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期,当时政局动荡,烽火连天,整个社会被战乱的气氛所笼罩,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哀嚎遍野,死尸遍地,很多孩子在战乱中失去双亲,四处流浪,命好的,尚且能逃过一劫,命不好的,被活活饿死。而在安徽泗县一带,有这么一个孩子,他成了孤儿之后,被人收养为义子,到最后竟然还当了皇帝。这个人就是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李昪自小生长在濠州,后来他的父亲在战乱中不知所踪,没过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失去双亲的他无处安身,只能饥一顿饱一顿的四处流浪。后来,南吴太祖杨行密在攻打濠州的时候,看到了年仅6岁的李昪,因见其身小可怜,又面目乖巧俊朗,一时懂了恻隐之心,便将他带回收养。可是在杨行密的儿子们个个都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怎能容得下这个捡来的满身污秽的“野孩子”?迫于无奈,杨行密只有将李昪交给自己的心腹部下徐温去抚养。当时的李昪虽然年纪小,可是他聪慧好学,让徐温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将李昪改名为徐知诰,与他的亲儿子们看上去无异。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徐知诰在徐温的庇护之下越来越优秀,长大之后的他不仅善于骑射,而且热衷于读书,勤俭好学,就连杨行密也经常夸赞他为俊杰,而李昪的优秀,徐温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虽然名义上是养子,但徐温对徐知诰却十分的器重,一点也不亚于他的亲生儿子们。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或许当时的杨行密也有统一时局的野心,可他也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命,还没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就一命呜呼了。而作为他的心腹爱将,徐温向来都是一副衷心的样子,可杨行密一死,他的儿子杨渥继位之后,徐温的狼子野心便逐渐暴露出来。没过几年,他便伙同当时的权臣张颢将杨渥杀死,改拥立杨渥的弟弟杨隆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们走的也是挟天子令诸侯的那一套。后来,徐温与张颢产生间隙,张颢被杀,徐温正式成了名副其实的吴国的掌权者。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此时的徐温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他早已按奈不住跃跃欲试的心,做好了谋朝篡位的准备。但是徐知诰却认为,吴国是杨行密创建的,虽然他死了,可是根基还在,贸然的改朝换代,名不正言不顺,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搞不好还要赔上身家性命,这样可就得不偿失了。徐温思忖之后觉得合理,便采取了徐知诰的建议,先按兵不动,等待那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到来。

谁曾想,好日子没等到,杨隆演却病死了,这是徐温与徐知诰父子事先没有想到的。为了能够顺理成章的当上皇帝,他父子二人只能再次拥立杨氏子孙杨溥为王,等到时机成熟之时,逼其让位。可能徐温天生没有当皇帝的命,虽然此时的徐知诰已经手握重兵,但徐温还没应该杨溥禅让的那天,便死了。而可这个时候,徐温的次子徐知询也忍不住了,他觉得徐温的所有都应该是他的,索性直接跳出来,想要和徐知诰争权。可他怎么可能是徐知诰的对手?没几个回合就被控制,连手中的兵马也一并送给了人家,自此,吴国的大权基本都掌握在了徐知诰的手里。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公元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可能老百姓被战乱迫害的怕了,十分怀念李唐时期的生活,很多人也都希望能恢复李唐的统治。为了更好的掌握政权,徐知诰于公元939年恢复李姓,更名为李昪,并称自己是建王李恪的后人,将国号改为唐,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南唐。

称帝之后的李昪并没有忘记当时想要与他争权的弟弟徐知询,于是想设宴将徐知询彻底铲除。宴会上,李昪亲自用金盏为徐知询倒酒,并说:“希望弟弟能活千岁”。徐知询不是傻子,他早就猜出酒中有毒,但是又不能明目张胆的抗旨,于是他拿了个空杯子,将酒一分为二后献给李昪说:“希望与兄长各享五百岁”。

此举一出,李昪的脸色都变了。他原本想用计将徐知询杀掉,却不想对方想出了这等保命的办法,一时间陷入进退两难之举。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刻,旁边一个叫做申渐高的伶人疾步上前,抢过二人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后笑呵呵的跑了出去。李昪见申渐高忠义之举,连忙派人为他送解药,可已为时尚晚。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虽然有人觉得,徐知询能活下来,很可能是因为李昪在顾忌二人之间的兄弟情,所以才放他一马。但是我却认为,兄弟之情或许有,但这并不是让徐知询保住命的主要原因。真正让李昪放下杀心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徐知询说的话

李昪是有了想铲除徐知询的心才设宴,并且在宴会上主动倒酒,如果徐知询喝下去之后被毒死,那也是他之前想要于李昪争王位而带来的杀身之祸,到时候随便安排个理由在他身上,都能解释过去。反正人都死了,谁还会因为他去和皇帝争辩呢?

可徐知询的心也是明镜似的,他早就知道李昪不会轻易放掉他,所以才设下这个鸿门宴。如果喝了,那肯定是必死无疑;假如不喝,那就是赤裸裸的抗旨,到时候想怎么治罪就怎么治罪,下场可能比喝酒被毒死还要惨。于是他想到了这个法子,但不得不承认,他很聪明,而且办法也很管用。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兄弟二人的身上,或者这时候的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都在等着一场好戏,看这个曾经一起争夺皇位的兄弟二人如何再斗一番。

但徐知询却明白,之前自己输的是皇位,现在如果再输,那可就是命了。于是他说了那句:“希望与兄长各享五百岁”,这样“明目张胆”的屈服,试问李昪他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还有什么理由去计较之前的种种呢?

皇帝哥哥向弟弟敬毒酒,弟弟回答十个字,捡回一条命

第二、李昪的身份

为了能够巩固自己打下来的王朝,李昪给自己安了一个建王李恪后人的身份,这可是名正言顺的皇族后裔。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也是想让自己“打”下来的王朝能站的安稳,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疾苦是痛不欲生的,百姓希望恢复李唐,也是想回到唐时期的生活,他自然要想尽办法稳住百姓的心。可如果在这个时候,他“无缘无故”的杀掉自己的弟弟,那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首先就是不念手足之情。虽然他与徐知询不是亲兄弟,但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情谊还是在的。他本已经得了皇位,若依旧手足相残,那和历史上的暴君又有什么两样呢?

再者就是不得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拥护往往更胜过手中的千军万马。百姓熬过了乱世,终于等来了安稳,要的是一位贤能的皇帝,一位能将百姓放在心里的皇帝。假如新皇登基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治理国家,不是安抚百姓,而是杀掉已经“毫无反抗能力”的弟弟,那这样的皇帝,还如何能得到拥护?

所以我认为,徐知询之所以能逃过一劫,与他说的那句话是有直接联系的。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