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樑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有三個骷髏在臺城上坐著聊天,互相問是怎麼死的。

你是怎麼死的?“我欠繳太清五年的租稅,餓死了。”

你又是怎麼死的?“我參加了抗侯景戰爭,餓死了。”

那你呢?“刁民!朕還活著!嗬!嗬!嗬!”

——知乎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他一直活著。

——臧克家

一、南朝會何時被統一

如果沒有侯景之亂,南朝會何時被北朝統一?隨著時間的流逝,南朝與北朝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朝一改東晉和劉裕時期咄咄逼人的強勢,轉攻為守。宋初失河南,宋明帝又失淮北,南齊又丟了淮南,對峙前線的不斷南移,彰顯了南與北實力強弱的變化。

南朝實力的轉弱在於其統治階級的腐朽,如果說劉裕建立南朝宋,將不可一世的門閥士族拉下神壇,為暮氣沉沉的江東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那麼到梁武帝的時候,皇族與士族早就沆瀣一氣了。

對比來說,北朝的社會依舊活力十足。梁武帝天縱英才,趁著北朝內亂,奪回淮河防線,又入洛成功,後來北朝又分裂,一時之間梁朝在南北三國鼎立之中好像一個巨無霸一樣存在,高歡、宇文泰哪一個敢不跟蕭衍客客氣氣的。但饒是這樣,蕭衍在北朝內亂中也沒撈到什麼好處,寒山一戰,十萬南朝精銳大軍覆滅殆盡,原因無他,死氣沉沉的南朝已經擔不起中國未來的出路,國家的未來畢竟在北不在南。

只是依靠蕭衍早年積累下來的一些基業,不出意外,北朝也暫時滅不了南朝,南朝依然會滅亡。只是時間應該會大大延後,要等南朝的統治階級徹底腐爛之後,北方再像西晉滅吳或者隋滅南陳那般,摧枯拉朽,直搗建康。但來自北方的侯景大大加快了這一進程。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梁朝時的南北對峙

二、臺城陷落

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叛將開城迎納侯景,堅持了半年的京師保衛戰就此結束,臺城陷落。(點擊看侯景之亂是怎麼來的: )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南京臺城

在皇宮正殿,志得意滿的侯景,見到了鬚髮皆白、寶相莊嚴的菩薩皇帝蕭衍。兩個月後這位86歲的長者在淒涼的境況中死去,“自我得之,自我失之”,這是蕭衍對自己一生的評價。蕭衍一死梁朝也就實際滅亡了,後來的簡文帝受制於侯景,梁元帝只是個割據的諸侯,梁敬帝更是王僧辯和陳霸先的傀儡。

侯景之亂後南朝大片領土被北朝鯨吞,繼起的陳朝只能龜縮一隅,至此北朝統一南朝只是時間問題;另外死人就不必多說了,史載當時最富庶的三吳地區,千里無人煙,白骨堆得像山那麼高,江南社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最可怕的是,南朝賴以生存的階級基礎徹底被侯景顛覆了,南朝時期士族門閥雖已不像東晉那樣處於權力核心,但依然是統治階級的重要一員,侯景打下建康以後,“經過數百年腐化的南朝士族,被全部消滅(陳寅恪)”;僑姓士族的覆滅,直接導致南方土著做大,所謂“郡邑巖穴之長,村屯鄔壁之豪(南史·侯景傳)”,從某種意義上,陳朝是南方蠻族(相對來說)建立的朝代。

所以侯景之亂的影響遠不止江左一個朝代的更替,他的影響還要深遠。

三、土地兼併的死局

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侯景在北朝只是一介喪家之犬,來到南朝後竟然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難道這個跛奴(相傳侯景天生殘疾,兩腳長度不一)真有這麼大的能量?

侯景沒有這麼大的威力,要真有他在北朝早就幹翻高澄了。

侯景能在梁朝哪吒鬧海,主要是有神隊友的助攻。不是蕭正德,也不是死不救援臺城的那些親王、大將。侯景的神隊友正是蕭衍本人。

侯景攻陷臺城後,初見蕭衍有過這麼一段有趣的對話。蕭衍見到侯景,老神在在問他:“你剛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又問:“攻城時多少?”“十萬。”蕭衍再問:“現在呢?”可能蕭衍認為侯景攻克臺城半年,十萬部隊應該有所傷亡,想問問他現在還有多少人。

沒想到侯景霸氣回道:“率土之內,莫非己有。”聽到這蕭衍不說話了,他知道自己問錯了。

不過這段話裡透露出一個信息含量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侯景圍攻臺城的時候已經有了十萬人馬,這些兵馬哪來的,肯定不是侯景在江北的時候招募的,因為侯景自己說了自己剛過江的時候只有千餘人馬。那就證明這些人馬就招募自江南,而且就是建康周圍,因為侯景渡江之後直奔建康,哪都沒去。

建康周圍能不能募到這麼多士兵?應該是可以的,據統計梁武帝晚年,建康有二十八萬戶口,人口過百萬,加上週邊鄉村,招募個十萬人還是可以的。這又透露出一個可怕的事實,百萬人口,去除掉老弱婦孺,青壯年參加叛軍的人數著實不少啊。為什麼會這樣,要知道梁武帝當國半個世紀,成果斐然,當時的人認為梁武帝治國的成就已經超過了“元嘉之治”,實乃江左第一大治世啊。盛世之下,怎麼會有這麼多平民跟著侯景造反了?很簡單,活不下去了。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春耕圖

活不下去的原因是因為士族階級兼併土地實在太厲害了,到了梁武帝晚年,不少百姓已無立錐之地,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只要一點火星就會爆炸。其實自打劉裕建立宋朝之後,門閥士族在南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開始他們還能憑藉“冢中枯骨”而“平流進取,坐至公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朝皇權的不斷抬高,“冢中枯骨”也無法保證他們“平流進取”了,乃至王謝這樣的頂級門閥中的不少家族都混的特別慘(關於這一點,以後再講),直到梁武帝的出現。

梁武帝本人出身蘭陵蕭氏,一等一的大族,(政治上)又在起兵之際得到過士族的幫助,所以梁武帝一上臺,扭轉了高門大族持續衰落的趨勢,開始有計劃有目的的扶持這些暮氣沉沉的士族,但梁武帝積極爭取門閥士族的支持,只是為了將他們當作帝國的點綴,權力是不會給他們的,真正掌權的是梁武帝啟用的大批經世致用的中下層寒門。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梁武帝蕭衍

既然沒有權力,這幫貴族就只好想著發財了。好在梁武帝雖然不給他們權力,但對於他們的生計還是頗為照顧的。梁武帝的小弟弟臨川王蕭宏愛財如命,貯藏錢財的庫房將近百間。有人向梁武帝告發他造反,梁武帝弄清楚他家裡藏的只是錢之後,不光不生氣還很高興。蕭宏家產光錢就有三億,這些都是放貸得來的,可見他是個理財高手,至於他是如何放貸得到這麼多錢的,那就見仁見智了。

對蕭衍來說,只要不造反,一個王爺弄點錢怎麼了,蕭衍對皇室貴族是這樣寬容,對士族成員也是一視同仁。這些士族從祖上起就是理財好手,現在又得到皇帝的默許,更加肆無忌憚。

等到梁武帝晚年的時候真的是做到了“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所以那時候的階級矛盾真的可算是空前激化,普通百姓已經活不下去了並不是一句空話。這就是他們為啥鋌而走險跟隨侯景的原因,賭一把還有能活下去的機會。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其實南朝土地兼併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百餘年內屢見不鮮,為何到了梁武帝這邊如此優秀,能逼到百姓活不下去。要知道南宋、南齊的那些所謂昏君都沒做到官逼民反,反倒是號稱聖明的梁武帝做到了。為什麼?

因為梁武帝活的太長了,中國歷史有一個怪圈,但凡開國時期必定地廣人稀,然後國家分田分地,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人口增多,大地主開始兼併土地,農民土地越來越少,最後造反,艹翻前王朝,新王朝建立,人口大大減少,然後重新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不過在南朝時期這一循環裡面少了一環,由於南朝禪代特別平穩,所以新朝的建立不是開天闢地那種形式的,除了名字是新的,其他一切都是舊朝照搬過來的。具體來說就是,相當一部分士族地主不受朝代更迭的影響,不管是誰坐莊,我自巍然不動,管你是劉家天子,還是蕭家皇帝,我照舊兼併我的土地。由於土地兼併不受朝代更替的影響,所以南朝的土地兼併速度較之普通朝代,要迅猛的多

。加之南朝時期,南方的土地開發還不似後來那麼廣闊,所以很容易就佔完了。

梁武帝之前,唯一可以抑制這種病態土地集中的辦法就是——統治集團的殘酷廝殺。劉宋的“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南齊明帝誅滅高帝、武帝的子孫,雖然每一次都是人頭滾滾,但皇族殘殺的同時,也會有相當大一批地主(包括皇族地主、士族地主、寒族地主)一起陪葬,他們的土地家產大多會被抄沒或者賞賜功臣,政治鬥爭的殘酷,使得統治階級每年都在減少,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土地兼併的腳步。

直到梁武帝上臺,江表五十年無事。不得不說梁武帝政治手段真是很高,南朝無止境的殺戮在他當政這幾十年,硬是被他叫停了,又由於他的大力倡導,士族、貴族之間表面上保持著難得的和睦,一改江南近百年的腥風血雨,整個國家變得一團和氣。看上去很好,但統治階級暫時不內鬥了,那就槍口一致對外了,不是北朝,梁武帝時期的貴族們早就沒了當年的血氣,一個個活像圈養的寵物,他們只敢將手伸向下層民眾,這就使得地主吸血的速度比前朝要快的多,儘管梁武帝五十年治世,成果斐然,但依然不夠既得利益者瓜分的。

地主還想要的更多,但百姓已經被吸乾了血。梁武帝雖然縱橫捭闔,強壓下這座火山,但到了他統治的第47個年頭,85歲的梁武帝再也撐不下去了。所以侯景之亂爆發,並迅速席捲整個梁朝。

參考資料:《梁書》、《南史》、《資治通鑑》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南梁王朝因不內鬥而亡國?蕭衍:怪我咯?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