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小故事 時代大變遷之大連解放路

解放路小故事 時代大變遷之大連解放路

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條路名叫“解放路”,它是新中國成立的印記,記錄著70年來發展的波瀾壯闊和細微點滴。本欄目走進幾座城市的“解放路”,重現解放路新老居民對於這條路的點滴記憶,講述“解放路”上的小故事,窺見這個時代的大變遷。

解放路小故事 時代大變遷之大連解放路

  “大連是‘北方明珠’,解放路是支撐起這顆明珠的一個角。”承載著大連人歷史記憶的解放路誕生於1899年,日本佔領時期,這裡被稱為“春日町”,“町”在日語裡就是“路”的意思。1945年,大連解放,這條由南向北的城市主幹道獲得了一個光榮的名字——解放路。從這點上看,大連解放路可能比全國其他城市的解放路都更早一些。

  1949年,在解放路的最南端,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海軍高等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這個與新中國同齡的“海軍軍官搖籃”,70年來為中國海軍培養了200多名將軍、數千名艦艇長、5萬多名軍政指揮軍官。現役的水面艦艇部隊80%以上的艦艇長畢業於這所學院。從淺藍走向深藍,他們是中國的“深海利劍”。

  “1909年,解放路開始鋪設有軌電車,1925年的時候從青泥窪橋到老虎灘全線貫通,長約6.5公里。”據大連市城鄉規劃測繪地理信息事務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王欣介紹,1909年,大連成為繼天津、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有軌電車的城市。從首輛有軌電車“叮咣叮咣”地緩緩駛過大連街頭,百年間從未停止過運營。大連的“浪漫”,有一部分藏在大連人對舊物的更新上,今天,老式電車裝上了新引擎,外貌卻仍舊是百年前的模樣,映射出大連百年最珍貴的城市影像。

  上世紀90年代就已完成城鎮化建設的解放路居民區,20多年後日漸呈現出老舊的姿態。如何讓老舊空間與這座時尚之都一同煥發新的活力,成為考驗城市規劃者的一道難題。

  “大連解放路不只是一條交通性的道路,還是景觀性和生活化的道路,我們在各個時期的規劃建設中都注意到這一點。”王欣告訴記者,城市管理者和規劃師在翻新解放路時,都儘可能“以修代拆”,重建“微循環”,城市“微更新”,把荒廢掉或是老舊的空間重新規劃,營造出新景觀,讓居民找到似曾相識又充滿新鮮的感覺。

  “應該給設計師們點個贊。這條路上車人全分開了,重裝的路燈也很漂亮。我印象裡最深的變化是2014年實施的暖房工程,沿路的小區樓房穿上了‘新衣裳’,門窗也換了,地磚是防水的,街坊鄰居都很滿意。”“把臭水溝都全部上蓋了,小區也進行了美化,住在這裡我很幸福。”解放路周邊的老居民紛紛說道。

  作為山、海、城相融的生活景觀性大道,大連解放路不斷完善升級的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優化更新的老城環境,為城市最南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旅遊業積攢下中外遊客的更多好感。宜居宜養,商業與休閒有機一體,也許是對“浪漫之都”的另一種註解。

  如今的大連解放路環繞在南山、綠山、捷山、景山、秀月山等山體之間,北起青泥窪橋商圈,南接老虎灘海濱,穿越繁華商貿區、生態宜居區和海濱旅遊區,是維繫城市運轉的主幹路,也是外來遊客旅遊觀光必經的“迎賓大道”。

  未來,被地鐵全線貫穿的大連解放路,將與城市門戶更加高效地聯繫在一起,融入新時代大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