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洋縣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在大山深處的洋縣金水鎮牛角壩村,有一條長達7.1公里的水泥路,被群眾稱為“幸福路”。
  牛角壩村268戶村民散居在山溝、山腰或海拔1400多米的山頂。山大溝深的自然環境導致該村常年交通不便,經濟落後,貧困人口占全村總人數的46%,是洋縣的深度貧困村。2015年7月,洋縣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後,積極與交通部門協調,爭取資金建起了這條幹群心連心的“幸福路”。

路通了,上學容易了

洋縣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貧困戶李文福住在靠近山頂的地方,這裡經常雲霧繚繞,宛若仙境,但幾年前的交通不便卻給他兒子李建軍上學帶來極大困難。
  老李說,村上所有孩子都要到山下的學校上學。李建軍上小學一年級時,到山下只有一條羊腸小道。一方面路太差不好走,另一方面孩子太小走不動,李建軍從家裡下山到學校要走兩個小時,從學校爬山回家則要三個多小時。由於路途遙遠,學校當時也沒有食堂,李建軍只能在早晨上學前和下午放學後在家各吃一頓飯,中午待在學校不回家,靠乾糧充飢。遇到下雨天,李建軍回到家全身都是泥,有時還摔得鼻青臉腫。一次,李建軍上課時突發高燒,老李和妻子接到老師通知後趕到學校,輪流背孩子到鎮衛生院打針,由於路途艱難,打完針回到家已經凌晨兩點多了。
  水泥路修通後,村上10多名孩子上學一下子容易多了。“騎摩托車送女兒去學校只要不到半個小時,太方便了。”住在山頂的貧困戶王彥林高興地說。

路通了,生活更幸福了

洋縣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洋縣牛角壩村建了條“幸福路”

同樣住在山頂的貧困戶陳少田感激地說:“正是這條水泥路,開啟了我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今年70歲的陳少田回憶,8年前他得了疝氣,由於連續下雨,路不通,出不去,他不得不強忍病痛兩個月,直到路面稍微幹了才讓兒子騎摩托車將他送到67公里外的縣城做了手術。
  幾十年來,陳少田一直想把居住多年的土坯房翻修成磚木結構的新房,但由於道路不通,建築材料運不上來,這個願望也沒能實現。直到水泥路建成,不到三個月時間,老陳家的新房拔地而起,一家人高高興興地住進了乾淨明亮的磚房。


  陳少田的兒媳是外地人,提起6年前第一次到陳家的感受,她連連搖頭:“從來沒有見過那麼爛的路,下雨把路面衝得溝壑縱橫,許多地方發生垮塌,路特別窄、特別險。”現在,陳少田一家看著懷有身孕的兒媳,喜不自禁。老陳的兒子陳煥軍說:“等孩子出生了,我繼續到外面打工掙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路通了,產業旺了

住在半山腰的貧困戶張成娃一直靠養羊維持生計,這條水泥路成了他發展養殖業的“致富路”。
  以前的土路只能通兩輪摩托車和人力車,三輪摩托和汽車進不來,張成娃從鎮上拉一次飼料要花費一天時間,一次還只能拉300多斤。路好的地方用牛和人力車拉,路不好的地方只能肩挑背扛。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根本沒有辦法去鎮上拉飼料,這是讓老張特別頭疼的事。
  同時,由於交通不便,羊的銷售也成問題。同樣的羊在鎮上一斤賣13元,在家門口一斤只能賣8元。“外面很少有羊販進來,缺乏競爭,價格自然上不去,還有運費和中間環節,導致辛辛苦苦養的羊賣不出好價錢。”老張無奈地說。
  如今水泥路通了,連拉10多噸的大貨車都可以直接開到老張的羊圈門口,無論是買飼料還是賣羊都變得很方便。到村裡來收購羊的商販多了,銷售沒了差價,老張的收入增加了不少,激發了他通過養羊脫貧致富的幹勁。今年,老張一下子把養殖規模擴大到100多隻,還建成了標準化的羊圈。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