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紅樓夢》中,林黛玉一貫以富有詩意的悲情形象出現,幾乎成了愛哭和多愁善感的代名詞。然而,林黛玉其實頗有幽默細胞,言語間常有逗趣之句。縱觀整部紅樓,林黛玉會嘲諷,能辯駁,善挖苦,敢“自黑”,放在現代,絕對是一位出色的網絡“段子手”。

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作為一名有文化內涵的段子手,能言善辯的林黛玉當然要旁徵博引,稍稍顯露才學。探春提議邀集大觀園中有文采的人組成海棠詩社,眾人忙著起別號。探春說她喜歡芭蕉,就自稱“蕉下客”。黛玉一聽:編段子的機會來了。她說:“你們快牽了他來燉了肉脯子來吃酒。”眾人不解何意,黛玉於是解釋道:“莊子說‘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麼?”好一個博學機智的黛玉,巧妙地運用了“蕉葉覆鹿”的典故,一個隱晦的內涵段子就這樣出爐了。

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但若黛玉空有文化內涵,脫離生活實際,也不會成為一名出色的段子手。寶釵喜愛繪畫,一次談及繪畫工具,其中有“生薑二兩,醬半斤”。黛玉聽到這,又要發動她的幽默細胞了,接了一句“鐵鍋一口,鐵鏟一個”。寶釵疑問道:“這作什麼?”黛玉笑答:“你要生薑和醬這些作料,我替你要鐵鍋來,好炒顏色吃的。”好嘛,人家寶釵在談論作畫,黛玉倒給引到吃飯炒菜的話題上去了,如此接地氣的打岔功夫,絕對是一名優秀段子手的必備素質。

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段子手大多略顯尖酸,善於挖苦,樂於嘲諷。黛玉也不例外。第二十回中,寶玉和黛玉正生氣,史湘雲走過來,或許是想調節一下尷尬的氣氛,便撒嬌似的說:“二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在一塊兒玩,我好不容易來了,你們也不理我一理兒。”黛玉正在氣頭上,立刻用段子回應道:“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出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回來趕圍棋,又該鬧‘么愛三’了。”這是嘲諷史湘雲“大舌頭”,“二”和“愛”分不清楚呢,雖然只是玩笑,但也足夠尖酸刻薄了,極有段子手的“無節操”神韻。

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當然,像多數段子手一樣,黛玉的段子更多的是為了逗趣,活躍氣氛。第三十一回中,寶玉和晴雯為了摔壞扇子的事,吵鬧了一場,兩個人都氣哭了。襲人過來勸解卻不管用,最後氣得自己也隨之傷心落淚。這時,段子手黛玉出現了,只用一個幽默搞笑的段子,就把屋中尷尬複雜的氣氛徹底扭轉了。黛玉說:“大節下,怎麼好好的哭起來?難道是為爭粽子吃爭惱了不成?”人家明明是為了扇子鬧彆扭,黛玉愣是給說成了搶粽子吃氣哭了,一句話說得寶玉和襲人都笑出聲了,矛盾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作為一名達到一定境界的段子手,除了對別人嘲諷戲弄之外,還要懂得“自黑”,即自我嘲笑。因為元春端陽節賜禮不同,黛玉不悅,於是“自黑”道:“我沒這麼大福禁受,比不得寶姑娘,什麼‘金’什麼‘玉’的,我們不過是草木之人。”將自己比作草木,這種自嘲有些酸楚。

林黛玉:中國古代最佳“段子手”


  另外,一名高端段子手還要善於撰寫哲理型的“心靈雞湯”段子。黛玉曾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意即:人生總是有聚有散,既然終須離散,不如從未相聚。黛玉這一段感悟至深的心靈雞湯,功力不輸任何當代優秀“雞湯大師”。
  博學中透出機敏睿智,尖酸中顯露嘲諷技能,逗趣能贏得鬨堂大笑,“自黑”“雞湯”同樣深刻到位,無論從哪方面看,林黛玉都具備了一名優秀段子手的應有潛質。若是她真能生存於當代,想必能在網絡上做一名快樂的段子手,收穫眾多“粉絲”的追捧簇擁,人生或許會因此少一些悲情色彩,多一些歡聲笑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