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你怎么看?

范文海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一点,那就是:古代基本不存在“诛九族”这种事。强调这一点,就是要说明,会被株连的人有限,很好控制。

(即使秦法严苛,商鞅虽然住店出境受阻,但还是成功回到了自己封地)

前面两个答案非要强调古代有户籍制度,还举了商鞅的例子,这个例子举得不对,因为秦法的严苛在后世比较少见,而商鞅最后也有能力回到自己封地发动叛乱,所以没那么不能逃。因此,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诛九族”包括哪些人。答案是,没多少人。


(九族是伦理概念,不是法律概念)

“九族”其实只是一个伦理概念,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三字经》里说“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也就是说九族就是自己这辈往上数四代往下数四代一共九代人。另一说法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就是一个横向很大的范围。简单来说,九族就是告诉你,哪些是你的亲戚。这些人是给你认的,但绝大多数你都不认识的,不是等你犯罪的时候拿来杀的。

(唯一在官方资料中被记载诛九族的仅杨玄感一人,且实际也只诛杀了兄弟子侄等)

那存不存在诛九族的事情呢?基本不存在。唯一官方记载被诛九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隋朝杨玄感。他在隋炀帝在位期间发动叛乱,被族灭。但是“九族”一说也没有出现于正史《隋书》中,而是写在《唐六典注》里提了一句:“杨玄感反,诸九族”。这里的“九”更像是虚指实际上真实历史记载被杀的也就是杨玄感的兄弟子侄等,并没有特别多人。此外其他的所谓“诛九族”都是戏曲小说里的话,完全不足信。

(方孝孺被诛十族纯属野史杜撰)

古代株连一般都是“夷三族”也就是“父族、母族、妻族”。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也不是杀死而是发配、为奴等。我们就举大开杀戒的明朝朱元璋、朱棣父子来说。朱元璋用胡惟庸案、蓝玉案将一干功臣治罪,朱棣夺取皇位后诛杀了那些不服从他的大臣(必须强调诛方孝孺十族一说纯属野史杜撰)。基本每家都被株连了几百人,甚至有的上千。我们现在看,几百上千好多啊,处置了几百个亲戚呢。其实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其实是下人。被株连的都是管家、家丁、护院、轿夫、马夫、丫鬟、厨子、老妈子等等。能被判处株连若干族的都是谋反等重罪,获罪之人都是达官贵人,所以一家都有几十个上百个下人不足为奇。而他们的兄弟子侄女婿等往往也都是官员,一家几十个上百个,那三五个兄弟、五六个儿子、三四个女婿,每家几十个人,那也轻轻松松成百上千了。而这些人难抓吗?很好抓。因为只要把这十几家府邸全都团团围住,一个人都逃不掉。

因此,基本不存在“诛九族”去抓一群八杆子打不着的外地亲戚。真的受到株连要被充军发配为奴的也就是关系最近的兄弟子侄女婿和他们的下人。这些人的府邸在朝廷准备对犯罪者动手的时候已经全部在军士或是衙役的控制之下了,里面的人插翅难逃。


伊耆角木


所谓诛九族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带点亲戚关系就要全部被杀。就算因为打仗或者谋权篡位换了皇帝,也不会对皇帝的所有亲戚妃子处死的,历史上只有金朝被灭是皇族很惨。

而且也有几点以下原因:

1.信息闭塞,皇帝下令诛九族,那就是即刻行动,之前你是不知道,因为皇帝独权。

2.就算你之前听到风声,提前跑了,对于皇帝来说确实不好查,但是可以画画像,全国通缉。各个郡县贴上,而古代交通不便利,你想要生存,还得去有人烟的地方,但是突然一个地方出现一些生人,很容易引起别人怀疑,而且古代赋税很高,举报一般有奖,人们为了奖励还是很乐意举报的。所以,时时危险。被抓后,就不是杀头这么简单了。


话唠小毛炉


身份证并不是今天的新产物,在古代是有“身份证”的,谓之为照身贴。照身贴就是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画上你的头像,写上你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等信息,并加盖有官府公章。出门办事都要随身携带照身贴、出远门还要有村里、乡里、县里的介绍信;官吏出行还要带上自己的官印凭信。住店都是要登记照身贴的,没有照身贴是住不成店的。

另外古代有严格的保甲制度,也就是乡里邻间每十户编成一个保,相互监督揭发,一人犯法,牵连九户。保长是最基层的治安小吏,他们会密切注意自己保内的人员变迁情况,有变动就会及时去官府登记备案。一个人犯了法,官府抓不到本人就会将保甲内的人拘禁了,这些人说出犯人行踪则可免罪,说不出行踪就免不了吃一顿官司。因此在古代想穿州过县亡命江湖是有技术难度的,武林小说里的大侠们来去自由,水浒传里的好汉纵横四海,毕竟是小说不是现实。

古代交通条件不便利,来往只有那么几条官路可行,你要翻山越岭,则免不了被强盗结果了性命;你要是走官府大道,则免不了被沿途关卡守卫捕获。因此逃亡天涯的成功率极低,就算你侥幸逃得性命,要想自己养活自己还是十分有难度的,种地与打猎你得有工具、种子;衣食住行你得与外人交往。与人交往就免不了照身贴与编户入保,这样很容易查出你的来龙去脉。《桃花源记》里的事毕竟是个例,人人都去桃花源了,国家管谁去?

最后诛九族这种事发生的概率极低,真正要是诛九族,那么杀伐过多,不利于政府统治。因此在执行诛九族的事情上,一般是将犯人本人的父母妻小斩决,关系近的亲属流放,关系远的亲属交钱赎罪。纵观古代历史,各朝各代诛九族的案例并不多,在执行的时候也会大打折扣,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一般没有人来追究。方孝孺被明成祖诛了十族,也是后人编撰的,可以明确的是方孝孺本人及其父母妻小是被腰斩了,其它的亲属并没有被诛杀殆尽。


大秦铁鹰剑士


当然是可以逃跑的!像我们闽南地区就有很多村落就是因为有家族人被诛九族的时候逃跑出来,然后躲到深山老林里安家落户,最后重新繁衍起来的。

古代建立有保甲制度,每家每户有多少人都得在册登记的,到其他地方去住店登记也得提供当地保甲开出的证明才能住,方圆活动不得超过100里地,这种情况下很难全家逃走的,只要一声令下,府衙的衙役出动一包围想跑也跑不掉。但是往往可以有很多漏网之鱼,比如正在被朝廷通缉的时候恰恰有人去到朋友家窜门或者回娘家做客的这时候就能够逃过一劫。比如像我们隔壁村就是这种情况。当时是清朝初年,我们隔壁村有人参加了反清复明的运动,结果被抓住了判诛九族罪,整村人80多户大约240多人都被杀头,这时候村里有3个孕妇刚好回娘家做客,清军官兵包围村庄抓人杀人的时候恰恰不在,而后这3个孕妇就在娘家隐姓埋名生下了4孩子(1对是双胞胎),这4个孩子长大后来回来重新建村。

其次,能够犯下被诛九族罪的人也不是普通人,大都是朝廷重臣,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个把有权或者有钱的朋友。在这种临死关头,往往会有这种朋友站出来帮忙,一般就是保住幼子让他们逃走。他们会贿赂一下抓捕官兵或者牢狱,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牢狱一是不敢得罪重臣,二是得钱财,三是自己给自己积德,如果没有深仇大恨的一般是会帮忙的。


优己


当然会选择逃跑,这种事发生在谁身上都想着跑,谁能傻了吧唧的等着被砍头?但是,想,不一定能实现,那是难上加难。古代是没有身份证,倒是有路引,没这小玩意城门都出不去。没有摄像头,可有人眼,户甲制和保甲制,这制度管理下想去哪都去不了。有族谱和家谱,有一个是一个,谁都跑不了。

那些被株连的事前得不到消息,没有时间逃跑,这是关键点之一。古代诛九族,这命令谁下的?当然是皇帝老,下这个命令之前还会和广大人民群众说一声?说哪一天哪一日要对谁诛九族,要被牵连的做好准备?当然不会,他只会偷摸的下命令,然后一大群人就上去抓人,之后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招摇过市,然后午时三刻一起咔嚓。

第二就是路引,这上面一般都会有年龄,籍贯,相貌,身材等信息,出门在外都要带着,出城门也会有人检查,没有路引就相当于黑户,是可以直接被抓起来的。所以即使提前知道了消息,还跑出了包围圈,就这路引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就是能逃跑的地方少,想去个有人的地方,分分钟被抓。古代户甲制、保甲制以户为单位,十家为一甲,有一甲长,十甲为一保,有一保长。户甲之间相互监督,出问题大家一起承担惩罚,所以谁家多一个陌生人,或是村子里来一个陌生人,都会比较关注这是谁。所以即使是逃跑出来,也不能去人多的地方,只能去荒郊野外,大山老林。

综上所述,被株连的人是很难有机会跑出来的,逃跑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只能说是想,但是实现起来很难。


国557


真的,我在网上经常看见自媒体不懂装懂,胡说八道!我就想问你,怎么知道古代就没有身份证滴呢?举几个例子吧

第一个,商鞅被杀。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所以无论什么时代的历史书,都会有商鞅变法这一条。商鞅变法得罪了一批人,有人就告发商鞅要造反,秦王因此要灭了商鞅。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鞅,见他未带凭证,就把他告发了。

第二个,路引。这是一个名词,说的是一种文书或凭证。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政府部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叫"路引\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您好,诛九族的为啥不跑,主要有以下原因:

1.信息传递闭塞,皇帝要诛您九族,不会提前通知您,往往是甲士带着皇帝的文件直接去您家抓了

2.古代乡土观念浓厚,即使被砍,您还是会选择在家乡

3.交通的闭塞,即使您有马匹,您一定跑不过官府养的战马

4.保甲连坐制的推行,可以参考商鞅,商鞅被保守派追杀时,就曾经想住客栈,不曾想没有官方度碟,被小二举报,带走车裂了GG了,您比商鞅还聪明嘛?



老王估车


你不能用现代常识代入古代,古代的人严格的户籍制度不能乱走动,一般人的生活范围不会很大。


相濡以沫148494240


古代人提问:为什么现代有摄像头,有身份证,还要选择逃跑



大轮明王装逼王鸠摩智


在古代很好抓人,不像现在这样陌生人杂居在一个小区。古代人都是熟人群居,你除非跑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否则你去到一个村子,别人看你脸生都会疑心你,甚至觉得你可以的话还会去报官,就怕你是通缉犯被你连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