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此人的功勞佔一半,卻被忽視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此人的功勞佔一半,卻被忽視

​提起戰國時代,不得不提起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自商鞅變法後稱霸諸侯,《過秦論》描述中原六國加上宋國、中山國、衛國共計九國聯軍上百萬攻至函谷關而未曾靠前。

而提起秦王,恐怕都會想起秦始皇嬴政,畢竟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

但是殊不知,嬴政一統天下是在他父親的基礎上!

嬴政父親是秦莊襄王,又稱秦莊王,嬴姓,秦氏或趙氏,本名異人,後改名為楚 ,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

雖為一國國君,秦莊襄王的命運可謂是顛沛流離。

年幼時,秦莊襄王就被送到趙國做質子。

當時秦、趙互為死敵,大戰小仗不斷,因此嬴異人在邯鄲備受冷遇,不僅生活困窘不堪,甚至連性命都數次面臨威脅。

嬴異人每日裡唉聲嘆氣,生活過得相當壓抑。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此人的功勞佔一半,卻被忽視

​而恰巧這個時候,衛國大商人呂不韋在邯鄲做生意。

呂不韋不僅對經濟極其喜好,而且他還特別有政治野心。

他知道了異人的情況,認為他“奇貨可居”,決定進行一次政治賭博,於是兩人達成了政治同盟。

異人許諾如果計劃成功,將以分國作為答謝。

呂不韋先是幫助異人逃離趙國,後又幫助他結交政治盟友。

在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異人父親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此人的功勞佔一半,卻被忽視

​可是,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後突然暴薨,於是異人繼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在位也僅僅三年,就去世了。

可能這時候有人會質疑,他只在位三年,為什麼會說六國統一的功勞他佔據一半呢?

先來看看他繼位後所做的事情。

秦莊襄王繼位後,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佈施於民。

並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養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任命呂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趙孝成王也主動派使者將趙姬母子送還來交好秦國,而嬴政也正是此時回國的。

隨後命呂不韋率軍攻滅東周國,遷東周公於臨汝縣西,不絕其祀,以陽人地賜周君,奉其祭祀。

至此,周王朝八百年的基業就此覆滅。

緊接著,派蒙驁進攻韓國,韓國獻出了成皋、鞏縣的土地,秦國開始設置三川郡。

秦始皇能統一六國,此人的功勞佔一半,卻被忽視

​這一點的意義非常重大,它意味著秦國統一全國劍指東海再無障礙,六國滅亡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後又派蒙驁攻打趙國,攻下了太原。

次年,王齮攻下了上黨,開始設置太原郡。

第三年,蒙驁進攻魏國,攻下了高都、汲縣,蒙驁也攻佔了趙國三十七座城。

雖然在位僅三年,秦莊襄王卻為嬴政後來最終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嬴政一掃六合,實則是與他父親秦莊襄王的功績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