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朋友剛讀完紅樓,一次閒聊,她說:你知道我看至何處哭得最痛?

不是黛玉焚稿斷痴情,而是黛玉死後,“那寶玉心裡雖不順遂……但見寶釵舉動溫柔,也就將愛慕黛玉的心轉到寶釵身上。”

這真是那口口聲聲只念木石前盟的男子嗎?

最恨高鶚,便是此處情節,硬生生將黛玉推至最深的孤寂。正應了太虛幻境的黛玉批詞:

世外仙姝寂寞林。


01

滿懷怨憤,隨小箋逐漸成灰。

去世前不得親人相送,不得愛人相伴。如同孤零零地邁入賈府,再一個人離開。寶玉被騙成婚,與我原是個莫大安慰,以為至少除了一個紫鵑,這世上還有一個是實心待她的,縱然黛玉臨死前寶玉沒有露面,只是被他人誆騙去了旁處。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曾經我堅信,若寶玉及時清醒,一定會拋下婚禮去尋他的林妹妹,會兌現他的諾言“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但讀過移情這一段,愛情的信仰轟然倒塌。

原來,把一生一世從深愛的人身上移至旁處,是如此簡單。

其實,玲瓏心的黛玉何嘗不曉得。即使在與寶玉情感穩定時,她的葬花吟也充滿了自憐之意。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愛情終究拋棄她。


02

黛玉或許註定孤獨。

寶玉多情,對姐姐妹妹最是疼惜。斷不清是生性溫柔還是風流情態。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寶釵的金玉良緣,史湘雲的金麒麟,紅樓裡寫來都像是天定的情物。倒是黛玉的木石前盟,空口白牙幾句話,顯得單薄無靠。再有忠僕襲人、嬌嗔晴雯、投井金川。愛情裡,擠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何來篤定的安全感?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當初共讀的《西廂》,記載的只是一段纏綿?

黛玉孤獨,不僅僅因為寶玉多情,更大的悲哀,許是她深深信仰的兩個人的愛情,寶玉,終不能明白。

黛玉死後,寶玉與寶釵平平淡淡地生活,順理成章地收了襲人做通房。

送了舊的手帕,喝了你家的茶,再看著你另娶嬌娘。

或許讓黛玉活下去,才是真的悲劇。


03

眾人皆醉,黛玉偏執拗地清醒。

一雙含情目涼涼地看穿人情世態。

或許黛玉的一輩子是為了償還,主題只有愛情。但我不止一次地想,倘若林氏雙親沒有早逝,倘若賈府眾人給黛玉的,不是隔著主客的親情,不是夾著“外孫女”的親情。會不會,黛玉不至孤亡。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這情,真真假,黛玉看見了,記住了,不說卻夢到了。

夢中,家人接黛玉回南方做續絃。不肯,抱住賈母的腰,痛哭懇求。賈母不為所動,要丫鬟將她送出去,道“我倒被她鬧乏了。”賈母如此,更是莫提眾人,他們不幫,反道“恭喜!”

夢醒,便再不得入睡。黛玉臨去,焚稿流淚,怕有幾行淚是為了稀薄的親情。

她,終是個府外人。

黛玉初入賈府時,賈母曾問她讀過什麼書,黛玉答“只剛唸了《四書》”,當賈母評價自家孫女讀書“只不做個睜眼的瞎子罷了”,再談讀書,就變成“只些許認得幾個字。”


林黛玉:看不透世事冷暖,道不盡人情涼薄

飯後,僕婢送上茶水,林父曾說飯後即飲茶會傷了身子,黛玉還是一言不發地慢慢啄飲。

黛玉的心是七竅流轉,敏感而脆弱。


一直覺得,黛玉的淚珠是有魂靈的,每次垂淚,都像把自己撕碎。一場雨後,幾分消瘦。

黛玉的葬禮,不是賈府操辦隆重的那場儀式,而是一把鋤頭,埋了花,掩了淚,葬了魂。今日儂葬花,明年花葬儂。

黛玉,寂寞伴了她一世,或許更久

“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終不忘,終不忘!黛玉可否解得幾分愁?縱是夢斷月西沉,到底意難平。

嘆人世,終難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