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皇帝——蕭衍,既是英才也是庸才、蠢材

梁武帝蕭衍作為梁超的創造者,在長達48年的時間裡,他不僅見證了梁超的誕生,也見證了梁朝的滅亡。

蕭衍的結局十分悲慘,單看他悲慘的結局會認為他是一個荒唐,昏庸的皇帝。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是這樣,那他就不會取代齊朝,開創梁朝,更不可能維持四十多年的統治。他曾經也是勤於政務,開明有為;生活上勤儉節約,不僅酒色;他曾衣冠楚楚,儀表堂堂。他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精通詩書。

在他的努力下,梁朝也曾經文治興盛。但是為什麼這樣開明的皇帝,最後以這樣落魄的形象離世。

菩薩皇帝——蕭衍,既是英才也是庸才、蠢材

蕭衍的失敗要從他在軍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當舉措以及他晚年的昏庸說起。

曾經的蕭衍威武雄壯,在軍事上運籌帷幄。因為其能力出眾,蕭衍得到了魏孝文帝"聞蕭衍善用兵,勿與之爭鋒"的評價。之後蕭衍親帥大軍,奪得天下。但是自從蕭衍奪得天下之後,就逐漸走上了一條由英才變成蠢材、庸才的道路。

菩薩皇帝——蕭衍,既是英才也是庸才、蠢材

要說蕭衍是庸才,就一定要談一談"浮山堰",本來修建浮山堰的目的是為了以水為兵,淹灌北魏軍事重鎮壽陽城。但是根據勘測,淮河內部的沙土輕浮,不夠結實,無法建造大壩。但是蕭衍一意孤行,決心一定要修好次壩。

於是單單就是在修壩的過程中就已經是困難重重。最後壩雖然修好給魏軍確實造成了不便,但是沒成想一年大雨導致大壩決堤,給自己的民眾造成了重大的災難。

而要說蕭衍的蠢,就一定要提及這一典型事例——接納東魏叛將引狼入室,正因為如此不僅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最後更是將整個梁朝推向深淵。

菩薩皇帝——蕭衍,既是英才也是庸才、蠢材

之所以說蕭衍是菩薩皇帝,是因為導致梁朝滅亡的最大因素,不是蕭衍而是梁朝"功臣"。而這些功臣卻正是,齊朝的皇帝們。

蕭衍接受前朝滅亡的教訓加上自己即位時年僅38歲,春秋鼎盛,因為他自身性格人後,所以蕭衍對前朝的宗室十分寬容,並且更是對本朝的臣子十分放縱。對於自己的兄弟子侄簡直到了溺愛的程度。

真是由於蕭衍的仁慈,對皇室的無限寬容,為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為叛軍侯景獻出城門的正是瀟宏的兒子蕭正德。

所以說蕭衍不能單純的評價為昏庸的皇帝,只是一個逐漸墮落的英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