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家家戶戶邁進了小康,一片茶葉溫暖了一個村莊

家家戶戶邁進了小康,一片茶葉溫暖了一個村莊

——武夷山市星村鎮茗川世府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武夷山市星村鎮黃村村地處武夷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清代時,星村鎮就曾是武夷山的茶產業重鎮,享有“茶不到星村不香”的美譽。近20年來,在一代代科技特派員的指導幫助下,星村鎮黃村村黨總支部依託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平臺,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幹、帶著農民賺,讓古老的茶產業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2000年,以劉國英為代表的武夷山市首批科技特派員來到星村鎮黃村村等地,開展茶葉生產實用技術推廣,幫助星村鎮實現了種植結構從單一糧食作物向以茶為特色的多種作物的轉變,帶領農民增產增收,成為傳統科特派的典範。

2013年,為了提高黃村村茶產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引導茶農從“單打獨鬥”走向“抱團取暖”,黃村村黨總支部創新“科特派+黨建”模式,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發起成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佈市場信息、提供貸款擔保、搭建交易平臺、開展技術培訓,實現了村民增收、村財壯大。

黨的十九大以來,武夷山市星村鎮探索“科特派+網信”新模式,著力培養一支具備互聯網思維、掌握信息化技術,能夠通過互聯網營銷、開展智慧管理等方式服務群眾的網絡和信息化科技特派員隊伍。

網絡化科特派以北大留學生高佑思領銜的“歪果仁研究協會”新媒體團隊為代表。團隊在黃村村拍攝的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推廣視頻《不如吃茶去》一經發布,全網點擊量即突破1000萬人次,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要到武夷吃茶去”的旋風。

信息化科特派以智慧茗園科技特派員團隊為代表。團隊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高端智能化傳感設備等信息化手段,在“生產+銷售”兩個終端同時發力,對茗川世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茶園進行全程智能化改造提升,實現了技術與市場的完美結合。

2019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武夷山市聘請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廖紅教授團隊成為科技特派員團隊。

廖紅教授基於長期在星村鎮從事“有機肥+套種綠肥”田野試驗的實踐,聯合匡廷雲、陳宗懋、謝聯輝等三位院士,發起成立武夷山茶產業研究院,在星村鎮黃村村等地打造一批優質安全高效生態茶園,走出一條“科特派+生態”的兩山理論轉化新路。

在一批批科技特派員的辛勤努力下,黃村村現已擁有茶園面積1.2萬畝,茶企和茶葉加工作坊160餘家,年產茶葉480餘噸,年產值超過1.4億元。如今的黃村,街巷滿是焙茶的芬芳,家家戶戶邁進了小康,一片茶葉溫暖了一個村莊。

更多武夷山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武夷山"(ID:zizaiwuy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