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引言:

作為皇帝,作為皇位的接班人,自然是從小就接受非常優越的教育。皇帝一般會挑選最優秀,才華最高的大臣作為太子和皇子們的老師。因此不管一個皇帝再怎麼草包,再怎麼無能,只要他的智商沒有問題,不是一個傻子或者是後期損傷了大腦,不說才華橫溢吧,至少不會是一個學渣中的學渣,肚子裡多多少少都是有一點墨水的。而且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尤其是古代的大戶人家,對於起名是非常重視的。沒有錢的,不識字的窮苦人家也是非常重視的,只是苦於沒有能力。稍微有條件一點的,就會花錢去請一些秀才之類的去為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寓意較好的名字。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幼年蕭衍畫像


那麼在皇室裡,對於孩子的名字自然就更加重視了。而且從小就接受比普通人更加良好的教育的皇帝,起的名字肯定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的。除了孩子的名字以外,皇帝的年號也是非常重要的,都是要經過認真思考的。

但是歷史上就的的確確有這麼一個皇帝,你說他沒有多少文化吧,這位皇帝的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才高八斗。你要說他文采過人吧,他取的名字又都很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說皇帝的年號,是非常嚴肅、非常正經、非常有代表性的,但是這位皇帝,給自己取的年號類似於“普通”,“大通”這樣通俗的名字。而他給自己的兒孫起的名字就好像是農村裡沒有讀過書的莊稼漢一樣的水平,什麼“大春兒”啊,“大壯”啊,“大球”啊等等。你能想象的到這是一個飽讀詩書的帝王想出來的名字嗎?然而確實是。這位神奇的帝王就是梁武帝——蕭衍。

蕭衍其人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群臣圖

歷史上有很多的開國皇帝都是出生草根的,但是蕭衍不是。蕭衍本身就出身於世家大族,而且還是名人之後。蕭家到底是一個多麼繁盛,聲望和地位多麼高的家族呢?

追溯起來,蕭衍是漢朝建朝之初的名相蕭何的後代,傳到蕭衍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十五代了。在齊朝的時候,蕭家就是名門世族,而蘭陵蕭家,更是頂級的大家族。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蕭家打破了這個傳統,一代一代地繁盛下來了。蕭衍的爺爺,在劉宋王朝,官至御史,而且為人非常仗義,因此有人評價他說他的後代必然不是普通人,定然會有一番大成就的。果不其然,蕭衍的父親搖身一變成了南齊開國皇帝的族弟,官居縣侯。蕭衍的母親,出身也相當不普通,蕭衍的外祖父位居刺史。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畫像


祖上來歷不凡,爺爺身居要職,父親則是皇親國戚,母親更是刺史之女,出生在這樣一個優渥的家庭環境裡,蕭衍受到的教育不敢說和皇子太子之類的一樣,但是也不會相差太多。而且有這樣的家庭背景,蕭衍在官場上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再加上蕭衍本人也是聰明絕頂,他在官場中可以稱得上是如魚得水了。從剛開始的初入官場,以驚人的速度一路往上攀升,一直到最後成為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蕭衍是歷史上一個可以用“神奇”來形容的一個皇帝。他雖然不是一個如秦始皇,漢武帝那般的人物,但是也是有一些治國的才能和政治手段的,不然也不會抓住機會趁勢滅了齊朝,改為梁朝,自己成了梁朝的開國皇帝。

在當上皇帝之後,他也是一位非常合格非常勤奮的皇帝,也是南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足足在位四十八年。但是他又有著很多皇帝的通病,那就是疑心非常重。但是這位皇帝又非常的信佛,信到什麼程度了呢?在他有生之年,三次都想要出家為僧,專心的侍奉他的佛祖。只是可惜,他的佛祖從來沒有眷顧過他,照拂過他,由於他的猜忌心,導致了自己晚年被活活餓死。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梁朝自建國起,在蕭衍的治理下,過了小半個世紀的小康生活

當時的齊朝皇帝,是一位典型的既昏庸又殘暴的帝王。他在位的時候,文官不上朝,武官想要造反,而百姓過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商業不能正常經營,工業不能正常發展,生活難以維持。當時有很多的大臣被冤殺,也有很多的將軍因為無法忍受這樣的帝王而起兵造反被殺。蕭衍的哥哥,因為功高震主,成了皇帝的眼中釘,然後被找了個罪名給冤殺了。就連蕭衍本人,也沒有能倖免。皇帝借刀殺人,也曾派人刺殺,但是都因為蕭衍太過聰明而沒有能夠成功。

為了避免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成為皇帝的刀下冤魂,蕭衍聯合了一幫將軍和大臣,起兵造反,最後殺了海昏侯。蕭衍也很聰明,知道這個時候不宜風頭過剩,就沒有稱帝。而是最後在大臣們的擁護下,才登基稱帝,改齊為梁。而齊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則在被逼禪位之後,被殺死了。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也的確是一位好皇帝,也沒有像歷史上的某些皇帝一樣,剛上位的時候非常勤政,但是時間一久就原形畢露。不過畢竟出身於那樣優秀的家庭,自小受到的教育和後來遭遇的經歷都證明了蕭衍不會是那樣的皇帝。蕭衍建國之後,首先做了兩件事情,第一件就是鼓勵大臣向上進言。第二件就是實行勤儉治國,並且以身作則。而且他能夠善用人才,採納良臣的好建議,在他的治理下,在南北朝那樣動亂黑暗的時期,梁朝的百姓還能夠過上小康生活,足以見蕭衍下了多大的功夫。

心灰意冷的帝王,向宗教尋求心理安慰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拜佛圖

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幾千年以來,多數開國功臣的下場,尤其是以明朝朱元璋最為出名。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可以說是極盡所能去包容了,但是那些跟隨他多年,為他打天下,為他出生入死的那些人,卻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巧的是,梁武帝也是朱元璋一類的人。對於敵人,心狠手辣絕不手軟,對於自己的血脈親人,可以稱得上是毫無底線地包容。這樣幾乎無底線的包容,並不是好事情,看看朱元璋的那些血脈後代就知道了。

蕭衍的那些血脈至親也沒好到哪兒去。蕭衍的六弟,和蕭衍的大女兒亂倫通姦。不僅不要麵皮,不顧倫理道德,甚至還惦記上了蕭衍的皇位。蕭衍的大女兒也是鬼迷了心竅竟然幫助自己的六叔一起謀朝篡位,奪取自己父親的皇位。許是天命眷顧,奪位計劃失敗,蕭衍的大女兒不知道是出於羞愧還是害怕,自盡了。最終蕭衍還是原諒了自己的弟弟,沒有過多的追究。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畫像


而蕭衍的次子,根據出生的時間來看,應該不是蕭衍的親生兒子。但是蕭衍沒有在意這些,完全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來對待,該給的官位和爵位一點沒少給。只可惜,這個兒子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帶著自己的軍隊去了北魏。就算是這樣,蕭衍也沒有怨恨他,一心還想讓他回來。但是人的耐心和愛,都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被消磨光的。蕭衍也是如此,他雖然不怨不恨了,但是也心灰意冷了。

人生在世,總是需要一個精神寄託的,於是蕭衍就找了個宗教信仰,信了佛。信奉佛教是要遵守清規戒律的,不能吃葷,不能近女色,這些蕭衍不近都做到了,就連祭祀時候用的牲口,也全部都以素菜代替。而且他還沉下心來,鑽研佛法。蕭衍本身就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在信奉佛教之前,他就對道家,儒家也有一定的研究。如今再加上佛教,三者糅雜在一起,又是潛心鑽研,自然可以取得不俗的成果。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深刻。蕭衍曾經三次出家,但是想也知道這是不可能成功的,福臨當年出家的決心那麼堅定,不也一樣沒成功?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入佛圖


說到底,他們畢竟不是普通人,身上所肩負的責任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拋下的。身為帝王,想要拋下自己的國家,出家當和尚,研究佛法,那自然是不可能是事情。而也或許是信了佛的緣故,再加上本身就是比較重感情的人,蕭衍到了後期的時候,幾乎沒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看誰都是好人。所有大臣都能夠看出來候景是一頭喂不熟的野狼,但是無論大臣們怎麼勸,蕭衍就是不聽。結果到了最後,候景叛變,恩將仇報,已經八十多歲的蕭衍竟然落了個被活活餓死的下場。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人生如棋


總結:

現在看看蕭衍的一生,再想想他曾經給自己起的幾個年號,以及他給他的孫子們起的名字,就很值得人琢磨琢磨了。他的兩個年號裡都有“大”這個字,而他給他孫子起的名字,彷彿是跟“大”這個字槓上了一樣,幾乎名字裡都有“大”這個字,而且取的名字也非常土。什麼“大器”,“大莊”,“大成”等等。這種過去農村農民取的名字,蕭衍作為一個世家大族出身,後來又當了皇帝,還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竟然會取這種名字,除了讓人發笑之餘也不由得思索一下,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深意。

“起名廢”的梁武帝——蕭衍

蕭衍拜佛圖


《道德經》記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蕭衍對於道學是很有研究的,這個“大”字,在《道德經》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蕭衍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取名都喜歡用“大”字的原因。再來看看他的一個很土很怪異的年號——普通。一個皇帝,把自己的年號叫做“普通”,也是很奇葩了。

但是不要小看了這個年號。普,代表全面,普遍的意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於皇帝來講,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屬於他的,這個“普”就代表了全天下。那麼這個“通”呢?“通”有通達,通順之意。身為帝王,自然希望在自己的統治之下,天下都是一片通順,朝政才能安穩,百姓才能過上和平幸福富裕的生活。所以“普通”二字,並不是指代普普通通的意思,而是寄予著蕭衍作為一個皇帝對整個國家的美好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