的就是一個爛攤子,國庫裡面根本沒什麼錢,還好乾隆皇帝也不是什麼都沒給嘉慶皇帝留下來,至少留了個ATM機和珅,另外一個就是嘉慶皇帝因為和珅這檔事,很痛恨貪官,他勵志要整頓吏治,但是在乾隆晚期開始,朝政已經非常腐敗了,而官員薪酬又很低,所以嘉慶皇帝一朝都在整頓吏治,整了一朝也沒整好。

和珅畫像

而嘉慶初期白蓮教起義,中期又是川、楚、陝農民大起義,後面又是蔡牽起義軍,接著又是天理教起義,嘉慶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基本上內亂就沒有斷過,可以說嘉慶皇帝一直在四處救火,到了嘉慶晚期,英國人已經來了,邊患不斷,另外就是鴉片開始盛行,嘉慶皇帝又開始忙著禁菸,清朝也就是從嘉慶皇帝這一朝開始逐漸衰落下去了。

但是要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明顯是不合適的,咸豐皇帝被英法聯軍趕出過北京城,同治皇帝太短命,光緒皇帝沒實權,最後還被幽禁致死,溥儀的皇帝當得一點存在感都沒有,都比嘉慶皇帝更悲劇,只能說嘉慶皇帝的能力很平庸罷了。

白蓮教起義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