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驯治水二十七年,为何能保证黄河300年不改道

南阁水哥,谁听水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孕育出了我们的民族、国家和文明。但是我们也都知道,黄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改道,造成了重大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曾发生重大的决口1593次,改道26次。一个如此捉摸不定的黄河是历代中原王朝要重视的问题。治河就成了一项政绩和重要的国家行为。

潘季驯治水二十七年,为何能保证黄河300年不改道

在历次的改道过程中,也往往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黄河的每一次改道不仅仅是产生和消亡一批城市外,也对地理条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黄河经常改道的地区盐碱化严重,农田利用率下降,也导致了大量的逃荒甚至是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运动。

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都在不断的和黄河做斗争。而较为成功的有四次。东汉的王景、元代的贾鲁、明代的潘季驯和清代的靳辅与陈潢。本文的主角就是明代的潘季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保证了300年的河道稳定,并且到了清代依然是按照他的办法来治理黄河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潘季驯生于中国明朝的乌程县。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朝廷授予九江推官。转升为御史,担任广东巡抚。嘉靖四十四年,潘季驯开始付诸全面管理河道。

潘季驯治水二十七年,为何能保证黄河300年不改道

对于当时黄河的水患也是非常的严重的。由于明朝京师在北京,为了维持北京的物资供应,必须保证大运河的畅通,那么黄河的整治就变的更加的重要。明朝采取的治河策略和元代差不多,都是疏南道,塞北道、使黄河改流经南故道。以保证北部地区的稳定。在黄陵岗以下,疏浚贾鲁旧河,分泄部分黄水出徐州会泗河,使得黄河主流继续由涡河和颍河入淮。直到明正德3年(1508年)黄河北徙三百里,主流由徐州入泗,黄河向南经涡河、颍河入淮河的水量才日益减少。

一、第一次治河,接浚留城旧河

潘季驯于嘉靖四十四年开始整治河道。当年7月沛县决口,航道被淤积这可是大事情。当时的工部尚书向嘉靖皇帝报告要求新开一条运河,而主管河道的潘季驯的意见是将旧河清淤之后引黄河进入旧河道。他的理由很充分,首先这新开凿河道需要更多的资金而且当地土质松软,开凿的深度不够容易造成二次决口。两种意见都上报朝廷。然后工部尚书执意继续开凿新河道,知道嘉靖四十五年,工科給事中何起鸣来工地巡查后,认为新河开凿需要时间,而疏通旧河也会有问题提出了一个新旧河并陈的折中意见,皇帝居然还通过了。于是旧河也疏通了新河道也搞好。这算是第一次效果折中的治理。

二、隆庆元年,新河开凿完毕,旧河也清理完成。一时之间,沛县周边的治水工程已经是相当的了得。可是好景不长,隆庆5年9月邳州河道又被冲毁。潘季驯再次启用进行河道治理。这次他提出了重修复邳河故道,堵住决口初。这是一次成功的治理,不久因家里长辈去世回家丁忧去了。

三、第三次治河,万历六年,潘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的身份代理河漕尚书。对于治理黄河他认为原来水道因时间久远而湮没,即使疏浚修复,它的深度宽度一定不能象现在的河道,奏议修筑崔镇用来堵塞决堤的口子,修筑遥堤用来防溃堤决口。此时提出一个非常具有深远意义的方案,叫做束水冲沙。

潘季驯治水二十七年,为何能保证黄河300年不改道

这实际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治理黄河不仅仅只限制在黄河,还要做一次区域性的整治,包括了黄河、黄河与大运河。提出了“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合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准而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的规划原则。束水就是改变以往的在黄河支流开多个口子以减少来水对河道的冲击,这样的缺点是黄河全线到处都有决口的危机,只能通过不断的堵塞和开口的方式来调节。这样做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黄河不能改道。

而潘季驯认为,黄河夹带了大量泥沙流入平原地带,水流急时则沙随水流,缓时则沙停水漫,所以他提出在高家堰修筑堤坝,将淮河水位提高。然后让黄淮并流,水急沙走,使河道畅通。他在上神宗的奏疏中,提出治河六条办法: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杜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神宗皇帝同意了这样的构想并且取名叫做束水冲沙。自万历六年夏至次年十月,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包括高家堰、归仁集、柳浦湾等堤,并将崔镇等130个缺口堵上,筑了徐、睢、邳、、桃、清两岸遥堤56000余丈,徐、沛、丰砀缕堤140余里,还建了一系列大坝。这一束水防患工程既完整,又具系统化,缕堤的关键是束水归漕,距它两三里之外的遥堤是屏障,二堤之间又建格堤以作缓冲,这样就构成了三道防洪线。同时堤上栽柳种树,以加固堤防。从此以后多年,黄河没有发生过大的险情。“束水攻沙”理论的提出实现了治黄方略由分水到合水,由单纯治水到沙,水综合治理的历史转变。

潘季驯治水二十七年,为何能保证黄河300年不改道

四、 第四次治河。

然而好景不长。张居正死后不久,潘季驯也被当做张居正的党羽被罗织罪名削官。万历十六年黄河再次大患,皇帝又想到了这位治水能人,再次启用复官右都御史,总督河道。万历十八年黄河的多支分流“归于一槽”,使河道保持了200多年的基本稳定。万历十九年,黄河水患终于结束,他也完成了自己的治水大任。

一代治水能臣终将会被历史所铭记。清康熙年间的治河专家陈潢指出:“潘印川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说,真乃自然之理,初非娇柔之论,故曰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