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曾經在中小學範圍內,我們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的主題是:你最理想的父母是怎麼樣的?

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最理想的父母除了提高最基礎的保障之外,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要理解和支持他們。而家長們提出來的話題,同樣是怎麼樣才能理解和支持我。

因此,相互理解和支持,已經成為了現在親子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成為親子關係改善的主要目標。

但,理解和支持只是一個主觀概念,我們的付出並不確認對方是否能接受到。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真正的被理解和被支持,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很多孩子到了4年級以上,和家長的矛盾會比較大。有些專注力較差的孩子,和家長的矛盾會更強烈。

這是為什麼造成的?因為時代在變化,家長有家長的經驗和需求,孩子有孩子的認識和需求,當家長用經驗來應對目前的社會時,家長和孩子都有矛盾。孩子,只會通過自己的認知評價系統來理解家長的語言。

確認家長和孩子的定位

傳統文化下,總是要求孩子孝順家長。

一個真正可以相互理解的關係是朋友,朋友是要建立在對方的需求上,去了解和支持。

很多人都聽說這樣一個故事。

那天,她跟媽媽又吵架了,一氣之下,她轉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長時間,看到前面有個麵攤,這才感覺到肚子餓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麵攤的主人是一個看上去很和藹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裡,就問:“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麵?”“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沒關係,我請你吃。”

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她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了下來,紛紛落在碗裡。“你怎麼了?”老婆婆關切地問。“我沒事,我只是很感激!”

她忙擦眼淚,對面攤主人說,“我們不認識,而你卻對我這麼好,願意煮餛飩給我吃。可是我媽媽,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道:“孩子,你怎麼會這麼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那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你怎麼會不感激呢?”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為什麼老婆婆能收到孩子的感激,而媽媽並不會收到?

因為當孩子餓了,她需要食物,而老婆婆滿足了她最大的需求。

這種付出和得到是匹配的,這種匹配會帶來支持感和滿足感。

怎麼樣理解對方的需求達到彼此理解?


1. 先後退一步

先放下自己的一些經驗和成績,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看。

我們和孩子都可能曾經面對一些類似的困難,在過去,我們作為孩子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處理的。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比如如果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我們可以先陪伴孩子看一下他們為了提高專注力都做了什麼努力,獲得了什麼樣的成果。

這些已獲得的成績,就是孩子可以變得更加優秀的經驗。

當我們蹲下來看和孩子一起審視他們的成就時,他們會覺得自己被支持、被欣賞,沒有一個孩子會希望自己成為不好的孩子。

2. 不要強化否定方向

孩子對於世界是沒有概念的,因此是特別容易被評價影響的。當老師、家長們,都在否定他,認為孩子“你就不能更認真一點/你就不能更好一點嗎?”時,我們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覺得他們確實不行。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無論他在哪方面存在短板,只要孩子相信自己可以,他們就可以變得更好。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在我們認為孩子做的不夠時,更要關注他們是否有在這方面努力過,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他們就能獲得支持感。

當以後他們遇見困難時,他們更會相信爸爸媽媽會幫助他們,更會和爸爸媽媽溝通。

3.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

有的時候當我們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孩子實際上可能覺得自己表現的很好。

這時候,我們就要認同他的努力,因為孩子如果這麼覺得,是因為他一定在不斷努力。

我們只需要和孩子探討一個問題,怎麼樣讓孩子變得更好,如果要變得更好,孩子需不需要家長的幫助?

否則,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我們強行指責孩子,批評孩子,孩子只會出現更多的磨磨蹭蹭、撒謊等行為。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同時,有些孩子不善於表達,我們最好沉下心來觀察孩子,觀察到底自己用什麼方式來幫助孩子,是最有效的。

比如當孩子坐不端正,可以輕輕抱一下她,跟她說「寶貝你坐直一點」。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在過了叛逆期以後,孩子就逐漸開始不跟你溝通。而建立一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關係後,會讓孩子以後面對困難時,能夠坦誠地和你溝通他需要的支持和幫助。

4. 理解不是一件事,而是不斷的感受和積累。

我們都需要理解,但是如果我問你,該怎麼做到理解你,你能答得出來嗎?

理解和支持是一種長期的感覺,他們需要一件一件的積累。

我們的日常都有很多事件組成的,當我們在夜晚時覺得一天很快樂,這種快樂的感受,就是由我們一天發生的事情所形成的。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比如如果我們由於孩子上課不專心,在開家長會上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在回家以後,我們首先要冷靜下來,跟孩子進行分析:這一段時間,他自己這段時間的狀況是怎麼樣的?有沒有什麼時候他做的很好的?

中科院專家王金鳳教你:如何和孩子互相理解

先肯定孩子做的努力,然後分析為什麼在別的學科,會出現上課不專心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可以這麼問,比如:「如果下一週再開家長會,老師跟我說XX科成績得到了提高,老師會從哪方面來表揚你?那爸爸媽媽做點什麼能幫助到你?

這樣孩子得到的就不是否定的力量,而是肯定的。他們會願意來溝通,來分享需求。

父母和孩子是彼此愛著的,在愛的環境下,溝通需求互相理解,我們的關係才會變得更好。

蹲下來,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把孩子當成我們的朋友。

父母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協助者,而不是驅使者。

幸福,就是我們不斷建構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